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7-11-07
  • 家禽羽毛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随着集约化养禽业的蓬勃发展,家禽羽毛发育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发育迟缓、蓬乱、异常脱落或干枯无光泽等,甚至导致成年家禽出现裸躯病,引起同伴相互啄食,降低了其活体外观及屠体品质,给养殖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家禽羽毛的类型、毛囊的基本结构、毛囊的发生发育与再生以及影响羽毛生长发育的分子信号调控网络,旨在为家禽羽毛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其商品性状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

  • 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6只妊娠90 d、平均体重为(44.45±2.20) kg的初产湖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11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各组母羊妊娠期饲粮精料比例分别为50%、40%和30%,分娩后母羊饲喂相同的全混合日粮(TMR)。羔羊10日龄,每只母羊取1只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15日龄补饲开食料;20日龄补饲苜蓿干草,自由采食至60日龄。每10 d测定1次羔羊体重,51~60日龄进行羔羊消化代谢试验,20和60日龄采集羔羊血液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精料比例对羔羊1、10、20、30、40、50、60日龄体重,20、60日龄体尺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降低,20日龄羔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60日龄50%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或P<0.01);30%组20和60日龄羔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1);血清中MDA的含量在20日龄时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而极显著降低(P<0.01),60日龄时50%组显著高于30%组(P<0.05)。结果提示,妊娠后期母羊饲粮的精料比例对产后早期断奶羔羊的体重、体尺、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但随母羊饲粮精料比例的降低,羔羊血清的抗氧化能力提高。

  •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熊猫胃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结合条带的克隆测序、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检测小熊猫胃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PCR-DGGE图谱显示小熊猫胃肠道中有大量菌群,且不同部位的菌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相邻肠段菌群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肠和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较高,其次为胃和直肠样品,而空肠和回肠样品菌群多样性较低。2)小熊猫胃肠道菌群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共性条带主要是未培养拟杆菌门细菌(uncultured Bacteroidetes bacterium)、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未培养梭状芽孢杆菌(uncultured Clostridium sp.)、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其中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特异性条带主要是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和Akkermansia。由此可见,小熊猫胃肠道中栖息着大量菌群,且其多样性按照胃肠道由前至后的顺序呈现高-低-高的趋势。

  • 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饲料中添加发酵桑叶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健壮、平均体重为10 g的杂交鳢360尾,随机分成3个组,每个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分别投喂在高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7.5%和15.0%发酵桑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增加(P<0.05);7.5%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SGR、PER和FCR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杂交鳢的摄食率(FR)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脏体比和肠脂比显著降低(P<0.05),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全鱼粗灰分、粗蛋白质以及肌肉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0.05);7.5%和15.0%发酵桑叶组杂交鳢的血液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杂交鳢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高脂饲料中添加7.5%发酵桑叶不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性能,而添加15.0%发酵桑叶会抑制杂交鳢的生长,但有利于肝脏健康,改善机体的糖脂代谢。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汶上芦花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建立粗蛋白质需要量回归模型,确定汶上芦花鸡产蛋期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30周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汶上芦花鸡3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3%、14%、15%、16%和17%的试验饲粮,其他饲粮营养水平保持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产蛋数、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ADEM)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16%粗蛋白质水平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13%和14%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2)13%粗蛋白质水平组的蛋重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16%和17%粗蛋白质水平的组哈氏单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13%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或P<0.01)。13%粗蛋白质水平组的蛋黄颜色显著浅于14%、15%、16%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蛋壳颜色方面,16%粗蛋白质水平组的亮度显著高于14%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13%粗蛋白质水平组的红度显著高于16%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3)以ADCPI为因变量,以平均日增重(ADG)、ADEM和代谢体重(BW0.75)为自变量,建立汶上芦花鸡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回归模型为:ADCPI=0.02ADG+0.22ADEM+4.20BW0.75 (R2=974 5,P<0.05)。由此可见,汶上芦花鸡31~36周龄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5.55%。

  • 植物乳杆菌-泰山松花粉多糖微胶囊对小鼠生长和肠道环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乳杆菌作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饲喂后易受消化道胃酸、胆汁酸和消化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泰山松花粉多糖(TPPPS)作为一种水溶性植物多糖也易受到胃酸和酶的破坏。为了保护植物乳杆菌和TPPPS的生物活性,并探索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和TPPPS为芯材制备微胶囊,通过正交试验对包埋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性能检测。选取体重20 g左右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4组小鼠每天分别口服饲喂1 mL的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0.5% TPPPS、微胶囊、磷酸盐缓冲液(PBS)。饲养试验42 d。每隔1周各组随机取3只小鼠称重记录,剖检后无菌采集肠道组织,测定小肠绒毛和隐窝发育差异及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定植情况。结果显示:1)微胶囊包埋率达81.6%,粒径为84.3 μm。在模拟胃液中处理120 min植物乳杆菌存活率为62.36%,37 ℃条件下存储120 d存活率达45.9%。2)与PBS组相比,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0.5% TPPPS、微胶囊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小鼠体重增加,提高小肠中乳酸菌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改善小肠绒毛和隐窝发育,微胶囊效果最优。结果提示,植物乳杆菌协同TPPPS使用的益生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的植物乳杆菌,二者制备的微胶囊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益生效果。

  • 锰对1~4周龄五龙鹅血清脂类代谢、抗氧化指标及器官组织中锰沉积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锰水平对1~4周龄五龙鹅血清脂类代谢、抗氧化指标及器官组织中锰沉积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锰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日龄体重相近的五龙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公母各占1/2)。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锰含量为20 mg/kg),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Ⅱ组)、60(Ⅲ组)、90(Ⅳ组)、120(Ⅴ组)和150 mg/kg锰的试验饲粮(Ⅵ组)。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Ⅳ、Ⅴ、Ⅵ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2)Ⅳ、Ⅴ、Ⅵ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1),Ⅳ、Ⅵ组显著低于Ⅰ、Ⅱ、Ⅲ组(P<0.05)。3)Ⅳ、Ⅴ、Ⅵ组血清、心脏、肝脏和胰脏中锰沉积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Ⅲ组血清、心脏和肝脏中锰沉积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锰能提高五龙鹅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器官组织中锰沉积量。建议鹅饲粮中锰适宜添加水平为90~120 mg/kg。

  • 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 IU/g,添加量为20 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 IU/g,添加量为300 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 姜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姜黄素是一种从姜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黄色色素,具有抗氧化、抑炎及降血脂等作用。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姜黄素在畜牧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改善畜禽生产性能、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本文阐述了姜黄素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姜黄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姜黄素在畜禽生产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 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类型玉米(Zea mays)不同器官和全株的生物产量,以提高玉米定向培育的选择效率。选择32种具有代表性的玉米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淀粉性质、籽实外形、成熟性质和用途4种分类方法,分别对完熟期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及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以及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进行比较。每个品种选择5个地块,每个地块选取10株玉米。结果表明:玉米的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风干物质、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均显著(P0.05)。按用途分类,不同品种类型玉米不同器官和全株生物产量(玉米籽实的风干物质、干物质和总能产量除外)均差异显著(P红粒玉米>普通玉米>糯玉米。对广泛种植的普通玉米和饲用玉米进行比较,以普通玉米产量为100.0%,饲用玉米籽实、玉米芯、苞叶、叶片、叶鞘、茎秆和全株的鲜物质产量分别为121.9%、164.2%、175.5%、149.0%、151.7%、168.8%和149.9%;风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9%、143.7%、155.1%、139.4%、126.1%、162.0%和129.1%;干物质产量分别为107.5%、143.4%、155.0%、139.5%、125.7%、162.0%和129.21%;粗蛋白质产量分别为119.0%、142.9%、181.5%、161.6%、122.0%、137.4%和131.7%;总能产量分别为107.7%、143.8%、155.0%、139.4%、126.1%、162.0%和129.1%。玉米籽实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产量占玉米全株的比例,普通玉米分别为47.75%、57.87%和48.49%,饲用玉米分别为39.72%、52.36%和40.48%。由此得出,普通玉米全株饲喂,是“粮改饲”的最基本的策略,而饲用玉米籽实和全株生物产量都高于普通玉米,种植饲用玉米可以增加30%左右的土地利用。

  • 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长链脂肪酸对山羊瘤胃原虫群体结构和原虫吞噬细菌循环的影响[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长链脂肪酸对山羊瘤胃原虫群体结构和原虫吞噬细菌循环的影响。试验选取6种不同不饱和度的长链脂肪酸[分别为硬脂酸(A组)、油酸(B组)、亚油酸(C组)、ɑ-亚麻油酸(D组)、花生四烯酸(E组)、二十碳五烯酸(F组),不饱和键个数从0~5依次递增],各脂肪酸的添加水平为底物的3%,进行体外培养。在体外培养10 h后测定原虫吞噬细菌速率,在体外培养24 h后测定细菌、原虫密度以及细菌蛋白质、原虫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除F组头毛虫属(Ophryoscolecinae)比例显著高于B和D组(P0.05)。原虫密度以A组最高,并显著高于B组(P<0.05);细菌密度以D组最高,并显著高于A、B、E、F组(P<0.05)。原虫吞噬细菌速率A~F组依次为244.50、236.51、229.60、189.04、200.51、174.24 cells/(cell·h);另外,以D组的细菌周转率(0.68%)最低,且其细菌周转时间(146.92 h)最长。所估算的细菌蛋白质循环量以D组[126.75 mg/(d·头)]和F组[131.63 mg/(d·头)]相对较低。因此,在本试验基础上认为,体外培养条件下ɑ-亚麻油酸抑制山羊瘤胃原虫吞噬细菌效果较好。

  • 植物提取物及其复合物对鸡源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选取10种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研究其对鸡源致病菌(鸡大肠杆菌和鸡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分别筛选出对2种致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3种植物提取物,将其按不同比例复配,以获得抑菌效果更强的复合植物提取物。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1:共设11个组,分别为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肉桂精油、大蒜油、黄芩黄酮、竹叶黄酮、黄芪多糖、小檗碱、苦参碱和绿原酸和金霉素组(阳性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试验2:根据试验1的结果,选取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3种植物提取物,分别按照不同浓度比例进行两两和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用牛津杯法测定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同时分别设相应浓度的3种单一植物提取物为对照组,共20个组,每组6个重复;选取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3种植物提取物,用牛津杯法测定不同浓度比例的复合物和相应浓度的单一植物提取物(对照组)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共17个组,每组6个重复;根据以上结果,研究了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按不同浓度比例复配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以筛选最佳复配比例,共15个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5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百里香精油、牛至精油;8种植物提取物对沙门氏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肉桂精油、苦参碱、绿原酸、牛至精油、百里香精油、大蒜油。与肉桂精油对照组相比,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两两或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不能显著增强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P>0.05);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可显著增强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且在浓度比例为25:150(1:6)时抑菌作用达到最大(P<0.05)。由此可见,10种植物提取物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肉桂精油、苦参碱和绿原酸,但这3种植物提取物复合物的抑菌作用并不大于单一肉桂精油;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为竹叶黄酮、黄芩黄酮和肉桂精油,竹叶黄酮和肉桂精油复配增强了抑菌效果,且复配比例为1:6时对沙门氏菌的抑菌作用最大。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1]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细胞膜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系统中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调节机体的脂类代谢、免疫,具有抗癌、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以及调控基因的表达等功能。本文就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并浅谈了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胡芦巴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胡芦巴粉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器官指数及血清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3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3%、6%、9%胡芦巴粉的营养水平相同的全价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6%和9%胡芦巴粉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9%胡芦巴粉组胸肌滴水损失率和压力损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6%胡芦巴粉组21日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9%胡芦巴粉组的21日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3%和6%胡芦巴粉组(P0.05)。5)9%胡芦巴粉组的21日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胡芦巴粉可作为一种蛋白质饲料原料应用于肉仔鸡生产,其具有提高肌肉系水力,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抗氧化能力和增强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胡芦巴粉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1日龄不超过3%,22~42日龄不超过6%。

  • 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及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对其产生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以及在玉米蛋白粉中分别添加胆汁酸(纯度≥30%)和酶制剂[中性蛋白酶(1×105 U/g)和木瓜蛋白酶(4×105 U/g)组成的复合酶,二者活性比为2:1]对其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首先配制基础饲料,试验饲料由70%的基础饲料和30%的待测蛋白质源[未进行任何处理玉米蛋白粉(CGM)、添加胆汁酸的玉米蛋白粉(CGMB)和添加酶制剂的玉米蛋白粉(CGME)]组成。所有饲料均添加0.1%的三氧化二钇(Y2O3)为外源指示剂。将初始体重为(13.00±0.01) g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分别投喂相应饲料2周后采用后肠挤压法收集粪便。养殖周期为10周。结果表明:3种不同处理形式的玉米蛋白粉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5.99%~43.34%、48.62%~60.72%、48.41%~67.67%、35.07%~52.34%,且总氨基酸与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大菱鲆幼鱼对CGMB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最高,显著高于CGM和CGME(P<0.05),且CGMB中干物质、粗蛋白质、总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17.35%、12.10%、19.26%、17.27%;大菱鲆幼鱼对CGME中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也得到改善,其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能的表观消化率较CGM分别提高了9.53%、4.37%、4.29%、12.25%,效果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添加胆汁酸和酶制剂均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对玉米蛋白粉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热应激条件下机体发生氧化应激的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热应激是指机体在高温条件下对热暴露所做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引起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紊乱,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和组织,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热应激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热应激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就热应激条件下氧化应激发生的机制做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D3(VD3)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骨磷代谢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2×4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设2个饲粮非植酸磷水平[0.45%和0.23%(实测值为0.44%和0.21%)]与4个VD3添加水平(0、1 000、2 000和4 000 IU/kg),共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0.21%非植酸磷水平组比,0.44%非植酸磷水平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重比(F/G)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与不添加VD3组相比,饲粮中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ADG、15~21日龄和1~21日龄ADFI、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灰分磷绝对沉积率(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肉仔鸡F/G(P<0.05);0.21%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组相比,添加VD3显著降低肉仔鸡死亡率(P<0.05),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添加2 000 IU/kg VD3组显著提高14日龄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0.44%非植酸磷水平下,与不添加VD3组相比,添加VD3显著提高肉仔鸡胫骨灰分磷重量(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VD3可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死亡率,促进磷在骨骼中的代谢利用。

  • 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环模模孔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模孔直径(3 mm)改变模孔长径比(6:1、8:1、10:1)以及固定模孔长径比(10:1)改变模孔直径(3.0、3.5、4.0 mm),生产5种不同直径及硬度的肉鸡颗粒饲料。选取864只体重相近的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个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Ⅰ~Ⅴ组分别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分别为3.0 mm和6:1、3.0 mm和8:1、3.0 mm和10:1、3.5 mm和10:1、4.0 mm和10:1的颗粒饲料;Ⅵ组分2阶段饲喂,22~35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3.0 mm和10:1颗粒饲料,36~42日龄饲喂模孔直径和长径比为4.0 mm和10:1颗粒饲料。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模孔直径相同时,颗粒硬度随着模孔长径比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P0.05),且都高于95%。2)模孔直径相同时,随着颗粒硬度的增加,肉鸡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均逐渐降低,料重比逐渐升高。Ⅰ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Ⅲ组(P0.05);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料重比逐渐降低,且Ⅲ组料重比显著高于Ⅴ组(P<0.05)。综上所述,模孔长径比和直径的增大均会显著提高颗粒硬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颗粒硬度会使肉鸡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而增大颗粒直径则会使料重比降低。

  • 酵母培养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鸡蛋卫生指标的影响。选取2 304只210日龄的罗曼褐产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92只产蛋鸡。对照组(YC0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YC0.2组、YC0.4组和YC0.6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平均蛋重显著增加(P<0.05),破蛋率显著降低(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软蛋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YC0.4组和YC0.6组蛋壳厚度显著增大(P<0.05);YC0.2组、YC0.4组和YC0.6组蛋黄颜色的亮度值显著降低(P<0.05),黄度值显著升高(P<0.05);YC0.6组蛋黄颜色的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周,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的蛋壳表面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第3、6周,YC0.4组蛋壳表面细菌总数显著降低(P<0.05)。4)对照组组相比,YC0.6组粗蛋白质、能量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YC0.2组、YC0.4组和YC0.6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4%和0.6%的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产蛋鸡蛋品质,提高饲料消化率;饲粮添加0.2%、0.4%和0.6%酵母培养物均能够改善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减少大肠杆菌的数量,抑制盲肠中沙门氏菌的产生。综合考虑,产蛋鸡饲粮中酵母培养物适宜添加量为0.4%。

  • 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择120日龄、健康的当年生短毛黑水貂(雄性)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50和100 mg/kg(干物质基础)人参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人参多糖对冬毛期雄性水貂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皮长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总蛋白含量随着人参多糖添加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Ⅲ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饲粮中添加人参多糖极显著增加了冬毛期雄性水貂空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1)。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人参多糖可改善冬毛期雄性水貂的肠道形态结构,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同时可提高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