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全民阅读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旨在探究全民阅读由来的历史背景,梳理其演进历程进程,为充分理解和把握全民阅读在我国的传播与实践,进而影响和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及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 通过对全民阅读的历史演进及其在国外的发展响应研究,从全民阅读在我国现实实践中所呈现的"系统工程""法律保障""战略布局"3个方面入手进行归纳总结,探求和阐释全民阅读的时代价值。[结果/结论] 全民阅读时代价值的分析与把握,对指导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阅读推广活动的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目标与对策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4-25

    摘要: [目的/意义]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在借鉴国内外现有教育策略基础上,以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目前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设立目标,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数字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发展的对策。 结果/结论 应当高度重视并支持我国高校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教育阵地,丰富数字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协同政府与社会层面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提升数字信息素养。

  • 我国高校图书馆形象用户感知研究——以大众点评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管理 提交时间: 2022-08-25

    摘要: 目的/意义 随着科技浪潮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深远影响,转型与变革已成为图书馆领域面临的重大命题。现在的高校图书馆在用户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探究高校图书馆形象的用户感知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形象,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 鉴于以第三方评论网站的用户评论数据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形象的用户感知研究的贫乏,文章通过采集大众点评网中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在线评论数据,使用TF-IDF关键词抽取、LDA主题聚类算法结合Rost CM6进行文本内容挖掘,分析高校图书馆整体形象、认知形象与情感倾向感知。 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于高校图书馆形象主要持正面态度,而对不同组成部分的形象感知则各有侧重。最后基于此提出高校图书馆形象提升策略。

  • FoxO1在胰岛β细胞代谢灵活性受损及失代偿进程中的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2-1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众所周知,葡萄糖及脂肪酸是胰岛β细胞的关键代谢底物,葡萄糖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是维持机体血糖稳态平衡的关键。胰岛素抵抗发生时,β细胞对能量代谢底物的选择失调,加速胰岛β细胞由代偿到胰岛β细胞失代偿的进程,是肥胖胰岛素抵抗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始动因素。核转录因子FoxO1属于Fox家族成员,在胰腺内广泛表达,在β细胞的代谢,发育,增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鉴于FoxO1在维持胰岛β细胞功能中的关键作用,现着重对FoxO1在胰岛β细胞代谢灵活性受损及失代偿过程发生中的作用调节进行阐述。为其作为调控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键靶点提供参考。

  • 瞳孔变化在记忆加工中的生物标记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瞳孔在不同记忆任务的同一加工阶段内具有变化模式的一致性, 瞳孔的缩放变化反映了信息加工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激活状态。在刺激呈现前的预编码阶段, 瞳孔随个体注意集中水平的提高而收缩。在信息编码阶段, 瞳孔扩张程度作为相继记忆效应的生物标记, 可预测信息未来提取阶段的回忆成绩。在信息提取阶段, 采用自由回忆任务时, 瞳孔随记忆负荷的释放而迅速收缩, 但每个项目的提取均会引发小幅度瞳孔扩张; 而在再认提取任务中, 呈现旧刺激比呈现新刺激时瞳孔扩张更明显, 产生瞳孔新旧效应。瞳孔是记忆加工中敏感而稳定的生物标记, 而瞳孔测量法是探究记忆加工生理机制的有效手段。未来可以从瞳孔追踪术的角度, 采用多种研究手段进一步探究记忆的生理机制。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否通过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乳腺癌浸润转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9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EDF、vimentin、E-cadherin表达情况;构建PEDF-siRNA-vector干扰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乳腺癌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并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Lentivirus-PEDF-vector),转染SK-BR-3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变化,并釆用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改变,并观察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粘附特性的改变。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配对计数资料检验。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ED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EDF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与E-cadherin表达正相关(r=0.473,P<0.001), 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01)。乳腺癌SK-BR-3细胞在PEDF条件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细胞侵袭转移力减弱;PEDF-siRNA增加SK-BR-3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而Lentivirus-PEDF-vector抑制SK-BR-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5),vimentin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PEDF基因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密切相关,PEDF可作用SK-BR-3细胞发生EMT进而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 盐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再生水资源可浇灌农田,但水中含有的阴离子可使土壤产生盐胁迫。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 (Chenopodium quinoa)种子萌发特性及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该研究以 6 个藜麦品种(红、国红、台红、台紫红、黄、台黄红)为材料,分别以 NaCl、Na2SO4、NaHCO3 和对照(CK)处理 6 个藜麦品种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胚根、胚芽抑制率等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不同藜麦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初 步筛选出不同盐胁迫下耐盐性较强的品种。结果表明:三种盐胁迫中,Na2SO4 对种子萌发指标抑制作用最明显,六个藜麦品种的发芽率均相对较低,一直保持在 5%以下,除黄藜麦、台黄红藜麦,其余 4 个品种活力指数、生长速率均为0,除黄藜麦,Na2SO4 对其余5 个藜麦品种的胚根、胚芽抑制率均达到100%;NaCl 对种子萌发、生长抑制作用较小,甚至可促进胚根、胚芽生长,国红藜麦、台黄红藜麦的生长速率在 NaCl 处理下始终高于对照,在第 9 h 和 21 h 国红藜麦胚根抑制率为-28.32%和-37.57%。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六个藜麦品种的萌发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国红藜麦对 NaCl、NaHCO3 抗性较高,黄藜麦对 Na2SO4 抗性较高。综合以上结果,盐害胁迫不利于藜麦种子萌发及生长,但在不同盐分地区种植适 宜生长的品种可提高藜麦成活率,提高其生长质量,以达到藜麦园林绿化及再生水资源灌溉的要求。

  • 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主要探索绒山羊羔羊和成年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及传代方法,为研究绒山羊的脂肪代谢机理提供细胞模型。以3月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直接得到羔羊前体脂肪细胞,结合其细胞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和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以绒山羊成年羊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胶原酶法和“天花板”法得到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去分化得到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情况。绒山羊羔羊肾周脂肪组织中前体脂肪细胞的适宜分离条件为0.1% Ⅰ型胶原酶、37 ℃消化1 h,250g离心10 min;传代时分离细胞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60 s。细胞形态为梭形,生长曲线呈“S”型,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成年羊采用和羔羊相同的胶原酶法获得成熟脂肪细胞后,通过改进的“天花板”法获得前体脂肪细胞,经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呈阳性。综上,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直接分离培养3月龄绒山羊羔羊的前体脂肪细胞;采用胶原酶法和改进后的“天花板”法分离培养成年绒山羊的前体脂肪细胞是可行的。

  • 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评述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土壤侵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植被重建则是防控侵蚀产沙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水土资源日益稀缺的新形势下,优化植被布局将成为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未来阻蚀减沙、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科技需求更加急迫、意义更加重要。为此,从坡面与流域两个尺度,总结评述了侵蚀产沙研究中的植被格局表征、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变化响应两个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缺乏反映侵蚀产沙过程的植被格局表征指数、较少考虑植被与地形叠置格局对侵蚀产沙的耦合影响、尚未建立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直观响应关系等问题。为促进有关研究,今后在格局指数和耦合关系的构建中应重视植被和地形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耦合影响,并选用具有良好应用精度的分布式物理成因模型,以获得反映植被格局影响的流域侵蚀产沙结果。同时,可通过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设计获得更多的典型植被格局及对应情景的侵蚀产沙,以丰富基础资料,减少信息干扰。

  • 畜牧业发展中抗菌药应用的“利”与“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长期以来,抗菌药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直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将来较长时期内,抗菌药仍是集约化养殖业防治细菌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抗菌药在养殖业的广泛使用,耐药菌的出现有可能使人类重新回到对多种感染无药可用的“前抗生素”黑暗时代,抗菌药的耐药性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性问题。鉴于此,文章主要讨论抗菌药给畜牧业养殖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抗菌药使用所引发的全球耐药性问题,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关于抗菌药物应用和耐药性监管的策略、建议及面临的风险。

  • 旱榆幼树对土壤失水及复水的生理响应过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干旱区造林后幼树对土壤水分的生理响应过程对其进行水分管理并决定其成活的重要前提,以旱榆(Ul⁃ mus glaucescens)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自然失水和复水的方法,研究旱榆幼树形态、生理及光合特性对不同土壤失 水程度及复水的响应过程,以期为栽培旱榆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在土壤失水较少时(土壤含 水量为15%),旱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出小幅升高,分别较试验前增加了14.8%、 1.2%、43.2%;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分别较试验前降低了26.5%、27.1%、48.7%; ( 2)土壤失水量严重时(土壤含水量为0%),旱榆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大幅下降,分别较试 验前下降了78.4%、65.4%、47.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表现为缓慢降低,分别较试验前降低了 89.9%、83.3%、79.9%;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气孔导度的变化。( 3)复水可以缓解土壤失水对旱榆的不利 影响。因此,在土壤持续失水环境下,旱榆通过一系列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的变化来适应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表 现出较强的耐旱性,旱榆栽植后如遇严重土壤失水的情况,复水可以缓解对其造成的危害。

  • 南丹参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5-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对南丹参根中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95%乙醇浸泡提取,依次应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MCI、硅胶柱色谱、ODS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南丹参根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2α,烯-28-乌苏酸(6)、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psiguanin A(8)、正十六烷酸(9)。化合物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2)、乌苏酸(3)、2α, 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β,19α-三羟基-12-

  • 机器人监督员: 非侵入式算法公平性证明机制

    分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信息安全技术 提交时间: 2023-11-23

    摘要: 网约车平台中,订单分配算法作为其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撮合司机与乘客,直接影响司机与乘客的权益与出行体验,如何检验和确保订单分配算法的公平性对网约车平台良序运营、保障司乘两方权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本研究提出一个非侵入式的网约车订单分配算法的公平性检验方法,无需深入算法细节,只需利用订单分配的场景信息和分配结果便能进行算法公平性检验,大幅降低计算成本,并能保护企业机密及用户隐私。本研究提出的方法首先通过统计建模随机性以刻画算法公平性,并利用假设检验方法验证算法公平性,最后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构建非接触式的信任。研究中利用滴滴出行数据就接驾距离验证了算法公平性,该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展示了此框架用于更大规模、更完整的算法公平性检验的潜力。

  • Revisiting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endangered Green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 breeding populations in the Xisha (Paracel)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分类: 生物学 >> 遗传学 提交时间: 2022-12-22

    摘要: The Green Sea Turtle (Chelonia mydas) is an umbrella spec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 Chinese national first-level protected wild animal, and the only sea turtle that nests in Chinese waters.The largest C. mydasnesting ground is distributed in the Xisha(Paracel) Islands,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survival of sea turtle populations in China. This study reveals the genetic diversity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of C. mydason the Xisha Islandsusing three mitochondrial markers.A total of 15D-loop, 5 Cytochrome b (Cytb), and 7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of C. mydason theXisha Islands.D-loop haplotypes are distributed in clades III,IV,and VIIIof theC. mydasmitochondrialcontrol region.Clade IV is first clade to bediscoveredin this C. mydaspopulation, and five D-loop haplotypes were alsonewly identified. The haplotype and nucleotide diversity were calculated for each marker: D-loop (0.415 haplotype diversity, 0.00204 nucleotide diversity), Cyt b(0.140, 0.00038) and COI (0.308, 0.00083). The average genetic distance (p) of each molecular markerwas less than0.01. Neutral detection and nucleotide mismatch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of C. mydasin the Xisha Islandsdid not experience a population expansion event in recent history.It is recommended that a sea turtle protection area be established in the Xisha Islandsarea to strengthen protection and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uniqu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of C. mydasin the South China Sea.绿海龟是中国南海的伞护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唯一在我国海域筑巢的海龟。西沙群岛分布有中国最大的绿海龟产卵场,对我国海龟种群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3个线粒体基因标记揭示了西沙群岛绿海龟繁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在西沙群岛绿海龟繁殖种群共鉴定出15个D-loop单倍型、5个Cytb单倍型和7个COI单倍型;D-loop单倍型分布在进化支Ⅲ、Ⅳ和Ⅷ,其中进化支Ⅳ首次在西沙群岛绿海龟繁殖种群中发现,且最新发现了5个D-loop单倍型。计算每个标记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 D-loop(单倍型多样性为0.41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Cyt b(0.140, 0.00038)和COI(0.308, 0.00083)。各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距离(p)均≦0.01。中性检测和核苷酸错配分析显示,西沙群岛绿海龟繁殖种群在近期历史上未经历种群扩张事件。建议在西沙群岛地区建立海龟保护区加强保护,以有效保护中国南海地区绿海龟繁殖种群的特殊性和可持续性。

  • 不同果农复合种植模式土壤入渗能力 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不同果农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入渗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野外双环入渗法测定了永寿县果-荒(CK)果-草(M1)果-蔬(M2)果-粮(M3)复合种植模式下苹果园的土壤水分入渗参数,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冗余分析研究了土壤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因素。利用3种常用的土壤入渗模型对4种果园入渗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4种果农复合种植模式下果园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在7.18~13.57 mm·min-1;稳定入渗速率在1.87~2.94 mm·min-1;平均入渗速率在3.36~5.65 mm·min-1;累计入渗量在260.51~423.65 mm,各果农复合种植模式苹果园初始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表现为M1>M3>M2>CK;稳定入渗速率和累计入渗量表现为M1>M2>M3>CK,M1样地各入渗指标显著大于其他管理模式样地,CK样地各入渗特征指标最小。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入渗特征指标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与最大持水、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沙粒含量呈正相关。线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粉粒含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容重是影响土壤入渗能力的主要的因素。主成分分析评价的土壤入渗能力排序为M1(2.75)>M2(0.04)>M3(-0.63)>CK(-2.17),苹果园林下种植作物能够有效的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比较3种模型发现,蒋定生模型对残塬沟壑区4种果农复合种植模式果园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精度较高(R2=0.97),适用于描述该地区土壤入渗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