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视频咨询不会削弱咨询效果:来自与线下面询比较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9

    摘要: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在组内水平,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其余会谈结束后,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物质主义对绿色消费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02

    摘要: 在物质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当今中国社会,如何推进绿色消费这一举措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以往研究对于物质主义与绿色消费的关系得出了矛盾的结论。针对这一现状,本研究以绿色产品本身的特征(炫耀性/非炫耀性)为切入点,首先考察物质主义影响绿色消费的边界条件,即绿色产品炫耀性的调节作用,然后进一步探究物质主义促进炫耀性绿色消费及抑制非炫耀性绿色消费的心理机制,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然接触的干预研究,以期为解决现有研究分歧提供全新的思路,同时为企业和政府引导绿色消费提供管理建议。

  • 视频咨询不会削弱咨询效果:来自与线下面询比较的证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 许多心理咨询从线下面询转向了视频咨询, 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与线下面询相比, 视频咨询是否会削弱咨询效果?在高校咨询中心的自然情境下, 使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比较了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条件下, 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影响及其差异。结果发现, 在组内水平, 两种条件下工作同盟与咨询效果的相互预测关系无显著性差异。前六次会谈中, 仅第一次和第四次会谈结束后, 视频咨询组工作同盟水平显著低于线下面询组; 其余会谈结束后, 两组工作同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案时, 两组在咨询效果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是视频咨询和线下面询类似, 能建立相对稳固的工作同盟, 从而降低症状水平。这为后疫情时代应用视频咨询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 意识的层级性和丰富性:解读意识的两条路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意识的层级性指意识加工模式究竟是遵循“全或无”还是“渐变”机制;意识的丰富性指意识的表征内容究竟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层级性和丰富性分别从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两个角度对意识体验加以探索。它们是解读意识这一人类基本科学问题的两条重要路径——任何有关意识形成机制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本文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借以厘清相关研究问题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其次探讨了两问题间的内在关联,即两者都可以追溯到意识的形成是否必须依赖认知取用的争论上;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推进两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为不同情景中二者的复杂性表现提供统合解释进行了述评和研究展望。

  • 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 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 包括刺激类型、专业性、文化背景、先前经验和年龄等。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神经机制中, 奖赏系统和默认模式网络扮演重要角色。目前, 审美品位与审美加工模型的理论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和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拓展审美对象领域、完善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与不同审美加工阶段的对应关系等方向上继续开展。

  • 序列依赖效应——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2014年来, 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 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 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 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 已涌现大量研究, 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 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 意识的层级性和丰富性:解读意识的两条路径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意识的层级性指意识加工模式究竟是遵循“全或无”还是“渐变”机制;意识的丰富性指意识的表征内容究竟是“丰富的”还是“贫乏的”。层级性和丰富性分别从加工质量和加工范围两个角度对意识体验加以探索。它们是解读意识这一人类基本科学问题的两条重要路径——任何有关意识形成机制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个问题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本文首先对这两个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借以厘清相关研究问题中不同观点的争论;其次探讨了两问题间的内在关联,即两者都可以追溯到意识的形成是否必须依赖认知取用的争论上;最后,本文对如何更好推进两问题的研究,以及如何为不同情景中二者的复杂性表现提供统合解释进行了述评和研究展望。

  • 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总体目标。对此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一方面是因为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能够解释很多社会过程和社会问题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治理理念所倡导的多元主体、协商民主、消解矛盾和精细化的思想,都与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需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深刻的理解。未来学界应更多致力于有关社会治理的心理学研究,而且该领域的研究应注重理论本土化和方法多元化,坚持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定位,处理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 基本心理需要及其满足 *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Deci和Ryan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 并将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划分为胜任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基本心理需要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目前, 对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测量主要是采用Gagné编写的一般需要满足量表(GNSS)。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主要受到个体所处环境的影响, 且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本心理需要受挫则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压抑。对于基本心理需要的质疑主要集中在需要的内容、各需要之间是否矛盾、需要是否会改变以及需要的普适性四个方面。未来有必要加强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测量及需要受挫的研究, 同时加强纵向研究, 以及对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策略的研究。

  • 序列依赖效应——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28

    摘要: 自2014年来,研究者在视觉加工中发现一种全新的历史效应序列依赖效应(当前刺激加工向先前刺激方向偏移的吸引性加工偏差)。近期研究发现:该效应广泛存在于视觉加工的各个层面(既包括朝向、空间位置、数量等低级特征,也包括身份、吸引力、美感等高级属性);其来源极为复杂(包括感觉编码、高级皮层的反馈调节、工作记忆、决策模板、感知与决策的级联等),反映出不同层次的过往加工痕迹向当前认知的投射。针对该效应的典型特征、影响因素、认知与神经机制,已涌现大量研究,同时也存在严重争论,亟待研究者深入探讨和厘清。

  • 阅读进度反馈信息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0

    摘要: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自然情境下非“面对面”的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组间水平,反馈组的工作同盟质量更好;在组内水平,工作同盟与症状是相互预测的关系。在结案时,反馈组在抑郁症状和咨询的有帮助性上效果更好。结论是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有积极影响。研究从工作同盟和中国人的关系角度拓展了对进度反馈作用机制的认识,为进度反馈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实践干预有效的证据。

  • 阅读进度反馈信息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进度反馈指将对当事人的标准化测量结果和解释反馈给咨询师的干预, 其目的在于矫正咨询师对咨询效果主观评估的偏差, 提高咨询效果。考虑到咨询师和当事人“面对面”的标准反馈程序不符合我国社会文化习惯, 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 分析了自然情境下非“面对面”的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组间水平, 反馈组的工作同盟质量更好; 在组内水平, 工作同盟与症状是相互预测的关系。在结案时, 反馈组在抑郁症状和咨询的有帮助性上效果更好。结论是进度反馈对工作同盟和咨询效果有积极影响。研究从工作同盟和中国人的关系角度拓展了对进度反馈作用机制的认识, 为进度反馈的应用提供了基于实践干预有效的证据。

  • 我的中国心:唤醒民族危机感与自豪感选择性增强后续记忆编码 「open review」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0

    摘要: 情绪能够强化记忆编码且对后续记忆编码也有增强效果。本研究探索复杂社会情绪(即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唤醒如何影响后续的记忆编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利用两个实验探索民族情绪唤醒如何选择性地增强记忆编码。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危机感、自豪感及中性情绪组进行情绪唤醒,随后进行记忆编码。结果显示,民族危机感和自豪感的唤醒显著增强了记忆编码,但对同一时间窗内与民族情绪无关图片记忆无显著影响。实验3采用相同的设计,但更换记忆材料为数学统计概念,结果发现民族情绪唤醒不影响数学统计记忆编码。本研究深化了我们对复杂社会情绪与记忆交互作用的理解,同时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实证基础。

    同行评议状态: 不通过
  •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 工作替代还是工作转型?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影响后果及来源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18

    摘要: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有效缓解和应对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工作不安全感研究广泛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和影响效果,但较少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背景。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这一概念,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个体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本文有三个研究目的:第一,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和维度结构,拟提炼出工作替代不安全感和工作转型不安全感两个维度;第二,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结果和职业结果的影响;第三,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本文不仅能丰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理论研究,还能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提供实践启示。

  • 工作替代还是工作转型?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影响后果及来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 有效缓解和应对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至关重要。传统的工作不安全感研究广泛探讨了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和影响效果, 但忽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这一当前组织管理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背景。本文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创新性地提出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这一概念来反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个体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本文有三个研究目的: 第一,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内涵和维度结构, 拟提炼出工作替代不安全感和工作转型不安全感两个维度; 第二,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结果和职业结果的影响; 第三, 探讨技术型工作不安全感的来源。本文不仅能丰富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和理论研究, 还能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际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提升提供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