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肽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small peptides,SP)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45±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50、100和150 g/(d·头) SP。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38%、22.94%、12.2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3%、12.64%、7.53%;SP能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降低13.31%、15.01%、9.43%。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等指标,SP添加量以添加100 g/(d·头) 最有利。

  • 多模微波场中玄武岩加热及内部损伤机理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随着微波加热技术的兴起,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破碎中。借助玄武岩研究了微波场中岩石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岩石内部损伤机理。采用试验常用频率的工业微波炉对玄武岩试样进行微波照射,利用SEM分析微波照射前后岩石试样内部微裂纹演化规律;结合COMSOL5.5建立岩石均匀模型分析微波场中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建立岩石二相矿物模型对岩石内部温度、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评价微波加热对岩石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微波场中,同一功率水平下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SEM图像证实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强吸波性矿物在经过微波照射后熔融破坏;岩石均匀模型计算得到的上表面平均升温速率与微波加热结果基本吻合,岩石二相矿物模型计算得到的内部热应力在矿物分界面处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证明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玄武岩热损伤和裂纹扩展。

  • 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比较􀀁3 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HPLC 法,Waters SunFire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乙腈-冰醋酸(0.2%)水溶液(使用三乙胺调节􀀁pH 值为􀀁6.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建立了􀀁3 个产地15 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 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 个和􀀁14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 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 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 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 类,15 批川乌被分为􀀁3 类,15 批制川乌被分为􀀁3 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 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