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代表性的森林类型,通过研究主要树种分布变动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森林经营措施。在该地区4个1hm2典型样地,在0-3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分发育阶段在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以探讨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样地1和2为松阔混交林,其中样地1的马尾松密度较低,样地3和4为常绿阔叶林。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样地1的主要种群在小尺度(< 1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样地2-4的主要种群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4个样地的主要种群在大部分尺度呈随机分布;(2)青冈和苦槠的小树(5.0 cm ≤ DBH<10.0 cm)在4样地的所有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大树(DBH ≥ 10.0 cm)在松阔混交林样地呈随机分布趋势,但在常绿阔叶林样地青冈在0-20 m尺度、苦槠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3)松阔混交林中建群种马尾松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样地1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2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常绿阔叶林中建群种青冈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在样地3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4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以负相关为主。结果说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群落结构和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在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格局形成中除了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以外,密度制约机制在松阔混交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常绿阔叶林中其作用随着树木生活史阶段的提高而减弱。

  • 浙江遂昌马尾松林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驱动因子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森林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多样性)的主要生态过程, 但它们对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对贡献仍有待阐明。 本研究以浙江省遂昌县37 个马尾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分析,探 讨了影响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生态机制。通过计算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指数 (Bray-Curtis 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Dnn 和Dpw 指数),分析土壤、地形等生境因子 和地理距离与物种和谱系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生境因子和地理距离 对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此外,还进行了不同径级和生长型的上述相关性分 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1)Bray-Curtis 指数与土壤、地形因子和地理距离均显著正相关; Dnn 指数仅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Dpw 指数与土壤因子和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2)环境 因子对Bray-Curtis 和Dpw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3)从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 生境因子对不同生长阶段Bray-Curtis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从谱系多样性角 度来说,地理距离对幼树阶段的Dnn 和Dpw 的解释度更高,生境因子则对成树阶段的Dpw 的解释度更高。由此可以推论,生境过滤是驱动该地区马尾松林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主要 生态机制,扩散限制仅在幼树阶段对马尾松林谱系多样性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