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研究——以量子计算领域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文献识别产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链,对于梳理产业核心技术架构,分析我国核心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技术攻关方向,完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改进经典的SAO结构,提出基于输入输出型SAO网络的核心技术链识别方法。从领域专利文本中提取输入输出型SAO结构作为技术要素,根据技术要素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技术的领域知识网络;运用加权k-Core方法获得包含主要技术关系的核心知识子网络,并通过识别强连通分量实现核心知识子网络的分解;利用主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核心知识子网络中的外部核心技术链与内部核心技术链,并参照其涉及专利对核心技术链进行解读。[结果/结论] 将所提出方法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外部和内部核心技术链,通过专家验证以及与相关学者研究的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识别方法具有技术链关系连贯、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群体特征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科院外籍院士制度自1994年正式建立,迄今已走过20余年历程。文章以中科院外籍院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的视角探讨外籍院士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外籍院士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 网络舆情观点主题识别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2-05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方法】通过舆情信息内容、用户关系、用户行为三个方面的 4 个 维度(时间维、用户维、内容维、观点维)的关联, 构建微博舆情观点主题识别模型。【结果】提出包括舆情网络 构建、观点主题抽取及聚类、“用户–所属观点主题” 2-模网络构建、观点主题演化分析 4 部分的网络舆情观点主 题识别方法体系, 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体系可有效识别网络舆情中的观点主题。【局限】用户属性对观点主题识 别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虑。【结论】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利用 LDA 主题模型, 可多方面、多维度地识别网络舆情 观点主题。

  • 2001-2010年疏勒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 CASA 模型估算 2001—2010 年间疏勒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采用线性 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和 Hurst 指数等方法,分析了 NPP 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 NPP 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空间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且具有较明显的经向“条带”分布特征,2001—2010 年,NPP 平均值为 102.26 gC m-2 a-1 。 22001—2010 年,疏勒河流域 NPP 总体呈增长趋势,年际波动较大,NPP 明显增加的区域占总面 积 25.15%,明显减小的区域约占 11.93%。 3Hurst 指数分析显示,疏勒河流域 NPP 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其中持续改 善地区占总面积的 78.3%,21.7%的区域将由改善转为退化。 4在年尺度上,降水是植被 NPP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NPP 与降 水呈弱的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温度是 NPP 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疏勒河流域 NPP 对气候因子不存 在明显的时滞和累积效应。

  • 设计生命:合成生物学的安全风险与伦理挑战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合成生物学的工程特性赋予其“设计”和“重构”的实践内涵,人为设计的生命得以加入传统的以DNA为基础的生命进化进程,进而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风险和伦理问题。文章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所引发的伦理争议,剖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安全风险、伦理困境及其诱因,在借鉴欧美国家监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合成生物学伦理监管的思路。

  • 基于TM NDVI的武功山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区,基于4期TM(Thematic Mapper,专题测图仪)卫星遥感影像,提取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运用ENVI 5.1和ArcGIS 10.0软件计算得到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面积减少了9.72%,呈递减趋势。20年来随着武功山风景区成立-旅游业发展-山地草甸生态修复,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增加和减少交替,总体呈上升趋势;(2)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低覆盖度草甸区集中在武功山山脉的西北侧坡面的崖壁和部分山脊线上,而高覆盖度草甸区多分布在武功山山脉的东南坡面;(3)研究区山地草甸退化与改善并存,山地草甸最北端和白鹤峰-九龙山区域的东南坡、南坡低海拔处植被总体呈退化特征;发云界南部的东坡植被总体呈现改善特征。研究期间山地草甸退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多出1.78%。(4)山地草甸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和地形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P 平坡 > 阴坡;植被覆盖度先是随着坡度的上升而升高,在坡度15°-25°时达到峰值,然后随坡度的上升而下降,在45°-90°最低;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呈波浪式下降,1000-1200m最高,在主峰山顶海拔1800-1918.3m最低。遥感解译检验结果证明采用此方法对大面积山地草甸覆盖度分布及变化进行反演可行而准确;在后续研究中将采用不同季相的多期影像数据提取NDVI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进行长期监测,以便更准确可靠地分析山地草甸演化过程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