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荷木种群动态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2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荷木(Schima superba)是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的优势种,其种群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构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 ha样地中荷木种群在2005~2017年间的动态变化,并从径级和生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其死亡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荷木种群个体数量从2005~2017年呈减少的态势。在径级方面,荷木的死亡率和相对生长率的变化在不同径级区间呈不同变化规律:径级在1~10 cm范围的荷木相对生长率大并迅速下降,死亡率上升且维持在较高水平;径级在10~50 cm范围的荷木随着径级增大,相对生长率减缓,然后下降,而死亡率不断下降;在50 cm以上的径级范围内,荷木相对生长率小、死亡率大。不同生境中,2010年各个生境死亡率相差不大,2015年高海拔生境(高坡、山脊、高谷)死亡率大于低海拔生境(低坡、低谷),2017年则为低海拔生境大于高海拔。荷木的死亡率与土壤中酸碱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钾、有效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 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0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华中地区某氧化铝企业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间赤泥堆场(1a,10a,20a)0-20 cm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自然风化过程对赤泥团聚体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结果发现,赤泥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随堆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重组有机碳约占赤泥总有机碳的97.24%-99.11%,以粗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为主。3种堆存时间(1a,10a,20a)赤泥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21-1.85、2.62-2.95、3.52-4.15 g/kg。颗粒有机碳含量在2-1 mm粒级赤泥团聚体中最高,随赤泥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矿物结合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高,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最低。这表明自然风化过程增加了赤泥有机碳组分含量,提高了赤泥中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 不同相对湿度对连续日增温下肉仔鸡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对日增温环境中肉仔鸡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22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公鸡180只转入人工气候试验舱,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适应期7 d,温度20 ℃,RH为60%。肉鸡29日龄时,试验RH分别调整到35%、60%和85%,至试验结束。环控舱内温度每天升高2 ℃,试验期共9 d。肉鸡37日龄时,环控舱舱内温度升高至38 ℃,试验期间肉鸡自由采食饮水,试验全程不抓鸡,选择非接触性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尽量避免肉鸡产生应激。结果表明:肉鸡体核温度(CT)、耳叶温度(ET)、小腿温度(LT)、呼吸频率(RR)、采食量(FI)和饮水量(DW)均存在拐点温度(IPt)。首先变化的是LT,其产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是24.6~25.1 ℃,之后是ET和CT,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分别是25.0~25.1 ℃和25.5~26.4 ℃。RR存在2个IPt(IPt1和IPt2),温度范围分别是25.5~27.2 ℃和32.5~33.3 ℃。环境温度大于IPt1值时,RR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环境温度大于IPt2值,RR随温度升高而下降。FI、DW发生变化的环境温度范围分别为27.1~29.3 ℃和29.2~29.5 ℃,环境温度大于IPt值后,FI和DW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高湿组FI的IPt值显著高于低湿组和中湿组(P<0.05),高湿组死亡率(MR)的IPt2值显著小于低湿组和中湿组(P<0.05),高湿组CT、ET、LT、RR、FI和DW的IPt值小于中湿组和低湿组,RH对ET、LT、RR和DW模型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环境温度对肉鸡生理指标影响较大,RH影响较小。FI下降和CT升高的IPt值可被认为是上限临界温度,4~5周龄肉鸡公鸡CT上限临界温度为25.5~26.4 ℃;RR开始升高和FI开始下降的上限临界温度分别为25.5~27.2 ℃和27.1~29.2 ℃;死亡的上限临界温度在为32.7~33.5 ℃。肉仔鸡死亡时CT高出常数值4.6~5.1 ℃。4~5周龄肉仔公鸡不同生理指标有着不同的上限临界温度。

  • 相对湿度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个偏热水平(26和31 ℃)和3个RH水平(30%、60%和85%)的2×3因子设计,选取体重相近的22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36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6个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1 ℃,RH 60%。正试期14 d,从29日龄开始,每天10:00—16:00(6 h)将环境控制舱内Ⅰ、Ⅱ和Ⅲ组的温度调至26 ℃,RH分别调至30%、60%和85%;Ⅳ、Ⅴ和Ⅵ组的温度调至31 ℃,RH分别调至30%、60%和85%,其余时间环境控制舱内温度与RH均与预试期相同。结果表明:1)Ⅰ和Ⅴ组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Ⅱ和Ⅵ组(P<0.05);RH为30%和60%时肉仔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RH为85%时(P<0.05)。2)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Ⅳ和Ⅵ组(P<0.05);26 ℃时肉仔鸡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31 ℃时(P<0.05)。3)试验第1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Ⅲ、Ⅳ和Ⅴ组(P<0.05);RH为60%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RH为30%和85%时(P<0.05)。试验第7天,Ⅱ组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Ⅰ、Ⅴ和Ⅵ组(P<0.05)。试验第1和14天,26 ℃时肉仔鸡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31 ℃时(P<0.05)。4)试验第1和14天,Ⅵ组肉仔鸡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Ⅴ组(P<0.05);31 ℃时肉仔鸡血清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高于26 ℃时(P<0.05)。试验第1、7和14天,Ⅲ、Ⅳ、Ⅴ和Ⅵ组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RH为85%时肉仔鸡的血清IL-6含量均显著高于RH为30%和60%时(P<0.05)。总之,RH和间歇性偏热处理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不同程度地影响肉仔鸡的免疫功能,其中较高偏热和较高湿度(31 ℃+85% RH)的影响最大。

  • 急性偏热环境温度对肉鸡行为、生理、血清生化指标和禽类解偶联蛋白mRNA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偏热环境温度对肉鸡行为、生理、血清生化指标和禽类解偶联蛋白(avUCP)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00只26日龄、体重(1 635±123) g的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成5个组(20、23、26、29、32 ℃组),每个组20只鸡(公、母各占1/2)。肉鸡适应期为7 d,温度为20 ℃,相对湿度为60%。在34日龄,环控舱温度在1 h内分别调整到20、23、26、29、32 ℃,相对湿度为60%,维持设定温度2 h。结果表明:1)与20 ℃组相比,29和32 ℃组肉鸡的采食次数显著降低(P0.05),23、26、29、32 ℃组肉鸡的站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5)与20 ℃组相比,23、26、29、32 ℃组肉鸡胸肌avUCP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2 ℃组肉鸡肝脏avUCP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急性偏热处理2 h,23 ℃时肉鸡就已启动化学调节,26 ℃时体核温度升高。

  • 强磁场下不同晶粒尺寸Fe薄膜生长模式演变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采用强磁场下物理气相沉积的方法, 通过提高蒸发源温度获得晶粒尺寸逐渐降低的纳米晶Fe 薄膜, 研究了强磁场对不同晶粒尺寸Fe 薄膜生长和磁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蒸发源温度为1440 ℃时, Fe 薄膜的晶粒细小, 强磁场使薄膜从层状生长变成了柱状生长, 有效降低了薄膜缺陷. 当蒸发源温度为1400 和1350 ℃时, Fe 薄膜的晶粒较粗大, 强磁场不能改变其柱状生长方式, 但是却提高了柱的宽度. 强磁场提高了Fe 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以及颗粒(由晶粒构成)尺寸、降低了薄膜表面粗糙度. 随着晶粒尺寸的降低, 强磁场提高Fe 薄膜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比的能力增强.

  • 自组装短肽R2I4R2对皮肤创伤快速修复过程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2-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研究探索自组装短肽R2I4R2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三维培养的应用效果与对创伤修复过程的作用。通过圆二色谱仪分析不同理化条件对其二级结构的影响;刚果红染色宏观检测短肽自组装情况;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探索细胞在R2I4R2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络中的生长状态及凋亡情况;建立SD大鼠皮肤创伤模型,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对皮肤创伤修复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R2I4R2在不同条件下均可形成较为稳定的二级结构;自组装24h后可形成均一稳定的膜片状装结构,为细胞三维培养提供支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在R2I4R2形成的纳米纤维网络三维环境中生长且状态良好;动物实验表明,短肽R2I4R2可减少炎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皮肤创伤修复过程。自组装短肽R2I4R2作为新的纳米支架材料,可用于细胞三维培养与皮肤创伤修复。

  • 相对湿度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热调节及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相对湿度(RH)对递增性偏热环境下肉鸡体热调节及下丘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的影响。选取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180只转入环境控制舱,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预试期7 d,温度20 ℃,RH 60%。正试期15 d,28日龄开始试验,将3组的RH分别调整到35%、60%和85%,温度仍为20 ℃;3 d为1周期,共分5个周期,从第2周期开始每周期的第1天将3组的温度均在10:00开始升高3 ℃并在0.5 h内达到稳定;5个周期的温度分别为20、23、26、29和32 ℃。结果表明:1)85% RH组肉鸡的呼吸频率极显著高于60% RH和35% RH组(P0.05)。3)85% RH组肉鸡的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含量显著高于35% RH组(P<0.05);35% RH和85% RH组肉鸡的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显著高于60% RH组(P<0.05);60% RH和85% RH组肉鸡的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极显著高于35% RH组(P<0.01)。4)35% RH组肉鸡下丘脑HSP70含量显著低于60% RH和85% RH组(P<0.05)。综上所述,在为期15 d的20~32 ℃递增性偏热环境下,高湿(85%)和低湿(35%)调节28~42日龄肉鸡体热平衡的途径和程度不同。

  • 风速和偏热处理对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风速和偏热处理对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2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爱拔益加肉仔公鸡150羽,随机分成15个处理,每个处理10羽,每羽鸡作为1个重复。试验动物放在环控舱中(温度21 ℃,相对湿度60%),每次试验处理前从中随机挑选10羽,放置在另一个由本实验室研发的纵向通风试验环控舱中。每次处理分6 h适应期(自由采食与饮水)和6 h试验期(禁食禁水),适应期温湿度与试验前一致。试验期将环控舱的温湿度调至试验要求(相对湿度保持不变),风速由纵向通风实现。试验采用3×5因子设计,试验温度分3个水平:26、29和32 ℃;风速分为5个水平:0、0.5、1.0、1.5和2.0 m/s。各试验处理条件在第1小时内实现,第2~6小时分别采集数据。结果表明:1)风速和偏热处理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肉仔鸡体核温度(Tc)、呼吸频率(Fr)、皮肤温度(Ts)以及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酮含量(P<0.05)。与0风速相比,在26 ℃偏热温度下,1.5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P<0.05),2.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Fr(P<0.05),1.5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耳叶皮温(Tes)(P<0.05),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鸡冠皮温(Tcs)和小腿皮温(Tss)(P<0.05);29 ℃偏热温度下,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Tes、Tcs和Tss(P<0.05);32 ℃偏热温度下,1.0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c和Fr(P<0.05),0.5 m/s及以上风速显著降低肉仔鸡Tes、Tcs和Tss(P<0.05);较高偏热和无风(32 ℃+0风速)或较高偏热和低风(32 ℃+0.5 m/s风速)下肉仔鸡Tc、Ts、Fr较高,血清T3含量较低,应激程度较大。2)偏热处理下,低风速(0.5 m/s)会加重肉仔鸡热负荷,风速对肉仔鸡免疫指标影响较小,最适风速为1.5 m/s。总之,偏热处理下风速不同程度影响肉仔鸡生理、内分泌和免疫指标。

  • 循环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模拟夏季蛋鸡舍内的循环高温,研究不同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28周龄高产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21 ℃适温组(自由采食)、27~30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29~35 ℃循环高温组(自由采食)和21 ℃采食配对组(按前1 d 29~35 ℃循环高温组的采食量饲喂),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养于4个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21 ℃适温组相比,27~30 ℃循环高温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但钙、磷的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而29~35 ℃循环高温组除平均日采食量、体增重和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而钙、磷吸收量同样显著降低(P0.05),鸡蛋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夏季鸡舍内温度在27~30 ℃波动即可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平均蛋重和蛋壳品质;而29~35 ℃不仅显著降低蛋鸡的体增重、产蛋率、平均蛋重以及蛋壳品质,还显著影响鸡蛋的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高温对蛋鸡产蛋性能及蛋白高度和蛋黄颜色的影响可能与降低采食量有关;高温可能直接影响蛋壳的形成,也可能由于降低钙、磷吸收量影响蛋壳品质。

  • 急性偏热处理对肉仔鸡体热调节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急性偏热处理(26和31 ℃)对肉仔鸡体热调节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0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24只,转入人工气候室验舱,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适应2 d,温度21 ℃,相对湿度60%。42日龄时,试验温度分别调整为21(对照)、26和31 ℃,相对湿度60%。温度转换在1 h内完成。保持处理条件2 h(急性热处理)后采集试验样品,并在2 h内完成。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1)26 ℃急性热处理后,肉仔鸡体核温度、皮肤温度极显著升高(P0.05),血液钠离子(Na+)浓度有降低的趋势(0.05展开 -->

  • 外源Cd 在不同品种水稻组织中的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采用水培试验, 以低镉(Cd)积累水稻品种‘D83A/R527’和高Cd 积累水稻品种‘辐优838’为供试材料,设置3 个Cd 浓度(5 μmol·L1、10 μmol·L1、25 μmol·L1)处理, 从Cd 亚细胞及化学形态分布角度研究了不同 基因型水稻品种的Cd 积累特性, 为探讨水稻对Cd 的吸收积累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水稻 ‘D83A/R527’的根系和茎叶Cd 含量及根系-茎叶转移系数均显著低于‘辐优838’(P细胞壁(F1)>细胞器(F2), 茎叶表现为细胞壁(F1)>可溶部分(F3)>细胞器(F2); ‘D83A/R527’根系和茎叶细胞壁Cd 的质量分数(36.76%~51.75%)高于‘辐优838 (31.29%~49.07%)。(3)两水稻品种Cd 化学形态含量均表现为氯化钠提取态(FNaCl-Cd)>醋酸提取态(FHAc-Cd)>去离子水提取态(FW-Cd)>乙醇提取态(FE-Cd)>盐酸提取态(FHCl-Cd); 随Cd 处理浓度的增加,‘D83A/R527’根系FE-Cd 和FW-Cd(活性态Cd)质量分数逐渐下降(24.75%~18.34%), ‘辐优838’活性态Cd 逐渐上升(27.18%~28.68%), 茎叶FHAc-Cd 和FHCl-Cd( 惰性态Cd) 质量分数(32.41%~38.98%) 逐渐上升且高于‘ 辐优838’(28.44%~31.22%),‘D83A/R527’ 根系和茎叶FNaCl-Cd 质量分数(32.71%~51.17%) 均高于‘辐优838’(32.14%~47.63%)。综上,‘D83A/R527’水稻幼苗Cd 积累量低; 与‘辐优838’相比, ‘D83A/R527’水稻幼苗根系和茎叶细胞壁质量分数较高,“活性态”Cd 质量分数较低, “惰性态”Cd 则更高, 表明‘D83A/R527’水稻对Cd 有更强的固持能力。

  • 珍贵固氮树种降香黄檀与二代巨尾桉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二代巨尾桉/降香黄檀混交林(MP)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邻接的二代巨尾桉纯林(PP)作为对照(CK),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土壤酶活性分别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重点探究南亚热带 PP 引入降香黄檀混交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PP 相比,(1)MP 的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 pH 值分别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了 61.92%(P<0.05)、60.12%(P<0.05)、72.87%(P<0.01)、488.49%(P<0.01)和 15.97%(P<0.05);(2)MP 的真菌/细菌(F/B)显著降低,但总微生物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G-/G+)并无显著变化;(3)MP 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而 pH 值、NH4+-N 和 C/Nlitter是驱动其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异的最显著性因子;(4)MP 的β-葡萄糖苷酶(BG)和 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显著降低,酚氧化酶(PO)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该研究说明在连续短周期经营的桉树林中套种固氮树种降香黄檀,将可能是提高桉树林土壤质量的一种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