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模型的伦理与治理:挑战及对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通用模型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模型研发应用的增多,模型的社会和伦理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通用模型的特性出发、分析了模型在算法、数据和算力 3 个层面潜在的伦理挑战,包括不确定性、真实性、可靠性,偏见、毒性、公平、隐私及环境问题。进一步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了数据驱动的模型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中介性作用及所产生的“镜像”效应问题和透明性问题,提出了人与世界关系的新形态是以模型(数据)为中介的,即“人-模型(数据)-世界”关系。最后,从治理技术和治理机制两方面反思了当前的应对措施及局限性。建议建立开放式、全流程、价值嵌入的伦理规约机制,保障通用模型在合规、合伦理的框架下发展。

  • 东北黑土典型坡耕地土壤呼吸特征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研究以东北黑土典型坡耕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量仪对玉米全生育期土壤呼吸进行了原位监测, 分析了坡耕地不同部位(坡顶、坡肩、坡背、坡趾)、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规律、土壤呼吸总量、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该地区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春秋季低夏季高”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坡趾位置土壤呼吸峰值显著高于坡顶、坡肩、坡背位置(P0.05)。土壤呼吸总量以坡趾位置最高[523.97 g(CO2-C)×m-2], 显著高于坡背[443.13 g(CO2-C)×m-2]、坡肩[426.81 g(CO2-C)∙m-2]、坡顶[388.5 g(CO2-C)∙m-2]3个位置18.5%、22.8%和34.9%(P<0.05)。说明黑土坡耕地不同位置土壤呼吸存在显著差异, 准确评价黑土坡耕地土壤呼吸需要综合考虑坡耕地不同坡位的差异, 减少引用平地监测结果来评估坡耕地土壤呼吸量所造成的偏差。

  • 长期定位施肥下黑土碳排放特征及其碳库组分与酶活性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0-3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黑土作为承担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土壤资源,其碳排放特征与碳库组分变化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施肥是影响黑土有机碳输入、输出的重要因素,而这需要长时间尺度的探究。为明确长期不同施肥下的土壤碳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始于1990年的国家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网站黑土监测基地-公主岭为研究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氮磷钾肥(NPK)、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NPKM1)、1.5倍的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1.5(NPKM1))、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NPKM2)和无机肥配施秸秆(NPKS)6个处理,探讨了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碳排放量(CO2-C)与土壤碳库组分包括水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ROC)及其β-葡萄糖苷酶(BG)、木聚糖酶(BXYL)、纤维素酶(CBH)和乙酰基β-葡萄糖胺酶(NAG)等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增加黑土土壤碳排放量(P 2,显著高出CK处理37.36%;长期有机无机配施(NPKM1、1.5(NPKM1)、NPKM2)显著增加土壤碳排放量71.81%-88.51%,效果最为明显;NPKS显著增加土壤碳排放量56.32%,并且三种长期有机无机配施措施碳排放差异不显著。相对CK处理,有机无机配施的DOC、MBC、POC、ROC均有显著增加(P P P < 0.001),说明施肥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各活性碳库组分含量与土壤微生物活性影响土壤碳排放量。

  • 变质量流率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23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对变质量流率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发现蒸汽质量流率随时间延长呈指数规律下降。蒸汽射流凝结经历了稳定凝结、振荡凝结、过渡和喘振四个阶段,射流初始水温越高,各个凝结区域转换点对应的蒸汽质量流率越高。在不同的凝结区域,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对振荡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同蒸汽质量流率时,初始水温越高振荡频率越小。振荡强度均方根值和峰值均在凝结振荡区达到最大,且初始水温越高,最大值对应的蒸汽质量流率越高,振荡强度峰值最高可达70 kPa。

  • 变质量流率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0-31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对变质量流率蒸汽浸没射流压力振荡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发现蒸汽质量流率随时间延长呈指数规律下降。蒸汽射流凝结经历了稳定凝结、振荡凝结、过渡和喘振四个阶段,射流初始水温越高,各个凝结区域转换点对应的蒸汽质量流率越高。在不同的凝结区域,蒸汽质量流率和过冷水温度对振荡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相同蒸汽质量流率时,初始水温越高振荡频率越小。振荡强度均方根值和峰值均在凝结振荡区达到最大,且初始水温越高,最大值对应的蒸汽质量流率越高,振荡强度峰值最高可达70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