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温度的阅读: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24

    摘要:伴随着SPaCEN理论的提出,阅读对社会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共情作为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之一,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及影响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共情在文本阅读中的加工机制可以从共情诱发通路的多样化,共情体验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效,共情与文本阅读共享的脑区三方面进行剖析。未来亟需在基础加工层面和应用层面进行多维研究,促进读者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 4例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6

    摘要:本文对4例末端瓣膜式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owerPICC SOLO)导管体内破损病例进行总结,从导管材质、置管静脉选择等视角剖析导管体内破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 基于熵准则遗传算法的点云配准算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20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迭代最近点(ICP)算法由于其配准精度很高,通常运用于点云的精配准,但其配准精度和迭代收敛性取决于待配准点云的初始位置。提出一种将遗传算法和空间分布熵相融合的空间最优变换矩阵求解算法,以一种新的点云空间位置评价方法——空间分布熵作为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子指导解的搜索方向,通过新种群的不断迭代达到空间分布熵最小,结束后对最优个体解码实现点云的粗配准。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可行,克服了传统方法在有点云缺陷和噪声点时不能提供很好的初始拼接位置的问题,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直接实现点云拼接。

  • 基于STM32的可调恒温滤光片转轮盒的设计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15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为了满足1.2m望远镜天文成像系统对科学目标的观测,设计了一个基于STM32控制的可调恒温滤光片转轮盒。转轮盒内有三个转轮,在各自电机驱动下可配合转动,实现最多15个滤光片的自动切换。为确保滤光片的稳定工作波长,转轮盒内置基于PID温控算法的保温系统,以保持转轮盒内部在设定温度。上位机可通过串口与电控盒进行指令通信,并由电控盒直接驱动转轮电机及加热保温。整个系统结构紧凑,电控安全性好,单片机程序功能完备。最后测试证明该转轮盒在低温-25℃时能正常工作,在恒温模式下能使温度保持在目标温度±1℃以内,长时间工作时性能稳定,切换一次滤光片的用时在10s以内。

  • 硫酸镁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目的 观察硫酸镁用于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2015年10月~2016年3月行择期食道癌根治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组(试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结束后,硫酸镁组以0.1 mL/ (kg•h)(2.5 g硫酸镁加入50 mL生理盐水,泵注速度为5 mg/ (kg•h))持续泵注硫酸镁,而对照组以相同的速度持续泵注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记录患者躁动,疼痛,肌张力评分,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Mg 2+ ,Ca 2+ ,K + 浓度。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其中硫酸镁组57例,对照组51例。硫酸镁组在恢复室(PACU)的躁动评分、疼痛评分、肌张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Ca 2+ 浓度明显高于术后,且对照组术前Mg 2+ 浓度明显高于术后,硫酸镁组术后Mg 2+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P<0.05)。硫酸镁组术前及术后Mg 2+ 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PACU停留时间、入PACU即时苏醒期躁动评分,术前术后K + 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道癌根治术中泵注5 mg/ (kg.h)硫酸镁,能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不会出现肌力恢复延迟,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 利用微生物防除根寄生杂草列当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根寄生杂草列当已经严重制约全球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 寻找有效防除措施迫在眉睫。由于列当具有特殊生活史且与寄主关系密切; 常规防除杂草措施难以达到理想防效。目前; 尚无既能有效防除列当又不对寄主造成危害且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列当防除措施。在众多防除措施中; 微生物防除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本文对微生物防除列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防除机理进行了综述。目前; 列当生防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镰刀菌(Fusarium spp.)等列当病原菌和根瘤菌等列当寄主植物的共生菌上。微生物防除列当的机制: 一方面通过产生代谢产物直接影响列当的萌发和生长或通过降解列当种子萌发诱导物质间接影响列当的萌发;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寄主植物自身的抗性间接影响列当的寄生和生长。此外; 本文还重点介绍了土传病害土壤拮抗微生物防除列当杂草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植物土传病害病原菌和列当均首先通过在地下侵染作物的根系进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 而作物抗土传病害的机理与抗列当的机理也类似。土壤中能够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可能也同时具有防除根寄生杂草列当的功能。本团队前期试验筛选到在盆栽试验中能够有效防除向日葵列当和瓜列当的放线菌各1株; 分别为淡紫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 Sveshnikova)和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Bhuyan B.K)。其中; 以密旋链霉菌的菌剂在田间试验中既降低了瓜列当的出土数量又增加了番茄的产量。总之; 微生物是防除根寄生杂草列当的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