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媒介融合作为现如今媒体发展的一个潮流,对新闻媒体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行业曾经的领军者,在当下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传播的需求。传统媒体如果想在这个时代存活下去,就必须顺应这个时代的趋势,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媒介融合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已经有很多传统媒体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现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

  • 非比例阻尼体系等效Rayleigh阻尼模型时域计算方法

    分类: 力学 >> 基础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4-24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Rayleigh阻尼模型具有数学简易性的优点,应用广泛,其阻尼矩阵构造依赖于结构模态阻尼比。结构阻尼(复阻尼)模型的阻尼矩阵直接由材料损耗因子和刚度矩阵决定,在非比例阻尼体系中具有阻尼矩阵便于构造的优点,但存在时域计算结果发散、初值条件不易确定和频响函数非因果等缺陷。本研究结合两种阻尼模型的优点,分别依据阻尼衰减和阻尼耗能,提出了与结构阻尼模型等效的Rayleigh阻尼模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等效Rayleigh阻尼模型克服了结构阻尼模型的缺陷,同时保留了非比例阻尼体系中阻尼矩阵易构造的优点; 与基于阻尼衰减等效的Rayleigh阻尼模型相比,基于阻尼耗能等效的Rayleigh阻尼模型计算结果近似相等,但避免了复模态分析,且计算过程直观简单。

  • Al85Ni5Y6Fe2Co2非晶态及部分晶化态合金的磁性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量了急冷态的Al85Ni5Y6Fe2Co2完全非晶态和不完全非晶态的磁性。结果表明, 两种合金的磁化曲线均过原点并穿过一、三象限, 没有剩磁和矫顽力。该合金完全非晶态和不完全非晶态的磁性均为顺磁性与抗磁性的叠加。对曲线线性部分进行拟合后得到磁化率, 完全非晶的磁化率为2.41×10-4, 而不完全非晶的磁化率是2.73×10-4, 可见不完全非晶更容易磁化。将完全非晶合金在330℃和390℃退火处理后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 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的线性部分磁化率由2.53×10-4提高到2.81×10-4, 即在390℃退火的合金更容易磁化。

  • 云南鹤庆白依人植物染料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染料有绿色环保、安全性高等优势,但由于其资源量少、成本高、色牢度低等缺 点限制了植物染料在工业化的应用。云南鹤庆白依人民有植物染色的传统习俗,当地有丰富 的染料植物资源和传统染色工艺,为调查、记录和研究白依人植物染色和相关传统知识,拓 展植物染料资源并促进植物染料的开发利用,该研究对大理州鹤庆县六合彝族乡白依人植物 染色及相关传统知识进行了民族植物学调研。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3 月,对大理州鹤庆县 六合彝族乡 4 个村落的 288 位信息报告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田野调查法对当地植物染 料进行实地调研,以参与式观察法记录传统植物染色技艺,通过定量分析法对传统植物染色 知识(f 值、CIIs 值、ICF 值)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鹤庆白依人使用 11 种植物 染料,分属 10 科 11 属;(2)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的人们对传统植物染色知识的认知有 差异;(3)水红木和密蒙花的使用频率和文化重要性指数较高,且白依人对蓝染的植物染 料认知高度一致;(4)白依人常用植物染料给本民族服饰火草衣染色。该文揭示了鹤庆白 依人有较完整的传统植物染色知识体系,但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流失。该研究为植物染料资 源的开发和传统植物染色工艺的研究提供科学线索,促进少数民族植物染料的产业化应用,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无菌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支持。利用液氮将不同含水量的无菌马尾松种子(27.4%、24.6%、22.7%、16.8%、15.8%、10.7%、7.5%、6.1%、4.8%、3.2%)进行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1.在3.2%-6.1%含水量范围内,经液氮冷冻保存后的发芽率随含水量升高逐渐升高,在含水量6.1%时,发芽率达到最大值91.33%;当含水量大于6.1%时,发芽率逐渐下降,尤其是当含水量大于15.8%时,发芽率迅速下降;在3.2%-7.5%含水量范围内冻存后发芽率达80%以上。2.冷冻、化冻方式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种子无需低温预冷,直接投入液氮保存(快速冷冻)效果最好;室温空气化冻(缓慢化冻)较42 ℃水浴化冻发芽率高,且后者容易发生种皮炸裂现象。3.种皮对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过程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免受机械损伤,去掉外种皮的种子冻存后发芽率显著下降,且容易出现形态不正常的幼苗。4.超低温保存对马尾松种子萌发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在最适含水量6.1%时,经超低温保存后种子的发芽率显著大于对照种子。总之,含水量、冷冻方法、化冻方法、种皮结构显著影响超低温保存效果,马尾松种子超低温保存的最优方法是将种子含水量控制在6.1%,直接投入液氮快速冷冻后室温空气缓慢化冻,冻后发芽率可达90%以上。

  • 植物共生信号的文献计量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利用Science Citation Index引文数据库检索2006-2015年间植物共生信号研究的文献,分别从植物共生信号研究的国家、机构的发文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及研究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10年来植物共生信号研究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2006-2015年间共有植物共生信号文献3724篇,近10年来文献量逐渐增多,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该领域内影响力大,中国近几年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也比较活跃,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植物共生信号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进一步提高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和研究水平。

  • 不同畦长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探讨畦长对冬小麦耗水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 本试验以冬小麦品种‘科农2011’为试验材料, 在2014—2015 年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小麦生长季, 畦宽为5 m 条件下, 设置4 m、5 m、10 m(农民习惯畦长)、50 m、100 m 共5 个畦田长度, 各处理均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用塑料软管从机井口引水到畦首灌水, 塑料软管出水口安装水表计量灌水量, 用秒表计量灌溉用时, 研究不同畦长处理对冬小麦水特性、灌溉定额及灌溉用时、畦田内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差异、籽粒产量以及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畦长增加, 灌水量和总耗水量逐渐增加, 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逐渐增加; 籽粒产量虽逐渐增加,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储水消耗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畦长增加逐渐降低。与农民习惯的畦长10 m 相比, 4 m 畦长处理的灌水量减少34.50%, 多消耗深层土壤贮水58.92 mm, 总耗水量降低1.61%,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5%, 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1.96%, 次灌溉用时减少42.75%。100 m 畦长处理在产量没有显著提高的基础上, 总耗水量增加9.58%, 灌溉水增加38.08%,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降低9.88%, 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26.20%, 次灌溉用时增加65.61%。综合考虑籽粒产量、灌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4 m畦长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优畦长处理。

  • 马属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在维系盲肠微生物区系稳定与宿主机体健康中的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马属动物的盲肠内栖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对饲粮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及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是马属动物盲肠功能的基础;同时,饲粮碳水化合物也对盲肠微生物产生影响,探索饲粮碳水化合物在盲肠内的消化代谢和对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对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和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盲肠微生物的特点、盲肠微生物在马属动物碳水化合物消化生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生理,并着重就饲粮碳水化合物对马属动物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规律,以及马属动物盲肠碳水化合物消化相关的营养代谢病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分析阐述。

  • 低温胁迫对澳洲茶树组培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澳洲茶树组培苗耐受低温的能力及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该文测定了3月龄澳洲茶树组培苗低温处理过程及恢复培养后叶片叶绿素(Chl)、丙二醛(MDA)、抗氧化物酶(SOD, POD, CAT)、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的变化。结果表明:(1)-5 ℃胁迫24 h,保护酶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均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上升。(2)0℃下,AsA和GSH先降后升,POD和CAT相反,SOD持续升高;胁迫48 h后保护酶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剂含量显著降低。(3)10 ℃下,SOD活性先降后升;胁迫48 h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因此,3月龄澳洲茶树组培苗在-5 ℃受到致死冻害,幼苗能通过启动抗氧化系统及快速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响应0 ℃以上低温胁迫,但对10 ℃和0 ℃两种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却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生理响应机制,为合理引种及规模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 播期、播量对旱作小麦‘小偃60’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在旱作条件下, 探讨播期及播量对小麦新品系‘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可为小麦适雨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试验于2014—2015 年在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进行, 自10 月15 日至11 月14 日, 每6 d 设置一个播期, 共设6 个播期(T1~T6), 设播量不变(B1)和逐期增加播量(B2)两个处理: B1 为 300 kg·hm2, T1 到T6 播量相同; B2 为随播期推迟播量逐期增加, 每推迟1 d 增加7.5 kghm2, 各播期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 (T1)、345 kg·hm2 (T2)、390 kg·hm2 (T3)、435 kg·hm2 (T4)、480 kg·hm2 (T5)和525 kg·hm2(T6), 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下‘小偃60’群体性状、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1)随播期推迟, 出苗时间延长、生育期推迟, 全生育缩短; 播量对生育期无显著影响。2)随播期推迟, 出苗率和单株成穗数逐渐降低; 播量增加, 基本苗及穗数提高。3)随播期推迟, 株高和生物量降低; 播量增加, 生物量提高, 株高无显著变化。4)随播期推迟, 籽粒产量下降; 逐期增加播量后, 11 月2 日前籽粒产量可达6 600 kghm2 以上且无显著差异。5)若随播期推迟增加播量, 前4 个播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变化, 皆达29 kghm2mm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小偃60’是一个播期宽泛的品种, 随播期推迟产量下降, 但在一定播期范围内通过增加播量, 提高群体(穗数), 可以获得与适时播种相近的产量, 播量与播期推迟天数的理论关系为y=0.368 2x2+1.193 9x+316.7 (R2=0.98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