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 30 a 玛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有明确的指示意义。基于台特玛湖地区 1988—2017 年 Landsat 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均值法、线性趋势分析法、 Pearson 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了近 30 a 来台特玛湖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 植被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 被以草地为主,草地和耕地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林地呈上升趋势;植被 NDVI 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 升趋势较缓;植被 NDVI 整体偏低,仅在台特玛湖湖区周围水分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稍高;植被 NDVI 与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相关性;生态输水对该地区的植被状况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

  • 生态输水前后台特玛湖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9-10-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综合分析台特玛湖2000―2017年连续的植被数据资料,对每个监测断面的漫溢样地和无漫溢样地(即对照样地)的植被变化开展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研究发现:① 随着生态输水的进行,台特玛湖植被的生态效益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在漫溢区,单位面积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8种 •(100m2)-1、 30%和1 350个.•(100m2)-1,较地下水抬升区分别增加了3倍、3.29倍和49倍;并且输水前(2000年)湖区植物有2科3属7种,输水后增至10科21属26种,增加了8科18属19种。② 近十几年生态输水过程中,台特玛湖植被向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趋于简单化。演变特征主要为:输水初期(2000―2005年)地表植被以新萌发的一年生草本占主要优势(重要值0.50),其次是多年生草本(重要值0.20),最后是灌木(重要值0.10);随输水的进行,2009年一年生草本植物减少,进而被灌木与多年生草本替代:灌木为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等原生盐生植物,且出现新萌发的幼苗,多年生草本为芦苇;2012―2016年,在输水之后充沛的水资源环境下,优势种组成趋于简单,植被向以芦苇为主的盐渍化低地草甸方向发展。

  • 新月形沙丘对湖积平原风蚀荒漠化的影响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新月形沙丘是风蚀荒漠化过程中伴随的重要风积地貌类型,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沙丘体表面动力学过程,而关于沙丘在风蚀荒漠化过程中的作用鲜有报道。本文在台特玛湖的干涸湖盆区(曾经的塔里木河尾闾湖),采用测钎法,实地测定了新月形沙丘周围地表的蚀积变化,同时采用室内风洞模拟了典型新月形沙丘地表的气流分布模式,系统分析了新月形沙丘对地表蚀积影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新月形沙丘影响下,沙丘周围地表风蚀强度不均一,在沙丘迎风坡前区和沙丘左右翼,风蚀深度略大于不受沙丘影响区(CK),但单位面积平均净蚀积量接近平衡状态;在沙丘背风坡前区以风积为主,而在背风侧尾流区,地表以风蚀为主,且随着沙丘体积增加,单位面积平均净风蚀量也略有增大。在内陆干旱区干涸湖盆风蚀荒漠化过程中,新月形沙丘通过改变地表流场结构,使风沙流饱和度发生空间分异,从而影响了下伏地表蚀积的空间分布,尤其加剧了背风侧尾流区的风蚀,使新的风蚀面裸露,破坏沉积层结构,促进了河湖相沉积平原风蚀荒漠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