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而目前关于重度窒息并发新生儿AKI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及近期预后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以采取措施减少AKI的发生,并提高此类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3年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重度窒息17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并发AKI,分为AKI组(n=43)和非AKI组(n=129)。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AKI患儿的近期预后情况(住院期间存活或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相关指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5 min Apgar评分、血小板计数低于非AKI组,昏迷状态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合并呼吸衰竭比例、血胱抑素 C(Cys C)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 评分[OR=1.553,95%CI=(1.193~2.021),P=0.001]、有创机械通气[OR=2.965,95%CI=(1.021~8.611),P=0.046]、血Cys C值[OR=0.231,95%CI=(0.109~0.487),P<0.001]是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Cys C预测AKI的AUC为 0.777(95%CI=0.701~0.854,P<0.05)。AKI 组患儿住院死亡率为 51.2%(22/43),非AKI组患儿住院死亡率为21.7%(28/129),AKI组患儿死亡率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3.572,P<0.001)。结论  低5 min Apgar评分、有创机械通气、生后高血Cys C会增加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 AKI 的风险。生后血Cys C是预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发AKI的可靠指标。

  • 国内外多重慢病健康服务整合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随着疾病谱的逐渐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及全球健康和经济发展。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多且病程长,患者常出现个体同时患有2种或2种以上慢性病的慢病累积状态,即多重慢病。多重慢病问题日益凸显且存在年轻化趋势,有效整合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根本的碎片化、非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对解决该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多重慢病健康服务整合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当前针对多重慢病的健康整合服务研究和实践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以多重慢病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整合服务模型及探索真实世界的多重慢病整合服务效果定量评价实践是未来多重慢病整合服务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医疗机构间高效、可持续的多重慢病服务整合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

  • 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北京市32万人群数据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高,且逐年上升,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通过体检尽早发现并加以干预,对减少其危害具有较大公共卫生意义。目的 探究2018—2021年北京市体检人群中NAFLD检出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纳入标准选取2018-01-01至2021-12-31在北京市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325726人,其中NAFLD检出108512例,检出率为33.31%;按照肝脏超声诊断结果,轻、中、重度NAFLD检出人数为74062、33281、1169例,分别占检出人群的68.25%、30.67%、1.08%。男性NAFLD检出率高于女性(χ2=17518.893,P<0.05)。趋势性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70岁之前,NAFLD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70岁之后NAFLD检出率下降(χ趋势2=14397.61,P<0.001)。在18~59岁人群中,男性NAFLD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70岁人群中,男性NAFLD检出率均低于女性(P<0.05)。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OR=1.173)、年龄(30~39岁:OR=1.604,40~49岁:OR=1.948,50~59岁:OR=2.486,60~69岁:OR=2.663,70~79岁:OR=2.079,≥80岁:OR=1.149)、BMI(18.5~23.9kg/m2:OR=2.997,24.0~27.9kg/m2:OR=3.911,≥28.0kg/m2:OR=11.780)、收缩压(SBP)(≥140mmHg:OR=1.200)、舒张压(DBP)(≥90mmHg:OR=1.177)、FBG(≥6.10mmol/L:OR=1.934)、三酰甘油(TG)(≥1.70mmol/L:OR=2.946)、总胆固醇(TC)(≥5.20mmol/L:OR=1.05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OR=1.64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OR=1.499)、血尿酸(UA)(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L:OR=2.067)是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18岁以上体检人群NAFLD检出率约占33%,其中50~69岁是NAFLD高发人群,男性、超重、肥胖者是高危人群,血脂、血压、血糖异常也为NAFLD的危险因素。

  • 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病耻感与其健康结局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该群体病耻感的测评工具。目的  对T1DM病耻感评估量表(DSAS-1)进行汉化,并检验其在我国青少年T1DM人群中的信效度。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94名青少年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Brislin经典回译模型对DSAS-1英文版进行直译、回译与文化调试,最终形成青少年DSAS-1中文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青少年DSAS-1中文版、青少年糖尿病优势与韧性量表、亲子关系量表和糖尿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结构效度,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Cronbach'sα系数表示。通过与心理韧性、亲子关系、生活质量量表的相关分析佐证青少年DSAS-1中文版对“病耻感”的检测作用。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均表明青少年DSAS-1中文版分为“区别对待”“抱怨和评论”与“身份问题”3个维度,结构效度良好(因子载荷均>0.55,累积方差贡献率=67.98%),收敛效度(AVE均>0.5)、区分效度佳(各维度相关系数均小于AVE平方根)。信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佳(Cronbach'sα系数=0.930)。青少年DSAS-1中文版总分与青少年糖尿病优势与韧性量表(r=-0.425,P<0.001)、亲子关系量表(r=-0.302,P<0.001)和糖尿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r=-0.408,P<0.001)总分均呈负相关。结论  青少年DSAS-1中文版信效度较好、简单易行,可为我国青少年T1DM患者的病耻感提供可靠的量化测评工具。

  • 雌激素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包括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性疼痛。大量研究证实,雌激素及其受体与病理性疼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对其发生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深受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的关注。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阐述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中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病理性疼痛的防治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 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详述了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人群归因分值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仍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治疗,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但代谢性因素如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引起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吸烟、饮酒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可为制订原发性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切实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 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心房颤动发病率高,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适当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核心。华法林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抗凝药物,但是华法林的治疗窗较窄,固定剂量的华法林在治疗初期很容易导致过度或抗凝治疗不足,既往华法林抗凝过度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并探讨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该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华法林2.5mg/d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55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房颤类型(非瓣膜型/瓣膜型)、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心力衰竭)、联合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数量、联用抗菌药物、联用胺碘酮),收集患者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用药7d后INR。根据华法林治疗7d后INR是否>3.0将患者分为抗凝过度组(INR>3.0,n=122)和未抗凝过度组(INR≤3.0,n=430),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凝过度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瓣膜型心房颤动、低蛋白血症、转氨酶异常、联合用药数量、联用胺碘酮、AST高于未抗凝过度组,体质量、高血压、糖尿病、Alb、ALT低于未抗凝过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1.954,95%CI=1.243~3.073,P=0.004)、体质量≤63kg(OR=2.967,95%CI=1.841~4.783,P<0.001)、联合用药数量>5种(OR=1.976,95%CI=1.175~3.323,P=0.010)、Scr≥91μmol/L(OR=2.087,95%CI=1.222~3.561,P=0.007)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OR=0.424,95%CI=0.191~0.939,P=0.034)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体质量≤63kg、联合用药数量>5种、Scr≥91μmol/L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可能是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初期发生抗凝过度的保护因素。对于高龄、低体质量、联合用药多、Scr水平升高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应密切监测INR水平。

  • 远程医疗管理在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康复中的效果: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数量巨大,呼吸康复训练作为COPD患者稳定期管理的重要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国外有研究数据显示远程医疗管理下实施呼吸康复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QOL)评分,但是国内,尤其是西部尚缺乏相关实践。目的  评估通过远程医疗管理进行呼吸康复训练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对老年中重度COPD患者通气能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四川省第四医院及5个联合社区的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长期规律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及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研究,分别在基线时及干预后1、3、6个月记录患者的肺功能、博格评分(Borg评分)、6min步行试验(6MWT)、QOL评分。结果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基线时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及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组间对FEV1%pred、FEV1/FVC、6MWT水平、QOL评分中呼吸困难、情绪存在交互作用(P<0.05)。干预后1、3、6个月时,实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时,实验组FEV1%pred、FEV1/FVC、Borg评分、6MWT、QOL评分优于干预后1个月时(P<0.05)。结论  采用远程医疗管理对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 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早期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然而,有研究发现单纯分析超重/肥胖与女性乳腺癌的关联可能并不科学,因为超重/肥胖可分为不同代谢表型。目前关于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乳腺癌关联的结论并不一致。目的  通过队列研究分析不同代谢肥胖表型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度和2008年度在开滦总医院及其附属共11家医院首次参与健康体检的女性开滦职工为研究对象(n=23406),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根据代谢综合征和BMI的类型将研究对象分为代谢正常体质量正常(MHNW)组(n=12739)、代谢异常体质量正常(MUNW)组(n=1060)、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HO)组(n=6394)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UO)组(n=3213)。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以首次参加体检为随访起点,以新发乳腺癌、死亡或随访时间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四组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3.26±1.85)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为353例,总人群发病密度为11.38例/万人年。MHNW组、MUNW组、MHO组、MUO组发病例数分别为154、21、113、65例,发病密度依次为9.08、15.37、13.27、15.49例/万人年,乳腺癌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22%、2.01%、1.67%、1.93%。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MHNW组相比,MHO组、MUO组乳腺癌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2%(HR=1.42,95%CI:1.11~1.82)、59%(HR=1.59,95%CI:1.17~2.17)。按照绝经状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前,与MHNW组相比,MUO组发病风险增加69%(HR=1.69,95%CI:1.01~2.83);绝经后,与MHNW组相比,MUNW组、MHO组和MUO组乳腺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85%(HR=1.85,95%CI:1.09~3.14)、50%(HR=1.50,95%CI:1.06~2.13)、55%(HR=1.55,95%CI:1.05~2.28)。结论  超重/肥胖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合并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进一步增加;绝经后,体质量正常但代谢异常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

  • 灌胃牙龈卟啉单胞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结肠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影响的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牙龈卟啉单胞菌(Pg.)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研究发现Pg.能够通过口腔-肠道途径对2型糖尿病(T2DM)在内的全身疾病产生影响,而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  探究Pg.是否通过改变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对T2DM产生影响。方法  40只SPF级小鼠,随机挑选24只构建T2DM模型,建模成功小鼠中挑选16只分为模型组(DM组,n=8)和模型+牙龈卟啉单胞菌组(PD组,n=8),其余1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N组,n=8)和Pg.组(n=8)。建模后观察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糖(FPG),第5周进行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绘制OGTT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第7周起Pg.组和PD组灌饲Pg.菌液,连续灌饲5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脂多糖(LPS),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紧密连接蛋白及炎症因子,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变。采用Pearson相关性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小鼠FPG与结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及血清LPS含量的关系。结果  灌胃前第2~6周DM组体质量高于N组、Pg.组,PD组体质量高于N组,第3~6周PD组体质量高于Pg.组。第9~11周N组、Pg.组体质量高于DM组、PD组,第11周PD组体质量低于DM组。第3~6周PD组FPG高于N组、Pg.组,第4~6周DM组高于N组、Pg.组。第7~11周Pg.组FPG低于DM组、PD组,PD组高于N组,第10、11周PD组高于Pg.组。DM组AUC高于N组、Pg.组,PD组高于N组、DM组、Pg.组,PD组LPS高于N组、DM组。PD组紧密连接蛋白1(ZO-1)低于N组,DM组闭合蛋白(Occludin)低于N组,PD组Occludin低于N组、DM组、Pg.组,PD组白介素(IL)17A低于N组、Pg.组,N组IL-10高于DM组、Pg.组、PD组,PD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高于N组、DM组、Pg.组,Pg.组、PD组Toll样受体4(TLR4)高于N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PG与LPS呈正相关,与Occludin呈负相关(P<0.05)。病理结果示Pg.组和DM组固有层可见结缔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PD组固有层伴淋巴细胞灶性浸润。结论  Pg.可能通过破坏肠道机械屏障及免疫屏障导致LPS入血,加重T2DM小鼠糖代谢紊乱。

  • 绝经还是年龄增长的影响?——一项针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绝经将引起一系列病生理变化和远期并发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中冠心病是健康的头号杀手。目的  探讨绝经状态改变以及年龄增长对中年女性冠心病常见高危因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体检中心规律体检的45~54岁未绝经健康女性556名,根据相关标准剔除89名,最终纳入467名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期间内是否绝经,将研究对象分为未绝经组(176名)和绝经组(291名),监测两组女性BMI、腰围、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随访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绝经状态与年龄对中年女性冠心病高危因素(CIMT增厚、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467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7.6±2.3)岁;与基线相比,研究对象3年后腰围、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升高,空腹血糖(FBG)水平降低(P<0.05)。组间比较:3年后,两组女性腰围、BMI、TG、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女性UA、TC、LDL-C水平高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女性3年后腰围较基线水平均增加(P<0.05)。未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水平高于基线(P<0.05)。绝经组女性在3年后的UA、TC、TG、LDL-C水平均高于基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是中年女性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OR=2.475,95%CI=1.049~5.838,P=0.038)。结论  中年女性腰围和TG的变化主要受到年龄增长的影响,LDL-C的变化主要受到绝经状态的影响,TC和UA的变化同时受到绝经状态和年龄增长的影响。中年女性年龄≥50岁是CIMT增厚的高危因素,绝经后UA、TC、LDL-C等代谢指标的变化先于CIMT的变化。

  • 初治超高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硼替佐米基础方案治疗的生存预后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超高龄老年MM患者是一类特殊群体,其治疗决策和一般评价缺乏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在衰弱评估方面也有一定争议,有研究必要性。目的  探索以硼替佐米为基础方案,中国初治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评价超高龄MM患者的一般状况最佳评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23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收治的29例初诊超高龄MM患者病例资料,通过北京朝阳医院病案系统进行生存随访,随访截至2023年4月1日,本研究结局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药治疗组(n=18)和三药治疗组(n=1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遗传学特征。采用老年评分系统(GA)评分、英国骨髓瘤研究联盟风险状况(MRP)评分和梅奥(Mayo)评分评估患者的衰弱状态,并进行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和PFS的生存曲线,OS和PFS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中位PFS为8.70个月(1.90~43.87个月),中位OS为17.23个月(2.00~72.83个月)。至末次随访,共21例(72.41%)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或复发,12例(41.38%)患者死亡;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82.76%(24/29),部分缓解(PR)率为51.72%(15/2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24.14%(7/29),完全缓解(CR)率为6.90%(2/29)。两组初诊超高龄MM患者CR率、VGPR率、PR率、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P衰弱(HR=0.213,95%CI=0.049~0.924,P=0.039)、血清校正钙升高(HR=0.153,95%CI=0.041~0.570,P=0.005)和维持治疗(HR=4.301,95%CI=1.219~15.169,P=0.023)是影响初诊超高龄MM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维持治疗(HR=4.372,95%CI=1.049~18.221,P=0.043)是影响初诊超高龄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含硼替佐米两药或三药治疗方案对初治超高龄MM疗效和预后影响无明显差异,血清校正钙升高和维持治疗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MRP评分可用于评估初治超高龄MM患者预后。

  • 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人群胸部CT特征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保留比值受损肺功能(preserved ratio impaired spirometry,PRISm)是一种常见的肺功能障碍,它被认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阶段,近年来颇受学术界的关注。尽管目前已有研究者对PRISm群体病因、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但是有关胸部CT影像学的检查尚缺乏较为全面的综述。为了更加深入且全面地了解这一人群,本文对PRISm人群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评估方法包括视觉评估及定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气道、肺实质及血管的特征变化。本文表明PRISm人群单纯根据胸部CT视觉评估得到的 CT 影像学特征的参考价值有限,胸部CT的定量评估及其联合肺功能检查指标有利于深入了解PRISm人群的肺部结构特征,并建议在未来开展更多的系统性研究,如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队列研究,以阐述PRISm人群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 我国中老年人群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我国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逐年攀升,血清尿酸(S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UHR)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但在中老年人群中,关于UHR与MS关联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UHR与MS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UHR对MS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 2015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纳入9233名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和血生化检查指标。计算研究对象UHR。按是否患有MS将研究对象分为非MS组(n=7006)与MS组(n=2 227),同时按UHR四分位数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Q1组(UHR≤7.32%,n=2 308)、Q2 组(7.32%12.20%,n=2 308)。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UHR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 UHR 与 MS 的关系。分别绘制总体和不同性别研究对象UHR预测MS发生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 ROC 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MS 组女性比例、年龄、城镇比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服用降脂药比例、糖化血红蛋白、C 反应蛋白、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S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腰围(WC)、UHR 高于非MS组,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MS组,两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HR水平的上升,Q1~Q4组MS、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TG血症、低HDL-C血症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趋势 <0.01);Q1~Q4组BMI、WC、SBP、DBP、TG、HDL-C、LDL-C、TC、FPG、eGFR、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HR 与 TG、FPG、DBP、SBP、BMI、WC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负相关(P<0.01)。按性别分层后,男性、女性UHR与TG、FPG、DBP、SBP、BMI、WC 均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Q1组相比,男性Q4组〔OR=3.385,95%CI=(1.778~6.444),P<0.01〕和女性Q4组〔OR=2.886,95%CI=(1.991~4.184),P<0.01〕MS患病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UHR预测MS的AUC为 0.735〔95%CI(0.723~0.746)〕,男性群体 UHR 预测MS的AUC为0.773〔95%CI(0.757~0.790)〕,女性群体UHR预测MS的AUC为 0.750〔95%CI(0.735~0.766)〕。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群UHR水平与MS呈正向关联,UHR与MS及其组分密切相关,UHR可能是MS的危险因素且对中老年群体MS发生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孕妇常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而严重影响妊娠期健康及分娩结局。肠道菌群与妊娠健康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其与GDM合并HDP的关联还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GDM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并发 HDP 的关联。方法  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204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仅确诊GDM的孕妇作为 GDM 组(n=181),同时确诊GDM和HDP的孕妇作为GDM合并 HDP 组(n=23)。收集入组孕妇的临床资料与炎症检测指标,并留取同期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采用LEfSe分析,在门、科和属水平分别对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进行比较,识别各组明显富集的菌群;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索 GDM 合并 HDP 相关的肠道菌群特征;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肠道菌群与炎症指标的关联。结果  两组肠道菌群组成及主要门水平上的菌群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结果:科水平分析显示,与GDM组相比,韦荣氏菌科(Veillonellaceae)在GDM合并HDP组明显富集(P<0.05),而柔膜菌纲RF39未分类菌科(Mollicutes RF39 unclassified family)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降低(P<0.05);属水平分析显示,GDM 组与 GDM 合并 HDP 组比较,小杆菌属(Dialister)、肠杆菌属(Intestinibacter)、真杆菌属(Eubacterium)和副萨特氏菌属(Parasutterella)在GDM合并HDP组明显富集(P<0.05),嗜木聚糖真杆菌属([Eubacterium] xylanophilum group)、Ruminiclostridium 6、柔膜菌纲 RF39 未分类菌属(Mollicutes RF39 unclassified genus)和毛螺菌科未分类菌属(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在GDM组明显富集(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illonellaceae(OR=1.06,95%CI=1.01~1.11)、Dialister(OR=1.26,95%CI=1.10~1.45)、Intestinibacter(OR=2.07,95%CI=1.12~3.84) 丰度上升是GDM孕 妇 合 并HDP的 独 立 危 险 因 素(P<0.05);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OR=0.24,95%CI=0.08~0.75)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eillonellaceae 与单核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s=0.149,P<0.05);Dialister 与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s=0.151、0.163、0.171,P<0.05)。结论  Veillonellaceae、Dialister、Intestinibacter 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独立危险因素,Lachnospiraceae unclassified genus 丰度上升是GDM孕妇合并HDP的保护因素,其中Veillonellaceae、Dialister与多项炎症指标正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是GDM合并HDP的重要风险因子。

  • 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及血脂水平早期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妊娠期血脂异常升高可对母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仅增加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GDM)、高三酰甘油性胰腺炎、晚期流产、早产以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而且亦显著增高母儿产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目的  分析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的分布特征及其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建档产检至分娩的单胎孕妇,收集临床资料及妊娠早、中、晚期血脂数据〔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期血脂参考范围作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包括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采用二分类Logistics 回归分析妊娠早期血脂水平与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妊娠早期血脂水平对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单胎孕妇8511名,平均年龄为(31.7±3.9)岁,平均孕前 BMI 为(21.7±3.2)kg/m2 ,其中孕前低体质量988名(11.6%)、正常体质量5568名(65.4%)、超重1271名(14.9%)、肥胖 366 名(4.3%),GDM孕妇 1 415 名(16.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650名(7.6%)。妊娠中、晚期 TC、TG、LDL-C水平均高于妊娠早期(P<0.05),妊娠晚期HDL-C水平高于妊娠早期,但低于妊娠中期(P<0.05)。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4%(1990/8 511),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低于妊娠早期(P<0.05)。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妊娠早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孕前正常体质量孕妇,但妊娠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组孕妇妊娠早、中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非GDM孕妇,HDP孕妇妊娠早、中、晚期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非HDP孕妇(P<0.05)。排除可能影响血脂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后,妊娠早期预测妊娠中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TC 4.485 mmol/L(AUC=0.854),TG 1.325 mmol/L(AUC=0.864),HDL-C 1.275 mmol/L(AUC=0.908),LDL-C 2.265 mmol/L(AUC=0.823);妊娠早期预测妊娠晚期血脂异常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TC 4.485 mmol/L(AUC=0.809),TG 1.145 mmol/L(AUC=0.833),HDL-C 1.285 mmol/L(AUC=0.851),LDL-C 2.195 mmol/L(AUC=0.766)。结论 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并未增加,不同孕前BMI、GDM与非GDM、HDP与非HDP孕妇之间妊娠期血脂异常患病率具有显著差异,妊娠早期血脂水平有助于预测妊娠中晚期血脂异常的发生。

  •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但目前缺乏精准病因诊断及有效的危险分层方案。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长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长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0.05)。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1%(16/42),其中自发突变占25.0%(4/16),基因突变阴性为61.9%(26/42)。死亡组9例患儿均在诊断后1年内死亡。基因突变阳性患儿死亡8例(50.0%,8/16),基因突变阴性患儿死亡1例(3.8%,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突变阴性死亡患儿CSRP3(c.190C>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χ2=18.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RS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5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聚焦解决模式(SFM)的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自我效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免疫型RSA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所有RSA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SFM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和自我效能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0.10±3.1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8.51±3.2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6.07±1.47),均低于对照组(49.28±3.56、46.22±4.07、7.59±1.64)(P<0.05),而研究组干预后的GSES评分为(34.48±3.21),高于对照组(28.67±3.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5.56%(P<0.05);研究组的成功保胎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RSA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和妊娠结局,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患者满意度。

  • 简版健康素养量表的开发: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健康素养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目前国内研究多倾向于运用多维度、多条目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尚缺少简便且有效的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目的  简化健康素养量表并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心理测量学检验。方法  从“中国家庭健康指数调查(2021年)”数据中选择18岁及以上人群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449份数据,并随机分为2个样本集,其中样本集1共3680份,样本集2共3769份。对调查对象进行一般资料问卷、12条目健康素养量表(HLS-SF12)、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家庭健康量表(FHS-SF)调查。应用经典测量理论以及项目反应理论中的Mokken模型对HLS-SF12原条目进行筛选,并对精简后的量表进行信效度等验证性分析。结果  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和Mokken模型分别简化出1个9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9)和1个4条目版本的量表(HLS-SF4)。HLS-SF9与HLS-SF4均无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二者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13和0.842,折半信度分别为0.871和0.815。HLS-SF4经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813%,各条目的因子载荷量均>0.81。HLS-SF9经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df=10.844、拟合优度指数(GFI)=0.985、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71、规范拟合指数(NFI)=0.986、比较拟合指数(CFI)=0.987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5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LS-SF9、HLS-SF4与PSSS呈正相关(r=0.367、0.292,P<0.001),与FHS-SF呈正相关(r=0.340、0.237,P<0.001)。HLS-SF9对HLS-SF12的效标效度的一致性水平(ICC)(95%CI)为0.989(0.988,0.999),HLS-SF4效标效度的ICC(95%CI)为0.892(0.886,0.899)。结论  简化后的健康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能够快速测评中国人群健康素养的有效工具,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精度(HLS-SF9)或测评时间(HLS-SF4)的需求采取针对性选择。

  • 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中美韩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均是针对本国国民健康与营养监测而形成的数据库,近年已成为数据挖掘的重要公共资源。本文对比分析了3个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历史追溯、抽样方法和调查内容,其主要区别在于研究设计的类型不同,我国采用的是队列研究,而美国和韩国均为系列横断面调查。随后对基于数据库发表文献的数量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美国的发文量上升趋势更为突出,且3个数据库的研究热点与健康、营养调查主题一致。最后对数据库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期望为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路径,更好的促进科学证据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