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主产棉区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区域分布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我国主产棉区及其亚区的棉纤维品质区域特征明显, 适时评价各棉区的纤维品质发展现状有助于稳定优势棉花产区和促进特色棉花产区的发展。本研究采用GGE 双标图分析了2011—2015 年全国棉花品种区 域试验中各亚区环境与纤维品质性状的互作模式, 分析比较了各主产棉区和亚区的纤维品质特征。结果表明:1)在主产棉区尺度上, 长江流域棉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最好, 并且都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的Ⅱ级标准, 而马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性指数居中; 黄河流域棉区的纤维长度和比强度较好, 但马克隆值偏高; 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纺纱均匀性指数表现最好, 纤维长度和马克隆值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的Ⅱ级标准, 但比强度在三大棉区中表现最差。2)在棉花亚区尺度上, 纤维长度表现以长江下游和长江上游亚区为最好, 黄土高原亚区稍差, 其余亚区表现较好; 比强度表现以长江下游、长江中游、淮北平原、南襄盆地和黄土高原最好, 而南疆棉区、长江上游和北疆棉区比强度稍差; 马克隆值以北疆棉区、南疆棉区和长江上游表现最好, 而黄土高原、淮北平原、长江中游和华北平原的马克隆值偏高。3)在纤维品质的综合表现上, 北疆棉区、长江下游、长江上游和南疆棉区的纤维品质综合表现最好, 淮北平原、长江中游和南襄盆地次之,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稍差。本研究展示了GGE 双标图的“环境性状”功能图在纤维品质区域特征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 可为我国棉花优势产区发展和棉纺企业合理用棉提供理论依据, 也对全国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