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GE 分析的西北内陆棉区纤维品质生态区划分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本文选用2005—2014 年我国棉花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早熟棉区7 个和早中熟棉区10 个试验点作为试验环境进行纤维品质区域分布分析。运用GGE 模型划出双标图, 研究西北内陆棉区的试验环境与参试品种纤 维品质性状互作模式, 对参试品种性状选择适宜的生态区进行探讨与划分, 并基于GGE 双标图对纤维物理性能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 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品种区域化种植和理想试验环境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棉花各纤维品质性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比强度和整齐度指数表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2)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纤维品质性状可划分为3 个生态区: 优质棉纤维生态区(精河)、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兵团第六师昌吉、乌苏)、普通纤维生态区(兵团第七师125 团、兵团第八师121 团、石河子以及敦煌)。(3)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质性状由优质到普通亦可划分为3 个生态区: 优质纤维生态区(莎车、轮台、巴州、库车、疏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13 团以及新疆塔河10 团)、普通优质纤维生态区(麦盖提和兵团第三师喀什)、普通纤维生态区(阿克苏)。因此西北内陆早熟棉区应在注重品种早熟性选育的基础上, 注重优质纤维综合品质性状的培育, 提高纤维的长度和比强度。南疆的早中熟棉区, 注重推选适合机采棉的长度和比强度的棉花品种外, 应精准掌握合理的棉花采摘期, 提高纤维成熟度, 但要注重降低马克隆值, 划分优化种植区域为棉纺企业合理用棉提供多层次的原棉材料。

  • 土壤盐胁迫降低后甜高粱的补偿生长和盐离子分布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逆境补偿效应在作物中普遍存在, 对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为阐明土壤盐度降低后甜高粱的补偿生长效应, 本研究采用盆栽方法, 将甜高粱拔节期的土壤含盐量设置3 个梯度: 5 gkg-1(高盐处理)、由5 gkg-1 降低到2 gkg-1(盐度降低处理)、2 gkg-1(低盐对照), 测定2 个甜高粱品种地上部器官(茎秆、叶片、叶鞘)干物质生长速率与积累, 以及盐离子(Na+、Cl-、K+)在不同器官的含量。结果表明: 高盐处理甜高粱地上部干物质增长速率一直显著低于对照; 土壤盐度降低后, 各器官干物质生长速率明显升高, 并超过对照, 产生了超补偿效应。成熟期高盐处理株高与地上部干物质大幅下降; 土壤盐度降低后‘辽甜1 号’的株高与地上部干物质较低盐对照分别下降7.69%和33.21%, 而‘中科甜3 号’的株高和地上部干物质重与对照没有差异。高盐处理后各器官干物质中Na+和Cl-含量较对照大幅度提高, K+含量增加幅度较小。土壤盐分降低后的35 d, 甜高粱Na+和Cl-在各器官中含量虽仍高于对照, 但比高盐处理已大幅下降; 茎秆与叶鞘K+的含量较对照有小幅提高, 而叶片K+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 甜高粱盐胁迫降低后离子毒害减轻、生长速率加快直至超过对照, 耐盐甜高粱品种补偿效应尤为明显, 成熟期干物质产量可与对照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甜高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