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骅市未利用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研究其开发适宜性及其开发模式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科学引导土地开发利用, 对未利用地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向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确定开发分区, 也是推动国土科技创新的重点。在此背景下, 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市为例, 将未利用地做宜耕、宜建和生态风险三重评价, 并结合权衡模型和遗传算法对上述三重评价进行耦合分析, 确定开发分区, 进而解决多开发方向之间的权衡问题, 为全国未利用地开发提供示范。研究表明: 1)黄骅市未利用地宜耕开发可分为4个等级, 主要为N级(不适宜)宜耕未利用地, 集中在市东部沿海; 2)宜建开发可分3个等级, 主要为J3级(低适宜)宜建未利用地, 集中分布在市中部和西部; 3)生态风险区可分为5级, 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 主要为中低和中高生态风险未利用地; 4)黄骅市未利用地资源可分为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三种重点开发区, 其中, 耕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 建设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黄骅镇周围, 生态用地重点开发区主要位于东部沿海。研究结果可为破解土地供需两难提供科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