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the scientific names of mastodont taxa: nomenclature,Chinese translation, and taxonomic problems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古脊椎动物学报》

    摘要: 乳齿象类是长鼻类演化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奠定了长鼻类各冠群演化的基本格局。乳齿象类的研究有400多年的历史,分类和命名经过多次修订改动,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完全体现在乳齿象命名历史之中。从词源学角度考证乳齿象类各类群的命名来源,整理了175条乳齿象类的中文译名(绝大多数为有效分类名), 包括12个属以上分类群,46个属,117个种,涵盖了乳齿象类几乎全部的种属。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提出乳齿象类分类和命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乳齿象类的头骨和下颌的演化在各支系中都是连续的,体现出了相近的平行演化趋势,而颊齿的形态特征虽然区别不明显,但在各支系中相对稳定。豕棱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是乳齿象类中最稳健的单系群,其中厚棱象(Synconolophus)可能是有效属名;玛姆象科中,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和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可能都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是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的直接祖先;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中达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danovi)与格氏铲齿象(P. grangeri)、赵氏隐门齿象(Aphanobelodon zhaoi)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疑问,取决于P.danovi的下门齿断面究竟是否为齿柱状结构,而美洲的布氏柱门齿象(Konobelodon britti) 可能是卢氏匙门齿象(Torynobelodon loomisi)的同物异名,亚洲归入Konobelodon的种不一定是铲齿象类,可能应归为副四棱齿象(Paratetralophodon); 嵌齿象科(Gomphotheriidae)中锯齿象属(Serridentinus)可能有效,它代表了嵌齿象类中一个偏轭型化的类群,向居维叶象亚科方向演化;居维叶象亚科(Cuvieroniinae)可能仅包括居维叶象(Cuvieronius)和喙嘴象(Rhynchotherium)属,而美洲其他的短颌嵌齿象类中,脊乳齿象(Stegomastodon)有可能从铲 齿象科中的一支演化而来,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则可能与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相关;Sinomastodon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竹棚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 (?) zhupengensis),原来的属型种中间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intermedius)具有早出原同名,建议以它的早出异名仙台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sendaicus)取代S. intermed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