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赵索南
  • 不同营养调控方式对牦牛僵牛生长发育、血常规、血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寻找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牦牛僵牛氧化和免疫应激,促进牦牛僵牛生长的方法。按小于同龄同品种牦牛群体平均体重1.5倍标准差的标准选取1周岁青海高原型牦牛僵牛40头和正常牦牛10头,按体重将40头牦牛僵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僵牛放牧组、精补组、半胱胺组(补饲精料同时添加80 mg/kg BW半胱胺)、酵母组(补饲精料同时添加0.3%活性干酵母),正常牛设为正常牛放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放牧僵牛组相比,精补组、半胱胺组、酵母组可显著提高僵牛体尺指标(P<0.05)。2)精补组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僵牛放牧组(P<0.05)。3)在第1天,正常牛放牧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在第60天,半胱胺组和酵母组僵牛血浆中MDA含量显著低于第1天(P<0.05),且显著低于僵牛放牧组(P<0.05),血浆T-SOD活性、T-AOC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酵母组血浆GSH-Px活性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4)在第1天,正常牛放牧组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组(P<0.05)。第60天,精补组血浆IgG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半胱胺组血浆IgA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酵母组的血浆IgA和IgG的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结果提示,补饲精料及精料中添加80 mg/kg BW半胱胺或0.3%活性干酵母可提高牦牛僵牛抗氧化和免疫能力,促进僵牛补偿生长,其中补饲精料同时添加0.3%活性干酵母效果最佳。

  • 不同营养调控方式对牦牛僵牛生长发育、血常规、血浆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寻找通过营养调控缓解牦牛僵牛氧化和免疫应激,促进牦牛僵牛生长的方法。按小于同龄同品种牦牛群体平均体重1.5倍标准差的标准选取1周岁青海高原型牦牛僵牛40头和正常牦牛10头,按体重将40头牦牛僵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僵牛放牧组、精补组、半胱胺组(补饲精料同时添加80 mg/kg BW半胱胺)、酵母组(补饲精料同时添加0.3%活性干酵母),正常牛设为正常牛放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放牧僵牛组相比,精补组、半胱胺组、酵母组可显著提高僵牛体尺指标(P<0.05)。2)精补组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血液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僵牛放牧组(P<0.05)。3)在第1天,正常牛放牧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在第60天,半胱胺组和酵母组僵牛血浆中MDA含量显著低于第1天(P<0.05),且显著低于僵牛放牧组(P<0.05),血浆T-SOD活性、T-AOC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酵母组血浆GSH-Px活性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4)在第1天,正常牛放牧组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组(P<0.05)。第60天,精补组血浆IgG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半胱胺组血浆IgA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酵母组的血浆IgA和IgG的含量显著高于第1天(P<0.05),且显著高于僵牛放牧组(P<0.05)。结果提示,补饲精料及精料中添加80 mg/kg BW半胱胺或0.3%活性干酵母可提高牦牛僵牛抗氧化和免疫能力,促进僵牛补偿生长,其中补饲精料同时添加0.3%活性干酵母效果最佳。

  • 冷季补饲对藏羊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冷季补饲尿素-糖蜜型舔砖或精料2种营养补充方式,对藏羊生长性能、消化道消化酶活性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1.5岁藏系绵羊母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羊。其中对照(CON)组自由采食燕麦干草,尿素-糖蜜型舔砖补饲(BS)组在CON组基础上自由舔食尿素-糖蜜型舔砖,精料补饲(CS)组在CON组基础上补饲精料200 g/(只▪d)。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4 d消化试验,最后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消化能和粗蛋白质平均日采食量CS组和BS组分别比CON组多29.68%、40.00%和11.37%、20.00%(P<0.05);2)CS组和BS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是CON组的3.22和1.98倍(P<0.05);3)与CON组相比,补饲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和球蛋白(GLO)和白蛋白(ALB)浓度(P<0.05);4)与CON组相比,补饲显著提高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且CS组高于BS组(P<0.05);5)与CON组相比,补饲精料和尿素-糖蜜型舔砖均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木聚糖酶、蛋白水解酶和氨基肽酶活性(P<0.05),且CS组显著高于BS组(P<0.05),补饲精料还显著提高了小肠各段黏膜中α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P<0.05)。结果提示,在冷季通过补饲尿素-糖蜜型舔砖或精料,均可显著增加藏羊对能量、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的采食量,显著增加消化道消化酶活性,从而提高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藏羊的生长性能;在本试验条件下,冷季对能量和蛋白质的补充摄入水平越高,藏羊的日增重越高。

  • 饲粮铜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探究牦牛饲粮中微量元素铜的适宜含量,本试验以甘氨酸铜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瘤胃发酵,底物铜含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g/kg,共发酵42 h。测定发酵后的产气量、瘤胃发酵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铜含量为15.0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D),微生物蛋白质(MCP)、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脂肪酶(LPS)、胰蛋白酶 (TYS)、纤维素酶(CL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3.858%、4.289 g/L、24.475 mmol/L、0.470 mmol/L、8.977 mmol/L、1.159 mmol/L、1.607 mmol/L、81.583 mmol/L、0.504 U/mL、84.167 U/mL、79.956 U/mL,乙酸/丙酸最低2.045;当铜含量为10.0 mg/kg时,MCP、乙酸浓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89 g/L、51.075 mmol/L,且其他指标也都处于较高水平。综合得出,在体外条件下,牦牛饲粮推荐铜含量为10.0~15.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