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曾馥平
  • 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9-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喀斯特地区森林的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全球森林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为探 究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动态,研究以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喀斯特常绿落叶阔 叶林2 hm2 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2007、2012、2017 年3 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 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Wi)、混交度(Mi)与大小比数(Ui)对群落空间结构特征动态变化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1)空间结构参数的一元分布结果表明20072017 年林分随着林龄增大逐 渐向轻微团状分布状态演变;混交度处于强度混交水平,呈向极强度混交方向演变的趋势; 从大小比数来看,林分呈中庸状态,随林分增长表现为向亚优势的方向转变。(2)不同径级 林木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径级为1~15 cm 的树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随林分生长逐 渐增大;随径级增大,大小比数取值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混交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3) 主要优势树种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7 十年间5 个优势树种组均呈现轻微团聚分布; 大小比数呈现亚优势偏向于中庸分布状态,混交水平处于强度混交水平,逐渐向极强度混交 方向演变。研究认为目前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林分呈现轻微团聚分布,混交程度较强, 林分偏向于亚优势分布状态,群落较稳定,林分更新状况良好,正向顶极群落方向逐渐演替。 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结构动态变化的分析对于预测森林未来发展的变化趋势具有重 要参考借鉴意义。

  • 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的机制与实现途径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上,亟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章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石漠化治理及其成效,总结了将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形成的“环境移民-易地扶贫-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科技扶贫体系,剖析了当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建议:统筹区域整体性治理,推进植被景观恢复,发展可持续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治理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协同性;建立重要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政策,以实现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融合;提升区域“造血”功能,服务于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 科技引领“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中国科学院广西环江县定点科技扶贫的实践与探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8-06-24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文章梳理了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多年来在广西环江县扶贫工作过程中历经的3个阶段,总结了环江县不同阶段“精准扶贫”模式的主要成效及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形势下该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科技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的新思路。

  • 广西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3

    摘要: 为阐明广西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345个调查样地土壤数据,估算了广西区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描绘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广西区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0-100cm)达到1686.88Tg,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24.70 Mg/hm2,低于全国森林土壤平均水平。广西主要森林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呈中等强度空间相关,Kriging插值显示土壤碳密度高值区在东北区域,低值区在西北区域,表现为喀斯特区域低,非喀斯特区域高的特点。广西主要森林土壤碳密度在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下表现出一定差异,其中竹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黄壤>红壤>赤红壤>石灰土。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土层深度、经纬度、海拔是影响广西森林土壤有机碳的主要因子,其中以土层深度影响最大,主要受岩溶地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