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高树琴
  • 关于科技助力南方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农业是乡村的根本,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乡村振 兴的重要手段。南方丘陵山区是我国土地石漠化的集中分布区,农业基础条件劣势明显,是我国乡村振兴难 啃的“硬骨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南方丘陵山区如何实现信息化,如何走出一条合理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 道路,如何以农业发展带动农村和美、农民富裕,是当下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南方丘陵山区人 口、耕地、地形地貌等基本现状,深入剖析限制南方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痛点,围绕智慧农业的智能感知、 智能通信、智能决策、智能作业全流程环节,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出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发展智慧农 业的思路和步骤,形成一套助力南方乡村振兴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并以贵州省水城区为例进行示范,以期 全面展开推广。最后,围绕南方丘陵山区发展智慧农业的短板和挑战,提出4点发展建议。

  • 智慧农业助力粮食生产节本增产增效的“九步法”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技术提 升等均为粮食增产增效作出了贡献。在当前严守18 亿亩耕地红线的局势下,大水大肥等依靠农用物资投入提 升粮食产量的增长效应已进入平台期,持续增产的空间有限。在信息化、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数字经济与农业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将是我国粮食增产增效的 新增长点。围绕粮食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3 个阶段,针对从整地到粮食入库的全过程,文章提出了智慧 农业的“九步法”,即“两精”“三变”“三减”“一用”,并分别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内涵、存在的技术瓶颈和 对粮食生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最后,针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就大数据的获取、标准化、应用和安全提出了 建议。

  • 生态草牧业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潜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技扶贫实践与模式探索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实施科技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草原牧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向新时代居民食物消费的多元化和高品质需求,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下,生态草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为我国广大草原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草原牧区通过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全国已有不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在贵州省水城县开展“黑山羊草畜一体化”示范项目,并为云南省永善县肉牛养殖提供科技支撑,项目成果为草山草坡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产业扶贫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国面积广阔的草地资源不仅是广大牧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发展生态草牧业,不仅是牧区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 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保障国家大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营养健康的更高要求,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口粮安全,而是逐渐演变为饲料粮安全,为此应树立大粮食安全观。文章分析了 2010—2019 年我国牛羊肉和牛奶的消费量及生产量,发现生产量的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消费的增长速度,因而导致大量进口国外的牛羊肉和牛奶产品。对比世界和亚洲地区的平均消费量,未来我国的牛羊肉和牛奶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针对我国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 85% 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 70% 以上的发展目标,如何实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畜牧业生产是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以小保大”原理,通过发展小面积高产人工草地,服务大面积天然草地保护的生态草牧业,过去几年在国内不同区域的实践取得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文章就如何发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农牧系统的耦合效应,通过发展生态草牧业服务我国大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实现该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 4 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优良牧草品种培育;加强草产品加工的科技研发,提高饲草原料的利用效率;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由畜产品产业主导的特色乡镇。

  • 关于加大在中低产田发展草牧业的思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随着居民对营养健康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牛羊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养殖需求带动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用作饲料粮,畜牧业所需饲草料缺口巨大,进而导致近10年来我国牛羊肉和饲草料的进口量逐年攀升。我国耕地超七成为中低产田,种植传统作物存在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较差的问题。我国多个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草-田轮作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干物质产量,而且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降低含盐量等改良中低产田的作用。由于牛、羊均是吃草为主的家畜,通过实施草-田轮作制度,利用部分中低产田发展人工种草养畜拥有巨大潜力。文章初步测算了3种不同轮作制度下,即相当于每年利用17%、20%、25%的中低产田发展人工牧草,每年分别可以生产牛羊肉1798万吨、2158万吨和2698万吨,分别是我国现有牛羊肉年产量的1.6倍、1.9倍和2.4倍。山东省是我国的牛羊养殖大省,但其人工牧草种植面积却远远不够。文章还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为例,测算了其发展草牧业的潜力,并对中低产田发展草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