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巫顺金
  • 福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利用1∶25万福建省耕地土壤类型空间数据库以及1982年1 676个和2008年200 322个耕地土壤调查样点数据资料, 借助GIS技术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讨了26年间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效磷富集程度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26年来福建省耕地土壤有效磷呈明显富集趋势, 全省92.81%的耕地有效磷处于不同程度富集状态, 有效磷平均富集量和年均富集率分别高达24.38 mg×kg-1和10.01%, 并呈较明显的空间差异。地处南亚热带的厦门市耕地有效磷富程度最大, 中亚热带的南平市富集程度最小; 有效磷富集程度较高的土类为紫色土、潮土、水稻土和赤红壤, 较小的土类为滨海盐土和石灰土; 富集程度较大的亚类包括淹育水稻土、灰潮土和漂洗水稻土, 较小的亚类包括棕色石灰土和滨海盐土。研究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及其空间差异主要受年均磷肥施用量、pH、年均气温和黏粒含量显著影响, 灰色关联系数>0.722。根据研究区耕地土壤磷素富集程度及其空间差异制定磷肥优化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