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雄
  • 鹧鸪花中一个新的木脂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明确鹧鸪花枝叶的化学物质基础,该文采用硅胶柱色谱、MCI、C18、Sephadex LH-20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1)从鹧鸪花枝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hiconnarone A(1),3β, 21-dihydroxy-24-methylenecycloartane(2),3-Oxo-threo-23, 24, 25-trihydroxytirucall-7-ene(3),16-dehydeoxy-23β-hydroxymeliasenin F(4),ergost-5, 24(28)-diene-3β, 23S-diol(5),7α-羟基谷甾醇(6);(2)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2-4为三萜化合物,5和6为甾体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鹧鸪花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费米耀变体光学波段色指数变化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5-0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利用调整流量基准面的方法修正19个费米Blazars的光学波段流量与色指数,通过对比修正前后色指数与星等相关关系,研究多普勒因子对于色指数变化机制的影响。研究表明:(1)修正前,只有5个源呈现明显的BWB趋势,2个源呈现明显的RWB趋势;(2)经过修正后,有9个源呈现明显的BWB趋势,6个源呈现弱的BWB趋势,只有4个源的色指数与星等不存在相关关系;(3)大约有一半的源的色变机制受到多普勒聚束效应的影响,在修正后,这些源的色指数与星等的相关性增强;(4)多普勒因子的变化可能是造成BWB趋势变弱的原因。通过研究色指数和星等的相关关系,能进一步解释Blazars的辐射机制。

  • AGN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的多方法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通过收集数据,用标准吸积盘方法,短时标光变法,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微引力透镜法分析了活动星系核吸积盘辐射区半径,并对四种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将耀变体和类星体参数比较,发现两子类的中心黑洞质量、光度和吸积盘辐射区半径都没有明显差别。本文选择了高光度源进行研究,因此出现了两子类以上参数无明显区别的情况;(2)短时标光变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3)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对黑洞质量的依赖性高于标准α盘模型法,对于无法确定中心黑洞质量的源,可以利用连续波混响滞后法得到吸积盘辐射区半径;(4)微引力透镜法得到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比和黑洞质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且该方法只适用于存在微引力透镜效应的类星体,(5)这些方法从观测上证明了吸积盘辐射区半径与黑洞质量存在相关性,验证了标准模型成立。为进一步在观测上寻找这四种方法所需要的源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对活动星系核的吸积盘辐射区半径研究有重要意义。

  • Fermi 耀变体的 辐射特性和 演化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搜集和计算了 734 个 Fermi 耀变体样本,其中包括 322 个蝎虎天体(BL Lacs) (其中 148 个 HBLs、73 个 IBLs 以及 101 个 LBLs)和 412 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其中 18 个 HFSRQs,45 个 IFSRQs,349 个 LFSRQs)。我们研究了每个子类的红移分布,黑洞质量分布以及γ 射线光度的分布,并对其红移、黑洞质量、γ 射线光度以及同步峰值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红移与γ 射线光度分别从高到低的排序,Fermi耀变体的演化序列遵循:FSRQs→BL Lacs,且 HSPs→ISPs→LSPs,但根据黑洞质量从高到低所得到的演化序列不同,这可能是黑洞质量的估计误差以及黑洞质量样本数量较少造成的;(2)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与黑洞质量、黑洞质量与γ 射线光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3)Fermi 耀变体每个子类的红移、γ 射线光度分别与同步峰频之间存在反相关,黑洞质量与同步峰频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 类星体长周期光变分析方法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给出了四种分析类星体长周期光变的方法,用一个模拟的周期信号y=sinθ 检验这四种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天体光变采样的数据点个数相对少到一定值时,Jurkevich方法,时间补偿离散傅里叶变换分析方法(DCDFT),离散相关分析方法(DCF)和功率谱密度分析方法(PSD)的分析结果不一样,获取最短的连续数据点后,Jurkevich方法分析结果在四种方法中可能最为精确可靠,且计算方法简捷实用。②、获得了Jurkevich分析方法的最佳参数,当m=9时分析结果最佳。③、用m=9时的Jurkevich方法分析了类星体3C 279天体及3C 454.3天体的光变周期,得出3C 279天体的可能光变周期为,3C 454.3天体的可能光变周期为457d。

  • 耀变体在射电波段的偏振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利用UMRAO数据库的22个耀变体源的偏振数据,根据Lazarian & Pogosyan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耀变体射电波段的偏振随波长的变化,得出不同类的耀变体偏振随波长的变化的原因。其结果表明,与Lazarian & Pogosyan的理论模型吻合较好。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反常去偏振耀变体源中反常法拉第旋光起主导作用,反常去偏振相对较少;(2)热辐射与同步辐射混合作用,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就小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反常去偏振);(3)当被观测波段波长小于吸积盘热辐射所对应的维恩波长时,高频波段的偏振度就大于低频波段的偏振度(常规去偏振)。

  • 蝎虎天体PKS 0735+178 的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用时间补偿离散傅里叶变换、Jurkevich方法和离散相关分析法分析了PKS 0735+178的B波段和V波段光变周期,发现该天体具有(4.330.41) 年的光变周期,其中心黑洞质量的下限为0.22106Mʘ。

  • 黄土塬区夏玉米物质生产及水分利用对品种间作竞争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品种间作竞争具有优化作物个体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生态效应。综合干旱环境、密度和降雨年际变化影响下的品种间作生物量分配机制研究, 可为旱区作物增产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1年(降雨量645.0 mm, 湿润年份)和2012年(降雨量497.1mm, 干旱年份)调查了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沈单16号’)、两种密度(4.5万株·hm-2 和7.5万株·hm-2 )下隔行间作处理下, 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根系形态特征, 并分析了品种间作下生物量分配策略、根系竞争机制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 (1)干旱增加根系表面积(SA), 低密度间作下‘沈单16号’扬花期SA显著降低, 高密度间作‘郑单958’的SA显著下降30.5%, 间作下根系对于水资源的竞争随密度的增加而加剧; 两个密度和两个不同降雨年份, 混作系统0~20 cm土层根长密度(RLD)显著增加, 增加密度和雨水亏缺, 刺激根系向深层土壤生长, 造成30~40 cm土层RLD的增加, 且‘郑单958’的RLD增加幅度远高于‘沈单16号’。(2)间作竞争下生物量积累优势具有品种差异, ‘郑单958’集中在营养生长期, 而‘沈单16号’集中在生殖生长期; 且随密度的增加, 间作栽培下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3)群体收获指数(HI)在高密度混作下, 两个不同降雨年份出现平均6.0%的增加幅, 雨水充足促进群体HI的提升; 根冠比因降雨和密度而变, 雨水充足、低密度间作下根冠比较大; 干旱和高密度下资源竞争造成‘郑单958’根冠比显著下降; (4)干旱年份玉米品种间作增产优势显著, 高、低密度间作增产率分别为10.3%和21.4%, 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增加28.2%和42.0%; 且‘郑单958’增产和增效能力分别较‘沈单16号’高出17.6%和50.0%。综上所述, 品种间作栽培下‘郑单958’具有更合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分配和响应机制, 其根系通过减少冗余生长, 降低资源消耗来应对土壤干旱, 高效的根系自我调节能力和生物量分配机制在间作系统产量形成和WUE提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 黑洞吸积率与喷流能量相关性讨论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喷流的形成与黑洞吸积向来密不可分。分析黑洞吸积率与其喷流能量的相关性对研究黑洞内部结构以及喷流形成的具体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24个数据源,这些源包含了13个射电选B LLac天体(RBL)和11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 )。通过样本数据研究黑洞吸积率与喷流能量以及丫射线流量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24个活动类星体的吸积率与喷流能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与Allen等得出的结论相同;(2)射电选B L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喷流能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3)射电选BLLac天体的吸积率与丫射线流量密度相关性并不明显,但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吸积率与丫射线流量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喷流能量不仅与黑洞质量有关,同时也很可能与黑洞的吸积存在关系。黑洞喷流的形成很可能是黑洞质量与吸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方法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