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4
  • 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与加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9

    摘要: 从信息加工视角探究个体对医疗信息的风险感知过程, 通过医疗信息来源、医疗信息内容与呈现形式和信息加工主体三个方面归纳其影响因素,并基于经验—分析式加工理论和字面—要义加工理论探讨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认知机制。今后研究可更注重医疗信息风险感知的通用研究与特殊主题研究的平衡、风险感知测量工具的规范性与特异性的结合, 并立足于中国医疗体系建立具有循证依据的预防措施和配套政策。

  • 这不是我的工作!不合规任务及其对员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9

    摘要: 不合规任务,作为一种新型职场压力源,近几年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前沿话题。不合规任务是指不符合人们预期工作范围、不应由自己完成或不必要执行的任务,包括不合理任务和不必要任务。不合规任务对员工情绪、认知、动机、工作态度、工作行为、身心健康,以及工作-家庭关系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员工的个体特征和所处的情境特征。压力-自我冒犯理论、公平理论、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工作特征模型、情感事件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是解释不合规任务影响的主要理论。未来研究可拓展不合规任务的概念和层次、探索和整合作用机制、探讨不合规任务的权变效应、考察不合规任务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展文化情境和文化导向的研究。

  • 双系统模型视角下的罪犯自我控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8

    摘要: 自我控制是个体为了达成具有长远利益的目标而有意识控制自身冲动行为的能力。双系统模型提出自我控制系统包含冲动系统与控制系统,该理论适用于分析罪犯低自我控制的内部结构。罪犯冲动系统中充满极易激活的犯罪相关行为图式,而控制系统却不足以生成抑制冲动行为的策略。未来可基于双系统模型,整合已有研究深入考察罪犯自我控制系统的内部运作机制,以及该模型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实际应用,而犯罪易感青少年群体则需要特别关注。

  • 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羞愧的双路径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8

    摘要: 羞愧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意识情绪,在个体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结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羞愧同时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道德情绪,被认为是中国人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径。但当前关于羞愧的导向性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羞愧导向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理论模型包括:其一,羞愧导向破坏性,相应的理论解释有社会威胁防御模型、羞愧调节模型等,其二,羞愧导向建设性,相应的理论解释有进化心理学视角及功能主义视角等。这两种观点均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为了合理解释这一分歧,系统理解羞愧促发的行动机制,本文提出羞愧的双路径结构模型,突出社会自我威胁评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更客观全面的羞愧测量方法,基于文化差异关注社会自我修复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对羞愧的诠释,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以促进个体羞愧可能的破坏性结果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 语义认知的习得、发展和老化及其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8

    摘要: 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语义认知发展机制及其神经机理对揭示人类语言发展、认知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以语义认知能力的习得、发展、老化认知机制为主线,在系统阐释词汇-语义系统的习得、语义认知能力和策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语义认知老化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机理。最后,围绕儿童和成人的语义认知差异、句法和语义认知老化的差异、语义认知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 经济态度和行为的代际传递现象及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4-27

    摘要: 经济态度和行为存在从父母向孩子的代际传递现象,经济态度代际传递的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包括金钱态度、风险态度、互惠态度和消费态度,经济行为代际传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行为、捐款行为和储蓄行为三个方面。除了遗传路径,其代际传递有两条社会化路径:孩子对父母的观察学习和亲子互动,其中亲子互动包含亲子沟通和财务教养两个层面,亲子沟通强调语言层面的互动,而财务教养强调行为层面的互动,但是财务教养的研究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剖析。未来需要加强中国文化和现实背景下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并深入探讨其机制。

  • 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负面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0-04-27

    摘要: 近年来,员工为了企业利益而做出的违背社会价值、道德习俗、行为规范和法律等的亲组织不道德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PB)导致的各种悲剧不断上演。然而, 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UPB的影响因素和积极作用方面,对其潜在的危害性重视不足。鉴于此,从多层次视角研究UPB的负面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首先,考察UPB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及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和内疚的中介作用。其次,创造性地提出组织UPB的概念,并考察其对组织长期绩效的负面效应以及企业声誉的中介效应。最后,进一步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察企业UPB和员工UPB对顾客主动绩效的影响以及顾客企业认同的中介效应和顾客知觉到的员工组织化身的调节效应。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丰富UPB的相关理论,而且对遏制这种行为的进一步漫延具有重要启示。

  • 基于遥感数据的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种植结构提取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作物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以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作物物候信息和2016年的MODIS NDVI时序曲线,获得不同作物生长差异明显的关键期,选择关键期的Landsat 8 OLI影像,构建主要作物提取知识规则,基于决策树方法开展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开―孔河农业区2016年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为5.07×105 hm2,其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大,为1.97×105 hm2,玉米、小麦次之。博斯腾湖和开都河农业区以辣椒、玉米和小麦为主要作物,种植结构比较零散;孔雀河农业区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以棉花和香梨为主要作物。与仅利用时间序列的MODIS数据进行作物分类识别的结果对比表明,综合利用MODIS和Landsat数据的作物识别精度有显著提高,总体分类精度从62.58%提高到88.37%,kappa系数从0.53提高到0.86。该方法综合利用了MODIS数据的时序特征和Landsat数据较高的空间分辨率特征,有效地避免了MODIS数据空间分辨率不足而导致分类精度较差的情况,又避免了Landsat数据时间分辨率不足所引起的时相选择盲目性或数据冗余,在干旱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提取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干旱区农户灌溉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对于干旱缺水的华北地区,推动节水灌溉被认为是可以有效减少农业用水的措施,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该地区农业节水技术的投资力度。但由于缺乏对采用农业节水技术影响因素的深入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节水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本文基于河北省张北县的实际调研数据,从地块特征、农户自身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因素三个方面,采用多项Logit和决策树两种模型对比研究了干旱区农户选择灌溉方式的影响因素;同时构建了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用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扶持是农户选择现代社区型节水技术的关键因素,其次是地块面积和家庭水浇地经营规模,但这三个因素对采用该技术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土壤类型对灌溉方式选择及其采用程度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农户所感知的水资源供求状况没有显著影响。

  • 土地整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参数优化与实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定量研究具体区域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庆阳市土地整治子项目为例,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对其参数进行相应优化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 通过尺度推演,将宏观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市场因素修正、特殊生态系统类型价值当量的制定以及针对区域内部差异的NPP修正,降低了当量因子法应用到具体尺度上的局限性,使其更具合理性。② 基于优化参数的实证得到,土地整治前后4 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88×108元减少到2.76×108元,减少了4.31%。在一级分类体系下,只有调节服务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84×107元,其余服务均相对增加;在二级分类体系下,多项服务较土地整治前均有所增加,且食物生产服务的增加量最大为8.35×106元,原料生产、生物多样性以及4项调节服务均相对减少。本研究的实证结果更符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参数优化后的方法可用于坡耕地转变为梯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为区域内部残丘陵、沟谷、坡地等地貌类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可提供参考。

  • 基于GIS的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锡尔河中游为研究区,选择高程、坡度、坡向、积温、降水、土地覆盖、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及土壤9个生态敏感性指标,构建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研究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表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异特点。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分为极度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各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39%、10.48%、29.97%、31.26%和23.90%;研究区生态敏感性程度受植被覆盖度及水体因子影响较大,以恰尔达拉水库和锡尔河干流为代表的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生态系统敏感性最高;受气候因素影响显著,积温和降水因子导致生态敏感性程度具有一定方向性;土地覆盖类型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程度各异,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水库和河流及周围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以农田用地为主,土壤类型以松软潜育土为主;锡尔河中游生态敏感性与高程、坡度因子呈正相关关系,与坡向呈南(坡向)高北(坡向)低的分布规律。综合评价结果以各敏感区面积叠加统计的形式成图,为锡尔河中游生态环境保护及土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陕西省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2个方面构建景观生态脆弱性模型,分析省域及内部自然单元分区2个层面景观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景观生态脆弱性多尺度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2000—2015年陕西省景观格局脆弱性指数分别是0.477 3和0.409 7,降低了6.76%,在空间上高值区分布于北部及中部,低值区分布于中部两侧;景观功能脆弱性指数分别是0.492 6和0.417 4,降低了7.52%,高值区集中于北部和中部,低值区呈零星分布的空间布局。② 研究期间陕西省景观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427 5和0.369 7,减少了5.78%,呈现出南北方向高低交错的空间布局,且内部分区之间有明显分区过渡表现。其中,黄土高原区脆弱性降低8.55%;关中盆地区脆弱性降低3.81%;秦巴山地区脆弱性降低1.20%。③ 全省及内部分区生态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因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脆弱性变化起重要作用,而社会经济因素呈不断增强态势。本文提出的景观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可为生态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 博斯腾湖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博斯腾湖人工湿地是典型的多级表面流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本研究采集博斯腾湖人工湿地各级子系统进水和出水口的水样及沉积物,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多级湿地系统中水和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人工湿地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高于水体。在多级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自入口起始,先增加后由潜流湿地排入博斯腾湖后减小。水中核心门类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中变形菌门整体呈上升趋势,从初始进水口的59.11%上升至最终出水口的84.80%,而厚壁菌门类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4.05%降至6.83%。但厚壁菌门类细菌仍是优势菌种,这表明该门类细菌在废水处理系统中是优势菌种。沉积物中变形菌门类和厚壁菌门类细菌依然占主导地位,厚壁菌门类细菌丰度也是先增加后减少,而变形菌门类细菌整体上随处理深度呈下降趋势;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两者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尽管水和沉积物中优势门类细菌均为变形菌门,并且最主要的功能类群均为氨基酸运输和代谢,但微生物群落整体结构及功能仍显著不同。

  • 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多样性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孢子的多样性,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000余份样品,经过微观形态观察和基因ITS序列比对,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主要对其孢子形态特征、表面特征及长宽比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质量性状上,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上,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

  • 垄上栽培对盐碱地食叶草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合理利用无法耕种而荒弃盐碱地对于解决我国耕地紧缺具有重要意义,食叶草是一种耐盐碱草本作物,研究食叶草生长发育可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改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垄上和平作两种栽培模式,利用微管法动态监测食叶草根系生长动态变化,研究垄上种植模式对盐碱地食叶草生物量、根长、根体积、平均根直径、根尖数和叶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垄作和平作根系生长均呈现近似对数特征。② 一年生食叶草垄上种植模式根长为2 217.9 cm,较平作增加10.47%;平均根直径为2.41 mm,较平作增加5.63%;根体积为101.18 cm3,较平作增加34.69%;食叶草产量为0.803 kg·m-2,较平作增加20%。③ 与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上栽培能够促进食叶草地下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提高食叶草产量。

  • 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生物量预测模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红砂(Reaumuria soogoric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中国半荒漠地区的多年生半灌木,是干旱荒漠区分布最广的植物种之一,具有固沙、固土的优良特性。其生物量估算对评价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荒漠草原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红砂生物量模型是估测红砂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全挖法,以乌拉特荒漠草原优势种之一红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红砂地上、地下和整株生物量及株高(H)、冠幅(C)、基径(D)等的测定,通过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方法,利用相关生长模型(幂函数W=aXb),分别构建了地上部分(W1)、地下部分(W2)和全株生物量(W)的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判别系数R2的大小,挑选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① 以冠幅(C)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1=0.555×C1.867(R2=0.866)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上生物量累计特征。② 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2=2.259×(D2H)0.762(R2=0.76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单株地下生物量累计特征。③ 以复合因子基径×基径×株高(D2H)为指标的估测模型W=7.057×(D2H)0.813(R2=0.859)能较好地反映红砂总生物量的累计特征。利用此类方法建立的生物量模型,精度高,简便易行,为评价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的生态功能和准确测定其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

  • 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灌水施肥的响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在石羊河中游田间条件下,通过灌水和施肥调节黑果枸杞生长。测定不同时期黑果枸杞茎、叶生长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分析器官水平生长速率与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关系,验证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生长速率假说”。灌水施肥显著促进了茎长、基径和叶片长、宽及叶干重的生长(P <0.05),而茎长、基径、叶面积和叶干重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下黑果枸杞新梢C含量及C∶N、C∶P随生育期进程呈增加趋势,而N、P及N∶P呈降低趋势;灌水和施肥处理后茎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茎N、P含量高于对照。各处理叶片C、N、P含量在生育期内呈降低趋势,而C∶N、C∶P及N∶P呈增加趋势;灌水和施肥后叶片C含量及C∶N、C∶P、N∶P低于对照,叶片N、P含量高于对照。茎C含量及C∶N、C∶P显著高于叶片(P <0.05),而N、P含量及N∶P显著低于叶片(P <0.05)。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物个体的生长速率与体内的N∶P、C∶P具有负相关关系, 与N、P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黑果枸杞茎、叶的生长速率与其N、P含量及C∶P、N∶P总体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施肥灌水调节下黑果枸杞茎叶生长及化学计量学特征不支持生长速率假说。

  • 民勤黑果枸杞形态学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对民勤绿洲外围4种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生长特征、土壤因子等的调查,分析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因子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结构简单,共出现12科24属28种,存在多个单属单科单种现象,多为适应干旱盐碱化的藜科、蒺藜科植物,无乔木和高大灌木,黑果枸杞在不同立地类型中优势地位明显。② 黑果枸杞群落丰富度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多样性指数砾石地高于盐碱地,盐碱地高于覆沙地及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P<0.05)。③ 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密度表现为:盐碱地>覆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砾石地。株高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覆沙地>砾石地。冠幅表现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盐碱地>砾石地>覆沙地。④ 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均为盐碱地显著高于其他3个立地类型(P<0.05),全钾、全氮含量在4种不同立地类型之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土层中土壤因子变化规律不同。⑤ 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不同,砾石地和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中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覆沙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波动变化,盐碱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⑥ 黑果枸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株高、冠幅等受土壤水分、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等土壤因子的影响和制约,且10~20 cm土层深度土壤因子影响最为密切。

  • 西鄂尔多斯天然荒漠灌丛光合生态适应性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了探究西鄂尔多斯地区荒漠灌丛的光合生态适应性,以4种天然荒漠灌丛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野外原位测定荒漠灌丛日光合动态和季节动态规律。结果表明:① 不同季节灌丛光合作用适宜的温度存在差异,高温环境使灌丛净光合速率最适温度升高,低温环境使其降低。② 不同季节4种灌丛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趋势为“双峰形”,胞间CO2浓度日变化曲线趋势为“W形”,但不同季节各指标平均日变化趋势表现各异。③ 不同季节灌丛净光合能力表现为:沙冬青>霸王>红砂>半日花,说明沙冬青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④ 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几乎保持同步状态,表明4种灌丛叶片气孔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⑤ 水分是限制荒漠灌丛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为了保证荒漠植物的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在夏、秋季需对沙冬青、半日花、红砂和霸王进行水分管理。

  • 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改善方案研究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4-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博斯腾湖径流入湖、出湖口过近的水文现状对有机物浓度及其空间分布形成制约。采用MIKE21软件构建水动力水质二维数值模型,分析工程方案对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的改善效果。根据模拟结果以及配对样本〖WTBX〗T〖WTBZ〗检验分析:在现状基础上实施扬水站东移或引开都河水3×108 m3·a-1进入黄水沟,均可显著改善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年均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分别降低13.4%和8.91%;两方案同时实施效果更为显著,年均COD浓度降低20.2%;通过工程实施改善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切实可行。但在流域尺度上,工程方案仅改变了有机物平衡而未改变总量,博斯腾湖有机物污染改善源于污染物转移至下游孔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