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李红
  • 承诺水平与社会距离对信任投资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考察承诺水平和社会距离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本研究在承诺者(朋友和陌生人)做出高水平(vs.低水平)的承诺后, 要求被试选择是否信任对方, 同时记录决策时的行为及神经反应。行为结果发现, 相较于陌生人, 当承诺者为朋友时被试会表现出较高的信任行为, 且其信任行为不受承诺水平的影响。然而, 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被试在低水平承诺条件下比高水平承诺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信任行为。脑电结果发现, 高水平承诺比低水平承诺诱发了更大的P2波幅。此外, 当承诺者是朋友时, 信任行为所诱发的N2和P3波幅不受承诺水平的影响; 然而, 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被试在低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比高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所诱发的N2波幅更负, 但高水平承诺条件下的信任行为所诱发的P3大于低水平承诺条件。这些结果说明,当承诺者是陌生人时, 人们的信任行为是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 然而, 当承诺者是朋友时, 个体的信任行为是出于自我和朋友的共同利益的考量。

  • 数字乡村战略下基层阅读服务协同治理现状与对策——以湖北省7县(市)130村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关注乡村阅读服务协同治理,提高协同治理水平,进而提高乡村层面的基层阅读服务效能。[方法/过程] 在湖北省范围内面向乡村居民和阅读服务提供者开展问卷调查,并基于K.Emerson和T.Nabatchi提出的协同治理整合框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乡村层面基层阅读服务协同治理的现状、存在问题。[结果/结论] 分析发现:乡村阅读服务协同治理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关于协同治理系统环境,存在相关政策、法律向下传达不足,阅读服务资源尤其是数字资源下沉不足,阅读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不够,乡村缺乏阅读氛围,乡村居民对阅读服务缺乏信任等问题。关于协同治理的驱动力,各服务主体之间缺乏交流导致不确定性存在,相互依赖缺乏协调性,缺乏激励机制,服务主体跨部门(组织)的领导力不足等问题。关于协同治理动力,存在原则性接触机械且不够系统,基于理解和信任的共同动机作为行为意愿不够强烈,基层联合行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依托数字阅读服务平台的乡村阅读服务协同治理框架及相应的行动对策。

  • 改进型TiO2光生阴极保护研究进展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概述了TiO2在腐蚀电化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光生阴极保护方面的最新成果。分析了TiO2的不同制备方法和各自的特点。介绍了光生阴极保护实验的主要测试方法。列举了TiO2掺杂金属、非金属以及金属半导体在光生阴极保护领域的实验进展,并探讨了改性对TiO2光电转化性能的影响。展望了改进型TiO2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 胶原组装形态对仿生矿化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模拟天然骨组织中胶原的有序结构,构建多级有序的胶原液晶膜,以胶原非液晶膜作为参照,通过体外的仿生矿化考察了胶原液晶模板对于仿生矿化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了仿生矿化不同时间后在两种模板上沉积的钙磷盐的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胶原液晶的多级有序结构对仿生矿化有比较明显的影响;与胶原非液晶模板相比,在胶原液晶模板上沉积的钙磷盐不仅在微观上有序,而且在宏观上也很有序且致密。这表明,胶原液晶的这种多级有序结构有利于构建仿生骨组织修复材料。

  • 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 *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悲伤音乐在唤起悲伤情绪的同时也可以唤起愉悦感或带来继发的心理获益。基于此, 研究者们提出了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解离理论”和“中和理论”, 以阐述人们喜欢悲伤音乐的心理机制。然而现有理论仍不足以提供充分合理的解释, 因此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探索悲伤音乐唤起愉悦感的神经机制从而揭示现有心理学理论的神经基础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催产素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催产素对人类社会决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以往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范式用于探讨催产素对社会决策的影响,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合作与保护行为、道德行为、信任行为和慷慨行为。研究者已提出三种关于催产素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用来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三种理论各有侧重。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鼻喷催产素和受体基因多态性等生理机制、并考虑催产素影响社会决策行为的性别差异、建立更完善并可供检验的理论模型。

  • 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恐惧泛化是条件性恐惧反应转移到另一个相似但安全的刺激的现象。适当的恐惧泛化对人类有积极意义, 而过度的恐惧泛化则不利于个体有效地适应环境。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研究揭示了恐惧泛化的规律, 因而被广泛应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对知觉恐惧泛化的相关研究, 介绍恐惧泛化的经典理论基础—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以及恐惧泛化梯度; 其次简要回顾基于多个感觉通道(即视觉、听觉、情景)的知觉恐惧泛化研究现状; 再次, 分别对海马、杏仁核、脑岛和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泛化中的作用进行回顾, 进一步总结出恐惧泛化的神经环路结构模型。最后, 简要区分了基于知觉的恐惧泛化和正在兴起的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 进而指出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基于概念的恐惧泛化、区分被试对刺激的辨别力、增加恐惧刺激材料的准确性及多样化、结合激素等个体差异和多模态脑成像数据来展开。

  • 反馈负波及其近10年理论解释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个体决策后的反馈对随后的结果监控和行为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件相关脑电位研究发现, 反馈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 FRN)是与决策后反馈加工过程紧密相关的脑电成分。近10年来关于FRN的理论解释, 在最初经典的强化学习理论和情绪动机假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反应-结果的预测模型、奖赏正波理论以及积极情绪启动模型。未来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大样本, 采用互补的研究手段和多样的分析技术来探讨FRN的心理意义; 同时考虑将FRN作为奖赏加工的脑电指标, 研究社会互动情境下的人类行为。

  • 情境信息对模糊表情识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识别模糊表情对人类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发现, 情境信息影响模糊表情识别。基于此, 文章探究了影响模糊表情识别的五种情境信息, 包括文字描述、情绪表情、颜色背景、嗅觉信号和人格因素, 旨在揭示情境信息影响人类识别模糊表情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突出模糊表情的主体研究地位、清晰界定情境信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以及明确影响效价转移的脑区四个方面入手, 进一步拓宽模糊表情识别研究领域。

  • 计算模型在道德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道德认知关注道德心理背后的信息加工。近年来, 研究者开始将计算模型应用于道德认知研究, 以探索道德认知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但目前研究者对道德认知进行计算建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模型(漂移扩散模型、效用模型、强化学习模型和分层高斯过筛器模型)在道德认知行为和生理研究上的运用量化了道德决策、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背后的认知过程和神经机制。此外, 这一新进展对理解反社会行为和精神障碍等有所助益。最后, 计算建模有待完善, 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问题。

  • 睾酮与人类攻击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睾酮是一种可以在男性的睾丸间质细胞、女性卵巢和胎盘的皮层细胞中合成并分泌的雄性激素, 它可以调节个体的各种生理、形态和行为过程, 对个体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大量研究表明, 睾酮与社会行为的关联存在双向性, 睾酮可以调节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可以反馈并进一步影响睾酮水平。我们将关注点聚焦于睾酮与人类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早期研究发现, 高睾酮水平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 近期的研究根据挑战假设理论模型和生物社会地位模型得出, 人体内的睾酮水平对竞争性相互作用具有高度反应性。此外, 通过对大量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我们总结出睾酮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增强杏仁核的反应性或减少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功能耦合来影响攻击行为。未来的研究者应考虑其他激素(如皮质醇)和人格特征调节睾酮和人类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潜在作用, 以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 睡眠对恐惧学习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 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 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 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 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 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 导致恐惧习得增强, 消退学习受损, 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 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 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 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 教与学的大脑:人际神经科学助推教育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如何从神经生理层面刻画教育活动的人际互动模式和动态性是教育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人际神经科学视角为其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这一新兴的视角通过记录和分析进行同一认知活动时两人或多人大脑活动之间的关联, 来揭示大脑活动的群体模式。目前, 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已被应用于教育研究, 例如监控教学过程、预测教学效果和识别教学影响因素, 相应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启示。未来的研究者可以更多地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大脑的互动机制及人际神经科学方法应用于技能教学及线上教学评估的巨大潜力。

  • 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疼痛和奖赏能够为个体提供不同的行为动机和主观价值体验, 寻求奖赏和避免疼痛对于生存都很重要。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奖赏可区分为预期阶段的动机成分和体验阶段的享乐成分。奖赏对疼痛的抑制作用已经被广泛证实, 但关于疼痛对奖赏的影响, 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因此需要进一步区分并探究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对奖赏加工不同阶段的影响, 分析两种疼痛对奖赏加工产生不一致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与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有关。未来可以考虑从改善奖赏加工能力缺陷的角度进行检测和治疗, 提前预防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变。

  • 唤醒定义探析及其认知神经生理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唤醒是衡量机体清醒程度和做出反应前准备程度的指标, 其水平可从睡眠到觉醒的连续体上变化, 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与神经回路。由于唤醒与情绪关联密切, 唤醒度这个概念常被认为等同于情绪强度, 但情绪强度实际上是唤醒和效价的和向量。受到Lazarus提出的“刺激”定义情绪思想的启发, 对唤醒的内含和心理机制进行了探析, 发现对不符合预期刺激出现的紧急准备是唤醒系统的主要功能, 预期性相关机制是唤醒的重要认知加工机制。其它因素(刺激属性、个体差异等)可能存在以下影响唤醒的原因:改变处理刺激时所需的资源量、影响预期机制。未来研究可从心理唤醒与生理唤醒的关系、唤醒的测量方法、唤醒度与情绪强度的关系、人类临床精神疾病的唤醒特征等角度推动唤醒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 抑郁倾向对个体情绪调节目标的影响——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目前抑郁症情绪失调的研究主要关注策略的选择和应用, 但是对于情绪调节目标是否异常及其背后的电生理基础尚不清楚。情景选择是成熟的情绪反应产生之前运用的一种调节策略, 可以反映情绪调节目标。本研究要求抑郁倾向被试与控制组被试观看并选择快乐、中性和悲伤场景图片, 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ERP)和主观情绪偏好。结果发现, 抑郁倾向组悲伤图片的LPP波幅显著小于健康控制组, 并更多地选择再次观看悲伤图片。此外, 抑郁倾向组对于悲伤情绪的偏好显著增加, 对快乐情绪的偏好则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抑郁倾向个体对快乐刺激的趋近动机和对悲伤刺激的回避动机都降低, 从而使得抑郁倾向被试的情绪调节目标为更多地体验到悲伤。

  • 面孔可爱度和客观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 腹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因果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调节对维持个体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生活十分重要, 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外显情绪调节, 目前我们对内隐情绪调节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为揭示内隐情绪调节的核心脑区, 本研究使用句子整理任务启动内隐认知重评, 并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激活内侧前额叶特别是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 考察该脑区在内隐情绪调节中的因果作用。结果表明, vmPFC被激活的被试组(实验组, n = 40)在内隐认知重评启动条件下比tDCS伪刺激组(对照组, n = 40), 在观看负性图片时报告了更少的负性情绪, 同时负性图片诱发的晚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波幅更低(LPP是情绪体验强度的客观指标)。同时, 实验组比对照组在观看负性图片时表现出更低的枕区P1波幅(P1为早期视觉注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以上结果说明, 激活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不但能增强内隐情绪调节的效果, 还能减少被试对负性刺激的早期注意分配。本研究是采用tDCS技术考察启动引起的内隐情绪调节的首次尝试, 研究结果不但表明了以vmPFC为代表的内侧前额叶在内隐认知重评中的关键作用, 还为临床应用研究指出了增强内隐情绪调节能力的神经调控潜在靶点。

  • 背外侧前额叶在安慰剂效应中的作用:社会情绪调节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安慰剂效应指个体接受惰性物质或程序后,对自身状况产生积极预期从而使自身症状得到缓解的效应。已有研究发现,安慰剂不仅能镇痛还能有效调节情绪。为了考察安慰剂效应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脑机制,本研究以社会排斥图片为情绪诱发材料、诱发社会疼痛,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激活右背外侧前额叶(right dorsal prefrontal cortex, rDLPFC),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观测TMS对安慰剂下调社会疼痛的影响。结果发现, rDLPFC激活组(n = 50)比控制组(n = 50)在安慰剂条件下报告的负性情绪更弱,同时,反映情绪体验强度的ERP晚正成份(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波幅也更低,但上述组间差异在非安慰剂条件(基线)下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还表明, DLPFC激活组比控制组更相信安慰剂的效果,愿意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安慰剂。此外我们发现,由DLPFC激活导致的安慰剂效应增强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倾向被试的负性社会情绪。本研究是结合脑调控(TMS)和脑观测(ERP)技术探讨安慰剂情绪调节脑机制的首次尝试,研究发现不但揭示了rDLPFC在安慰剂调节情绪过程中的重要因果作用,还为临床治疗以情绪失调为主要症状的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脑调控干预的可行性脑靶点。

  • 睡眠对恐惧学习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机制

    提交时间: 2023-03-2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睡眠问题可能会诱发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恐怖症等), 研究睡眠影响恐惧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 有助于增强对恐惧相关情绪障碍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往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主要是通过抑制vmPFC活动, 阻碍其与杏仁核的功能连接, 从而导致恐惧习得增强或是消退学习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睡眠不同阶段对恐惧学习相关脑区有独特的影响: 剥夺(缺乏)快速眼动睡眠会抑制vmPFC活动、增强杏仁核、海马激活, 导致恐惧习得增强, 消退学习受损, 此外边缘皮层的功能连接减少破坏了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和消退记忆); 而慢波睡眠主要与海马变化有关, 慢波睡眠期间进行目标记忆重激活可促进恐惧消退学习。未来研究需要增加睡眠影响恐惧泛化的神经机制研究、及昼夜节律中断对恐惧消退的影响, 以及关注动物睡眠研究向人类睡眠研究转化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