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谢天
  • 中国东部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与发展对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大湾区3个东部超大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高速发展伴随的高强度人类活动给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多维生态环境数据,分析了 3 个超大城市群生态质量、环境质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4 个维度 20 年来的生态环境演变历程,评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环境政策和举措的成效。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3个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用地稳中有增,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污染排放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持续增强。《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实施对城市群生态保护和大气、水及固体废物等污染的防治作用显著。研究讨论了超大城市群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应的保护发展对策,为超大城市群后续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保护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气温以 0.32℃/10 年的速率升高,降水以 9.32 mm/10 年的速率增加;冰川加速萎缩,冰雪融水径流增加,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山区来水量增加约 110×108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增加。近 10 年来,水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健康向好发展。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强度加大,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 中国湿地保护修复成效及发展策略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其保护和恢复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福祉。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以期支撑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决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 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 41.2×104km2,位居亚洲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湿地面积整体呈恢复态势,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更加明显,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湿地碳汇功能潜力巨大,湿地合理利用模式不断创新,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恢复技术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新时期湿地保护工作发展,建议实施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湿地保护战略行动,完善湿地科学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创新完善湿地保护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加强建设湿地研究人才高地和湿地管理咨询智库。

  • 社会规范的动态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将社会规范区分为描述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近年来, 研究者从以往对社会规范的静态区分, 开始深入研究社会规范“如何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 即探究社会规范的习得、传播与转变过程, 以及社会规范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社会规范的习得可以追溯至童年早期的社会互动, 描述性规范的形成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学习社会范畴典型范例的过程, 对现状的合理化催生了描述性规范向指令性规范的转化。社会规范发挥作用也呈现动态性, 不仅与社会规范的心理功能相关, 即遵守或违反社会规范能满足个体的安全感、归属感、独特感需要等, 还与外部环境如权力位置、惩罚机制相关。未来研究可对社会规范形成过程、作用过程做进一步分析; 结合社会规范强度研究, 深入探讨规范性影响的作用过程; 开展文化情境下的社会规范研究等。

  • 物质主义者自我概念的特点和相关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

  • 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从个体社会学习出发探究文化动态性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 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 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 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 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 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 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 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 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 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 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 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 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 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 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 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 计算文化心理学: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变迁与文化地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07

    摘要: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文化心理学的融合发展, 计算文化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逐渐兴起, 大尺度、近乎全样本的文化心理分析真正得以实现。计算文化心理学关注的文化变量主要围绕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一文化心理学使用最为广泛的维度展开, 分析方法包括特征词典、机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仿真模拟等, 分析思路包括时间维度上的文化变迁效应以及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地理效应。当然, 计算文化心理学在为传统文化心理研究提供新方法、新范式的同时, 也存在解码失真、样本偏差、词语多义性、隐私风险等局限, 未来研究应重视变量理论解释、文化动态演化分析、学科深度整合、生态效度等问题。

  • 东西方文化下的真实自我研究:一种关系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7

    摘要: 真实自我反映了个体行为与其价值观、信仰、需求等内在状态的一致性程度,分为特质真实与状态真实。在辨析了真实自我与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一致性、正直、真诚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并梳理该领域已有理论后,提出真实自我表现或实现的文化差异,即西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自主动机驱动的,而东方文化中的真实自我是关系要求驱动的。未来可以将“关系化”作为现象场,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理智资源,从理论建构、社会现象(新兴网络社交平台、社会变迁),以及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跨文化比较、突显情境变化的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

  • 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从个体社会学习出发探究文化动态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14

    摘要: 文化演化是多学科共同关心的文化研究主题。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是心理学家切入该研究主题的一种方式,它着眼于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认知,研究个体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对文化信息的加工、改变、记忆与提取。文化演化的认知视角借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涉及文化传承、创新、选择三个子领域,提出了文化演化的三原则:遗传、变异、选择。文化传承的路径包括模仿和教导,类型分为工具性与习俗性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具有层次性,人类特有的累积性文化演化建立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之上,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代际传递;基于行为生态学和人类认知机制的文化选择造成了文化信息的差异化适应。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三方面推进认知视角下的文化演化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文化创新,扩展文化演化的前因变量,结合新技术加深对文化演化的理解;发挥文化演化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助推作用,研究文化混搭、个性心理特征对文化演化的影响。

  • 物质主义者自我概念的特点和相关理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2-04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物质主义的经典研究分别从人格、价值观、目标和需要的角度界定和理解物质主义的相关现象。自我概念一直是贯穿物质主义研究的线索, 但直到最近研究者才试图以它为理论基点统摄与整合已有研究。相关研究表明, 物质主义者对自我的评价较低, 表现为低自尊、权变性自尊; 对自我的认识具有不一致性, 表现为自我概念不清晰、外显−内隐自尊分离、以及自我差距(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最近出现的两个综合理论——物质主义的自我逃离理论与物质主义的认同目标追求理论提出, 物质主义是个体将物质拥有作为逃避自我的方式或满足自我认同动机的手段。这两个理论弥补了现有物质主义研究缺乏整合性理论的不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借鉴有关自我概念的理论, 超越单纯的物质主义者自我匮乏的思路, 从而做出更大的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