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24
科学概念间激活(例如联想)不仅是儿童对科学知识的重要组织方式,亦是其学习复杂概念(如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复合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从一节电学课例的细节得到启发,利用E-Prime软件研究了拥有不同电学知识基础的学生对于电学单元内外概念的激活情况(以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显示: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概念的跨领域激活能力呈负相关,即基础知识越差,其跨领域的联想能力越强,反应速度越快(P<0.05);②进而,本文认为,发散思维不宜作为创造力的心理学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30
摘要: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5-12
通常情况下,认知诊断需要通过认知诊断模型对被试进行诊断评价。认知诊断模型所生成的诊断结果的有效性依赖于被试作答反应是否与所选用的模型拟合。因此,在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的时候,需要通过被试拟合分析来对被试个体的作答反应与模型的拟合情况进行检验,以避免错误或无效的补救措施。本研究基于加权的得分残差,提出认知诊断评价中新的被试拟合指标R 。模拟研究结果表明,R 指标的一类错误率有较好的稳定性,对随机作答、疲劳、睡眠和创造性作答四种异常被试类型均有较高的统计检验力。并将R 指标应用于分数减法实证数据,展示R 指标在实际测验中的使用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08
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的纵向关系,检验人际风险模型、症状驱动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在两者关系中的适用性。共纳入89篇文献,包含99个独立效应量,涉及被试70598人。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同伴侵害可以预测内化问题(β = 0.097, 95% CI [0.083, 0.110]),内化问题对同伴侵害也存在预测作用(β = 0.119, 95% CI [0.104, 0.135]),结果支持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的相互作用模型。同伴侵害对内化问题的预测作用中,年龄与侵害类型存在调节效应,测量时间间隔、侵害类型、评定方式与问题类型在内化问题对同伴侵害的预测中起调节作用,中西文化类型在两者相互预测模型中均不存在调节作用,各调节因素在同伴侵害及其亚类型外显侵害、关系侵害与内化问题双向关系中的作用基本一致。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7
摘要:近年来, 情感代理如何影响学习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 情感代理是一种能够通过言语、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习者情感体验的教学代理。 已有大多数研究发现情感代理能够有效地唤起学习者的积极情绪(d 积极情绪 = 0.45),提高内部动机(d 内部动机 = 0.52),但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d 保持 =0.18, d 理解 =0.32, d 迁移 = 0.14, d 联合 = 0.32)。研究者们从情绪感染理论、情绪反应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情感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以及干扰理论等不同的角度对情感代理的效果进行了解释。 未来研究仍需要从实验操纵、 边界条件、 内部机制等方面进一步考察情感代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2-01-06
摘要: 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亟需关注,许多研究对此进行了探究,但结果并不一致。为明确近十年来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检索后获得的252项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郁(28%)、焦虑(26%)、睡眠问题(23%)、自我伤害(23%)、自杀意念(17%)、躯体化(10%)、自杀计划(7%)、自杀企图(未遂)(3%)。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受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年级和区域影响。未来应着力编制标准化测评工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并对高年级、欠发达地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06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近似数量系统与计算流畅性的相关关系,但缺少对二者关系原因的系统检验与论证。视觉形状知觉假设有别于传统的数量领域特异性解释,认为对形状的快速知觉是近似数量系统与计算流畅性的共同认知机制,即视觉形状的快速知觉能力可以解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近似数量系统和计算流畅性在加工过程中依赖对形状的快速知觉,二者在加工过程中都涉及了复杂视觉刺激的快速处理。视觉形状知觉假设得到了一系列研究结果的支持,但局限在视觉形状知觉与二者关系的探讨上,视觉形状知觉在二者关系中作用的加工机制仍不清楚。未来研究需要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多角度深入探讨视觉形状知觉在二者关系中作用的认知与脑机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和计算困难的干预中。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1-13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家庭读写环境(home literacy environment, HLE)与儿童接受性词汇(receptive vocabulary)发展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但HLE内涵不清、各指标效应值强度不明,以及近年来两者关系差别较大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该领域的认识。本文运用元分析技术对近三十年国内外84篇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LE与儿童接受性词汇发展为中等程度正相关(r=0.31)。针对年代、文化背景、儿童年龄以及测量方法的调节效应检验表明:HLE效应值随年代发展显著降低,但其核心指标亲子阅读频率的效应值基本稳定;评估HLE的问卷法和现场观察法效应值无差异,但评估亲子阅读频率的书目清单法效应值显著高于问卷法。未见文化背景和儿童年龄的显著调节作用,原因值得进一步探究。后续研究应完善HLE的概念框架,更关注社会经济及文化视角下的概念建构以及测量改进。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21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一直是创造力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目前对于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还未有研究涉及。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兴起,揭示影响心理行为的表观遗传机制现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环境与基因组之间的纽带,表观遗传学研究为揭示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提供了机遇。本研究以多巴胺相关基因、家庭环境以及两者对于创造力的交互作用为切入点,对影响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的分子生物机制进行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多巴胺相关基因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关系的系统考察,筛选出甲基化模式与创造力有关的基因;(2)对筛选出的基因,进一步考察其甲基化模式在家庭环境及其遗传多态性与家庭环境交互作用对创造力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创造力的表观遗传机制,深化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理解。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8-15
摘要:自然社会的人、物理物、生物发生相互作用,并诱发结果效应,这构成了物质世界运作的“事件”。事件结构的数理表达,串联起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编码逻辑”,构成了数理心理学的第一公设。事件的信息结构携带了事件的属性(时空属性、运动属性、动力属性、因果属性)及特征值。事件属性的集合,构成物质空间。经感觉、知觉、思维这些认知加工“操作”后,会对应映射为心理属性的集合,构成心理空间。“认知对称性”认为,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存在对称性,事件特征值对应转换为心理量,且每个变换都对应一个守恒律。这与经典实验发现的恒常性惊奇契合。它构成了数理心理学的第二公设。“认知对称性”构成了人类认知功能的“内容逻辑”,回答了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构造、功能之间的逻辑。人类认知功能的结构单元,随着认知级别的增高,对称性变换的事件属性的维度逐步增加,对称性程度不断提高,并满足“认知熵增原理”。本文将要综述并进行延展、进一步修正的内容是:“认知对称性公设”,并将心理学、色度学、透视学等局部经典发现串联为统一性数理理论架构体系中的逻辑体,并拓展延伸“数理心理学”两个公设的内容。这可能为“统一性心理学”的到来提供基础性探索。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8-12
摘要: “实验实证纲领”与 “理论纲领” 属于科学关键纲领。心理学仍处于“实验实证纲领”主导的实验阶段,追求公理、自洽完备的数理架构是内驱目标,也是 APA 的统一性心理学(Unifying Psychology) 核心诉求。“数理心理学”提出关键数理公设,演绎心理学基础问题,并与经典发现惊奇一致:知觉功能结构、语义编码、学习实验的控制结构、知识的结构体系、信息通道完备性。“事件结构式”由于能够串联起物质信息结构表达、信息认知加工机理的底层逻辑,而成为首要公设。这开辟了利用公理公设演绎心理机制的新途径。基于这一原创性,本文将综述事件结构式的数理成果,并拓展其延伸性推论。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为探讨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1个学年中,采用问卷法对1407名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1) 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启动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提升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2) 学生外化问题行为驱动消极的相互作用过程,T1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增加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和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支持动态相互作用模型,提示班主任在警醒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负面驱动作用的同时,可有意识地利用协商管理行为的积极驱动作用干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以两个实验考察愤怒情绪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并探究调节愤怒情绪对削弱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效应。实验1比较愤怒、悲伤、中性情绪下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差异,发现愤怒情绪下个体生成更多、更新颖的恶意观点,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愤怒对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实验2探究不同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如何影响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发现认知重评组和表达抑制组的恶意创造力表现比无策略的控制组水平更低,情绪唤醒度和内隐攻击性中介了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对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愤怒情绪通过提升内隐攻击性和情绪唤醒度进而促进个体恶意创造力表现,而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可作为削弱愤怒个体的恶意创造力表现的有效策略。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传统古诗鉴赏往往从文学角度采用理论分析,可能忽视了读者在古诗鉴赏过程中的心理加工过程。本研究首次对学习者的诗歌鉴赏的情感加工机制进行探究,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实时记录读者阅读整首诗的眼动轨迹,从古诗情感理解层面入手,考查自然阅读整首古诗的“乐景”加工过程和“悲情”过程。行为结果发现,学习者所感知到的情感与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一致,即“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眼动结果也表明,学习者在消极情感兴趣区的回视次数显著高于在积极情感兴趣区的回视次数。但在首次注视时间上,积极情感兴趣区和消极情感兴趣区上差异均不显著。该研究对构建汉语古典诗歌认知学习理论与探索诗歌有效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传统古诗鉴赏大多从文学角度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古诗的作者和文本进行思辨分析,往往忽视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本研究首次对不同诗歌经验水平的学习者的诗歌鉴赏的认知差异进行探究,使用眼球追踪技术实时记录读者阅读整首诗的眼动轨迹,从古诗文本层面的炼字角度入手,考查自然阅读整首古诗的早期加工过程和晚期加工过程。结果发现经验显著影响诗歌学习效果。不同经验学习者对诗歌文本文字层面的早期加工阶段无显著差异。在晚期加工阶段,不同经验学习者具有不同的阅读模式,且受到诗歌难度的影响。具体来说,当诗歌难度较小或适中时,低诗歌经验水平组对诗歌中的“炼字”的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显著高于高诗歌经验水平组。当诗歌难度较大时,高低诗歌经验水平组在晚期的眼动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对构建汉语古典诗歌认知学习理论与探索诗歌有效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目的] 中国古典诗歌是抒发情感的典型载体,为探究线索和经验对古诗情感学习的影响。[方法] 实验1采用2线索(关键信息线索、次要信息线索)×2注解(有注释、无注释)的被试间设计。实验2进一步探究高低经验的学习者对古诗情感学习有无差异。[结果] 关键信息线索和注解能够提高古诗情感题目正确率和古诗情感强烈程度。呈现关键信息线索会使低经验者感受到的诗歌情感更强烈,但高经验者在不同线索条件下感受到的诗歌情感强烈程度并无显著差异。[局限]古诗学习材料单一。[结论] 该研究首次发现线索和经验影响古诗情感学习,为古诗情感加工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6
摘要:[目的]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古诗插图对初中生古诗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的影响。[方法] 实验1使用“写实”插图,采用 2古诗难度(高难度、低难度) × 3有无插图(无插图、无关插图、相关插图)的混合实验设计。实验2使用 “写意”插图,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实验设计。[结果] 当古诗难度较低时,无论有无插图,学生都可以达到“诗意理解”层次,但高相关插图会促进学生的“情感加工”和“意境生成”(深)层次学习;当古诗难度较高时,高相关插图只能促进学生的“诗意理解”(浅)层次;高相关“写意”插图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满意度。[局限]古诗学习材料单一。[结论] 该研究首次发现不同类型的古诗插图对初中生古诗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的影响,为古诗学习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26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学校过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发展转折点,对个体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影响。先前研究多基于缺陷的视角,将学校过渡视为充满挑战和风险的时期,并发现青少年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各种消极的发展结果。但从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视角来看,学校过渡可能是青少年获得适应性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发展可塑性表现最为充分的时期。如果青少年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能够很好的融合,他们就有可能获得积极的学校过渡。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2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创造力是一个集个人、团体、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系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综合考虑。在融合以往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系统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可以鸟瞰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统筹兼顾的各个部分。同时创造力培养还需要抓住核心来统领全局。动力系统的激活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新颖、适用的创造性成果的产出,需要社会文化中的个体或团体在创造性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来完成。创造性心理动力有效的激活则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在认知层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的掌握、元认知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推而广之还包括:合理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文化的包容等等。除了理论方面的整合,本文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兴趣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兴趣,因为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理论(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与实践(创造力培养的兴趣激发)两个角度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支持。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同胞冲突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具有相同生身父母的两个或多个人在行为、目标或活动上所表达出的不相容,其通常表现为争吵和敌对情绪以及相互间的攻击行为。父母干预同胞冲突的方式分为孩子中心策略、控制策略和不干预策略。家庭系统理论指出,家庭是一个有等级结构的、动态的系统,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包括父母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同胞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基于这一理论,探讨家庭子系统对同胞冲突的影响,整合建构同胞冲突的理论假设模型,以便从多路径的角度去分析同胞冲突的产生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对同胞冲突及其相关概念进行区分或整合,关注父母干预同胞冲突的方式的影响因素,并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同胞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