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8
基于悲伤情绪的功能及效应,提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假设”。实验一采用电生理、微表情、主观报告等方法探索死亡意识伴随的情绪变化;实验二、三对比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和“恐惧管理”,并探索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死亡意识诱发悲伤和恐惧(尤其是悲伤),且死亡反思诱发更多的悲伤;恐惧在死亡意识与外在人生目标间起中介作用;悲伤(而非恐惧)背景音乐下,死亡意识使个体更重视内在人生目标。上述结果为死亡意识的“悲伤管理”提供了实证依据,表明在悲伤的情绪中加工死亡意识可能促进个体的内在成长,这对疫情等社会灾难时期的心理救援具有启示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PROs)可以为医疗决策、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还可作为症状监测的参考指标,以便为个人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医疗照护。随着PROs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PROs伦理指南是基于专家共识、专门从伦理角度出发修订的,目的在于为临床研究中PROs内容的伦理考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优化PROs临床研究的伦理问题能够提高PROs的数据质量,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受试者的风险、负担和伤害,保护受试者和研究人员的权益。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全科医学研究既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也重视患者的精神感受,既关注医生的职业胜任力,也重视医生的从业动力,既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也重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和合作。这些问题通常需借助定性研究方法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但是,定性研究通常被认为样本量小,主观性强,主要用于问题的探索,另一方面,全科医学领域的目前仍以定量研究为主导。因此,整合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混合方法研究,结合两者的优势,可以更广、更深入地分析特定问题,适用于研究复杂问题,为全科医学研究指出了一条融合临床医学和社会学两大部分的途径。然而,混合方法研究在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设计与实施的规范性亟待提高。因此,本文计划从方法学的角度,理论结合实践,对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的关键要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为拟开展混合方法研究的全科医生提供参考。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随着中国基层医疗的发展,近10年中国将培养近40万全科医生,其中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全科医生至关重要,这需要全科教育者探索大量适合中国且基于证据的全科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目前,国内全科教育干预研究的质量较差,大部分全科教育师资和研究者尚缺乏教育干预研究的相关培训。本文旨在介绍全科教育干预研究:从设计到发表的流程,将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共13个步骤。四个阶段分别为研究准备(产生研究灵感、文献综述、融入理论/概念框架、精炼研究问题)、研究设计(试验设计、干预措施、结果评估)、研究执行(建立研究团队、获取研究资源、申请研究伦理、项目实施)、发表和评价阶段(文章撰写、反思与评价)。以期为全科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开展教育干预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产生高质量的教育研究“证据”,进一步改善全科教育培训质量,培养具有胜任力的全科医生。
分类: 医学、药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程度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星期一、三、五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每星期二、四、六血液透析的患者分为干预组,每组35人。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量表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干预组SAS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中引入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干预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强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本文总结中药膏摩改善1例消渴痹症患者肢体麻凉痛症状的护理体会,包括饮食指导、症状护理、运动干预等常规护理以及中药膏摩的选穴、介质选择、操作方法等。通过辨证施护,选取对应经穴实施中药膏摩,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麻凉症状。
分类: 医学、药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目的 探讨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调查和分析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应用PDCA循环进行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管理,对比分析实施PDCA管理前后手术开台时间。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医院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较实施PDCA循环前提前,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延迟的问题得到改善。结论 PDCA循环的实施提高了医院外科科室、手术麻醉科等对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的重视程度,相关制度要求逐项落实,首台择期手术开台时间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背景 动静脉内瘘的功能维护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至关重要。红外线照射可以明显改善伴有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的不良状况,但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辽妥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保护作用的有效性评价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辽妥乳膏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喜辽妥乳膏局部涂抹;干预组:应用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进行内瘘侧肢体的照射并局部涂抹喜辽妥乳膏。干预半年,比较两组患者针眼愈合时间、血痂消失时间、透析血流量、动脉压、肱动脉血流量以及内瘘血管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针眼愈合时间与血痂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透析血流量和动脉压、肱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皮肤血肿、局部出血、内瘘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TH-4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喜辽妥维护动静脉内瘘,能够降低血管狭窄的风险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有效的维护了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功能。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3
摘要:以往研究尝试阐明精神障碍患者污名化的产生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然而,不同方案的干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并导致了众多理论纷争。解决上述争论的关键在于揭示污名化产生的核心认知机制,即精神障碍的污名化源于人类自发性的社会分类加工。上述核心认知机制的提出将引领以连续体信念为切入点的全新污名化干预路径。该干预路径能够整合精神障碍污名化消除的理论之争,进而衍生出完整的连续体信念干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