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11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核心,动机可分为外在和内在动机。青少年时期既是记忆的关键期,也是动机发展的特殊时期。然而,目前关于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不清楚外在和内在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规律和机制是否一致,也不清楚二者如何交互影响记忆。本研究将结合认知范式和脑成像技术,考察外在和内在动机如何分别影响以及交互影响青少年记忆。这将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刻理解内外动机影响青少年记忆的独特规律和机制,为科学提升青少年动机和记忆效果提供研究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2-06
随着计算机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文化计算”在计算机领域逐渐兴起。进而, 心理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文化心理学的概念,即采用数据思维、数据资源和计算工具来理解文化系统背后的意义制造及互动过程。本文回顾了计算文化心理学的产生过程,以及使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文化心理及其社会变迁、生态地理效应的思路、方法和主要发现,并对研究局限和未来前景进行了反思与展望。首先, 谷歌、社交媒体和文学语料库被用来展示伴随历史发展、短期内经济波动或转型以及文艺作品中的文化变迁; 其次, 研究者基于Twitter、Facebook或新浪微博文本语料库, 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美国内部的文化政治, 全球范围或中国、美国不同地区的个人-环境匹配与文化价值失调。此外, 本文还对特征词典、机器学习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技术进行了梳理, 讨论了传统方法和大数据相结合、政治风险及隐私保护等问题。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7
隐喻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非常普遍,语言学和心理学中的基本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具有高创造性、记忆保持和增强卷入等认知加工优势,几种心理治疗理论也认为治疗性隐喻的无意识意义交换、图式重构、直觉经验等加工特征可能在治疗信息传递上具有独特的增强作用。在此基础上,现有的实证研究证据大多支持治疗性隐喻的心理干预效果优于非隐喻干预,其治疗优势的心理神经机制主要来源于隐喻诱发的创造性顿悟、更佳的长时记忆和更强的认知卷入。未来研究需从对照组设置、效果指标、机制探索方面来进一步观察在治疗性隐喻的独特优势,并为研发嵌入隐喻的低成本高效益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方案提供了建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8-11
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具有复杂病因学的精神疾病,多发生于个体受到重大创伤事件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到环境和遗传易感性的共同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研究多变环境因素调控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的学科,近年来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表观遗传机制之一——组蛋白修饰机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组蛋白修饰可以受到多种酶的调控,其灵活的可逆化和精细调控为相应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因此,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机制,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组蛋白修饰研究主要使用动物模型,临床研究较少;组蛋白的类型则主要关注组蛋白H3和H4乙酰化;此外,同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前额叶、海马体和杏仁核区域,参与免疫系统、血清素系统和神经肽Y能系统等相关通路的调节。当前PTSD组蛋白修饰的研究结果间还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未来的研究应采用更加一致和实用的分析和报道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研究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25
摘要: 个人认同是个体与他人建立某种同一性感知、基于他人定义自我的过程。研究表明,组织中的个人认同与员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等密切相关。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对个人认同概念本身及其在组织中演化发展过程关注较少等不足,基于动态视角将组织中的个人认同分为单向性和双向性两种类型,初步建构个人认同在组织中的过程框架,探究其在特定情境下(上下级之间和同事之间)的权变性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5-16
摘要:主动控制感是主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控制自身动作,进而控制外部环境的主观体验。构成动作主动控制感的核心要素是主观意图与结果反馈。本研究试图通过操控这两个核心要素的不同属性,借助脑磁图等技术,探寻主动控制感在大脑额-顶为主的脑网络中前-后馈的作用方式及时空特异性标记,并建构新的认知神经理论模型。这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动作的产生及后效、为相关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参照标准。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2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创造力是一个集个人、团体、社会、文化相互交织的系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也需要综合考虑。在融合以往创造力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系统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可以鸟瞰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统筹兼顾的各个部分。同时创造力培养还需要抓住核心来统领全局。动力系统的激活是创造力培养的核心。新颖、适用的创造性成果的产出,需要社会文化中的个体或团体在创造性心理动力的基础上来完成。创造性心理动力有效的激活则需要一些基本条件,如在认知层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如一般认知能力、思维方法的掌握、元认知以及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等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推而广之还包括:合理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文化的包容等等。除了理论方面的整合,本文还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激活学生的动力系统,重点分析了什么是兴趣以及如何激发个体的兴趣,因为以兴趣爱好为核心的内部动机是自主性最高的动力来源。本文从理论(创造力培养的蝴蝶理论)与实践(创造力培养的兴趣激发)两个角度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支持。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05
摘要: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是基于海量数据结合计算机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心理特征的一种新兴方式。由于传统纸笔测量方式所存在的诸多限制,本文对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心理建模方法及应用于心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综述,介绍了特征及提取方法、常用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应用场景,并对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与展望。该测量方法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相比自我报告法具有时效性高、可回溯测量、生态效度好等独特优势。然而,基于社交媒体的心理指标识别建模方法也在学习成本、硬件成本等方面存在局限性。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媒体信息与用户心理变量间的关联机制,并将心理指标识别模型同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应用。心理指标识别建模结合心理测量基本原理和计算机领域机器学习的技术,将为心理学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08
摘要:音乐紧张感是音乐聆听的基础与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运用紧张感模型计算与行为实验两种方法,探讨奏鸣曲式中的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奏鸣曲中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部分的紧张感变化具有差异,展开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与再现部,再现部的紧张感高于呈示部,这源于转调距离与转调频率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在大尺度的真实音乐作品中调性结构对紧张感的影响,为音乐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佐证和新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08
摘要: 音乐无他,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04
摘要: 研究发现,相比语词任务(VT),动作操作任务(SPT)可以促进随后的记忆,此现象被称为SPT效应或操作效应。以往关于动作操作促进记忆的证据多集中在项目记忆,最近的研究首次发现动作操作也能促进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本研究拟综合使用ERP、眼动和两者同步技术,结合线索再认、联结再认与情景启动范式,考察SPT与VT条件下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的行为、眼动和神经活动差异,以期探究动作操作促进联结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将深化动作记忆SPT效应和整合对联结记忆的作用的认识,推动联结记忆、动作记忆等领域的研究,为改善人类学习与记忆特别是联结记忆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4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元认知通常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主观判断,自信心作为其指标之一,对个体认识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自信心指标在联合研究过程中常见的任务类型涉及基础和高级心理加工过程,此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逐渐向基于计算模型的探索性参数变化。最后,自信心的神经生理研究发现了前额叶皮层及其相关脑区和后顶叶皮层的重要性。今后应注重探索可能的预测参数和模型,优化自信心对联合决策的预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19-12-06
摘要:本文旨在回顾研究者近年来使用大数据方法分析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变迁、生态地理效应的研究。在社会变迁方面,谷歌电子图书语料库、社交媒体和文学语料库被用来展示伴随城市化以及短期内经济放缓的文化变迁;在生态地理方面,研究者基于Twitter或新浪微博文本语料库,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文化价值失调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中国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与文化适应。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传统研究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法的结合使用,以及文化大数据分析的各种挑战和未来前景。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10-0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基础社会动机体系,是人类为实现生存繁衍的终极目标,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威胁、挑战与机会,形成的一套激发、调控行为的内在动力,从进化心理的角度提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核心需求与动机。众多研究显示,它不仅对社会行为有广泛影响,而且当激活条件持续存在时,会持续影响个体及一定区域人群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基础社会动机可以成为评估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性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心理指标。目前国内有关研究尚少。未来研究应以基础社会动机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心理需求指标体系,探寻我国文化背景下基础社会动机与社会经济行为、社会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社会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心理学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2
摘要: 解释水平理论认为时空差异会影响个体对事件的心理表征,从而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心理台风眼理论认为,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个体的情绪强度反而越强,处于事件发生地中心的反而越平静。本研究基于微博平台,采用大数据的研究方法,选取两次滴滴网约车女乘客遇害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事件后大众负性情绪与心理距离的关系,其中心理距离可分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两个维度。研究发现,距离不道德事件发生地越远,事件发生的时间越久,个体产生的负性情绪的强度越高。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1
摘要: [目的] 利用微博数据探索”空巢青年“与”非空巢青年“情绪表达的特征。 [方法] 本研究根据微博用户的活动状态, 从 100 万活跃用户中选出”空巢青年“组和“非空巢青年“组,比较两组用户在所发微博中情绪表达的差异。 [结果] 从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空巢青年”和“非空巢青年”情绪表达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地域和性别划分可以发现在情绪表达上也都存在差异。 [局限] 词频分析与用心理测量量表测量的情感无法完全等同,基于微博数据的词频分析虽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方法,但不能完全替代严格的心理测量。 [结论] “空巢”状态会影响情绪表达;“空巢青年”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情绪。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1
摘要:打卡活动在网络上盛行,运动打卡是否对个人发展有积极影响呢?本研究力图通过数据挖掘,以微博运动打卡为指标,分析坚持运动个体在大五人格,生活满意度各个指标的表现,为运动对个体生活满意度和个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提供证据。结果发现高频打卡人群的打卡次数与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显著负相关,与国家政府信心、社会公平满意度、社会风险满意度、集群效能呈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社会地位满意度、地方政府信心呈负相关。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18-12-07
摘要: Human brain mapping (HBM)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multi-disciplinary field where some scientific issues are fundamental for all scientists and applications of using the technology to investigat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liability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issue for all scientific fields and has particularly been overlooked for decades by the HBM field [1]. Meanwhile, recent advances in open science have offered the field big data for developing novel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s as well as performing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s of the brain-mind associations based upon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ssessed with HBM [2].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reliability seems still far behind these HBM developments. It is critical that reliability is evaluated ahead of these applications, motivating the current commentary on delineation of the anatomy of reliability for future HBM.
分类: 心理学 >> 工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11-1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当前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研究与实践的一大误区,是重视员工的创意生成而忽视决策者的创意识别。决策者对组织创新的影响更大,探讨决策者创意识别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本领域研究的新方向。决策者的心智模式——即个体用以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并指导判断和决策的知识及信念结构,是影响创意识别准确性的关键因素。然而,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本项目以创造力的系统观作为理论框架,综合采用实验和现场研究方法,通过4个子研究揭示固着型与成长型两类决策者的心智模式影响创意识别的中介机制,并探讨决策者、创造者和环境三个子系统影响决策者创意识别的协同作用。本项目从决策者角度探讨其创意识别的过程及结果,在理论上为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研究引入了新视角和新议题,并有望为决策者如何规避创新决策的陷阱提供实践指导。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分类: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4-02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病因未明,发病率较高的神经发育疾病。目前大多数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MRI, R-fMRI)研究仅考察了ASD患者脑活动的静态特征,忽视了动态特征。近期研究发现,不同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之间存在一致性。本研究基于ASD公开数据库,使用滑动时间窗方法系统计算了480名ASD患者和539名健康对照(typical control, TC)被试的主流R-fMRI局部指标的动态性及R-fMRI局部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并考察了这些指标与ASD行为指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ASD患者在外侧额叶呈现出动态性显著升高,该现象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ALFF)和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 DC)的动态性中都有体现。我们也发现ALFF、DC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 ReHo)的动态性在视觉相关脑区,如梭状回、距状沟和舌回呈现下降。在进一步考察了这些指标之间的一致性动态特征后,发现ASD患者的一致性动态特征显著低于TC组被试,表现出显著下降的功能整合能力。我们的结果表明ASD患者存在着脑自发活动动态性及其整合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