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不同放牧管理方式对新疆山地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研究基于巴里坤县国家级山地草原监测站10 a植物群落观测数据,探究了长期不同放牧管理方式(长期禁牧M0、冬季放牧M1和全年放牧M2)对新疆山地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值、植物多样性及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M0、M1和M2对优势种沙生针茅重要值无显著影响,M1和M2提高了非优势及草地退化的指示物种芨芨草、醉马草的重要值;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响应比显著下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放牧处理下均无显著差异,但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放牧强度显著增加;M0处理地上生物量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负相关,M1处理地上生物量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负相关。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长期禁牧有利于退化草地的恢复,提高了群落特征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群落稳定性的维持;放牧会影响生态系统中资源的再分配,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但是全年放牧管理方式下草地则退化加剧。

  • 曼赛龙柚种子不同发育期高温耐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频发,植物种子不可避免地置身于高温胁迫环境之中。为探究 种子高温耐性的生理基础,该文以中间型种子曼赛龙柚(Citrus maxima ‘Mansailong’)为实 验材料,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子进行高温处理,并同步检测各个发育时期种子的形态变化、 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从花后23 周到49 周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明显降低,鲜重显著增加,干重与鲜重的百分比 也有明显的提高,这些指标均是在花后31 周前后快速变化,到花后41 周趋于稳定。(2) 种子在花后29 周获得完全的成苗能力和初步的高温耐性,此后高温耐性逐渐增加,并在花 后37~49 周之间快速提高。与种子高温耐性的变化相似,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 量在花后23~49 周均呈连续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这两者的积累与种 子的高温耐性呈显著的正相关。(3)超显微结构观察发现,随着种子的发育,胚轴细胞体 积逐渐变小,细胞中脂质体逐渐增多并且排列趋于规则,线粒体逐渐减少,同时液泡由小变 大且后期的液泡中充斥着黑色絮状物。以上结果表明,曼赛龙柚种子在花后41 周达到生理 成熟,没有明显的成熟脱水过程;其高温耐性是在发育过程中获得并逐渐提高的,直到种子 发育的后期;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和热稳定蛋白含量的增加及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对种子高 温耐性的发育具有重要贡献。

  • 高黎贡山南段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12-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 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 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 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 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 个样方为 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 和2013 年乔木层(DBH ≥ 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 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9 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 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 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9 年间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 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 (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 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 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x wattii)等为主要的 丧失物种。相反,基于多度的β多样性分析表明,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 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 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将加深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 变化的认识,也将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 天山南坡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以拜城县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明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对地形与土壤因子的响应,本研究选取了拜城山前荒漠草地典型区域进行调查,采用优势度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法,研究山地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与地形和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调查样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东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大于草本,西坡和北坡调查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大于灌木;(2)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坡向(SA)>坡度(SG)>坡位(SP),土壤因子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大小为: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2)>土壤总孔隙度(STP)>0~30 cm土层土壤水分(SMC-1)。地形和土壤因子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筛选作用,3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和坡向是影响天山南坡拜城县山前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

  • 人类活动对额尔齐斯河流域碳储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流域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时期该流域碳储量空间分布,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1)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未利用地为主,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改变,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分别增加2619.35 km2和186.68 km2;草地和水域分别增加4725.13 km2和33.47 km2;林地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2328.88 km2和5237.76 km2。(2)研究期间,流域内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且呈现带状分布,高值区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低值区分布在低海拔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流域内碳储量总量分别为641.60 Tg、645.78 Tg、646.83 Tg、650.28 Tg和665.91 Tg,其年增长率为0.95%,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内碳储量减少或增加的区域呈现点状分布,20002020年碳储量的增加量大于减少量,因此,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固碳能力呈上升趋势。

  • 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蒸散是水能碳循环之间的纽带,了解蒸散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对中亚干旱区水资源稳定、生态环境安全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9年中亚干旱区蒸散的时空变化,采用Lindeman-Merenda-Gold方法定量评估了不同驱动因素对蒸散各组分的绝对贡献,并以各组分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加权,评估了各驱动因素对蒸散的贡献。结果表明:中亚干旱区蒸散整体以1.45mma-1的速度波动上升,其变化趋势呈东升西降的空间分布;植被蒸腾、蒸发、冠层截留蒸发的变化趋势分别是2.46 mma-1、-1.03 mma-1、0.02 mma-1,三者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分别是70.09%、29.34%、0.57%;植被蒸腾和冠层截留蒸发的主导因素是NDVI,蒸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总体上,NDVI是中亚干旱区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其绝对贡献为28.16%。

  • 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没有寄主植物存在的情况下,蒜头果幼苗长势随独立生长时间延长而逐渐衰退 是一种普遍现象。解析蒜头果幼苗衰退过程中组织养分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可为寻找评 估蒜头果幼苗活力的方法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借鉴,并为育苗过程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指 导。该研究比较了独立生长半年、两年和三年的蒜头果植株各部分组织中N、P、K 元素浓 度变化,并用组织切片染色法定性评估了这些不同衰退程度幼苗的根和茎杆中淀粉分布和 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蒜头果幼苗在衰退过程中:(1)除侧根中K 浓度逐渐升高外,其余 器官中组织N、P、K 浓度逐渐降低,叶片N/P 比逐渐失衡,衰退程度不同的幼苗所受的养 分胁迫类型存在差异,其中独立生长半年的蒜头果幼苗主要受N 供应不足的限制(平均 N/P 比11.33),两年后转为P 限制(平均N/P 比17.81),三年后蒜头果幼苗叶片N/P 比严 重失衡(均值52.46),活力极低,不适合用于造林;(2)植株淀粉含量水平逐渐降低,独 立生长三年后蒜头果幼苗植株中淀粉消耗殆尽。幼苗茎根交界处、根顶膨大处、主根及侧 根的淀粉含量水平在不同衰退程度的幼苗间差异均较显著,可以作为评估幼苗活力的重要 参考,其中侧根可以作为微创法检测幼苗活力的理想取样部位。

  • 珍稀濒危飘带兜兰叶绿体全基因组种内变异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飘带兜兰(Paphiopedilum parishii) 分布范围狭窄,仅在中国、缅甸、泰国以及老 挝有少量分布。近年由于生境破坏和人为滥采导致飘带兜兰野生种群极度缩减。遗传多样性 代表着物种适应环境和生存发展的能力,保存珍稀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保护的重要 目标,但飘带兜兰的遗传信息还不清楚。该研究对飘带兜兰4 个野生个体经测序、组装、注 释获得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与已公开的另外2 个个体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分 析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 飘带兜兰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被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环状四 分体结构,基因组长度为154 403~154 809 bp,共编码129 个基因,包括78 个蛋白质编码基 因、39 个tRNA 基因、8 个rRNA 基因,以及4 个假基因。(2) 在飘带兜兰6 个个体叶绿体 基因组中检测到103~107 个SSR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位点,其中21 个SSR 位点具有 多态性。此外,6 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中还检测到60 个长序列重复,包括17~21 个正向重 复,18~29 个反向重复,9~16 个回文重复,4~9 个互补重复。(3) 通过比较6 个个体叶绿体 基因组序列的核苷酸多样性, 共发现70 处变异, 包括10 个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以及60 个插入缺失(InDels)。其中有3 个SNP 位点发生了非同义替换,导 致编码功能基因的氨基酸发生改变;19 个插入缺失多态性较高,具有开发为分子标记的潜 力。(4) 通过计算核苷酸多样性值(Pi) 共发现8 个有变异的区域,Pi 值为0 ~ 0.00632,其 中变异度较大的是rps3- rpl22、trnL-UAC-rpl32、rpoB- trnC-GCA 以及ycf4,这些高变区 可开发为分子标记用于评估飘带兜兰遗传多样性。(5) 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飘带兜兰6 个个体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聚在一起,与长瓣兜兰互为姐妹群。综上所述,飘带兜兰叶绿体基 因组的SSRs、长序列重复、SNPs、InDels 以及核苷酸序列呈现了足够的种内多样性,可开 发成分子标记用于该种的系统演化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 氢原子钟的数字温控设计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1-17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该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氢原子钟的数字温度控制。基于温度检测和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一套有两级控温(包括氢钟内炉和外炉)的恒温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桥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温度计算和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系统,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输出电路、加热丝组成。在环境温度21℃到25℃时,实现了数字温控系统0.002℃的温度稳定度,证明了数字电路对氢钟控温的可行性。

  • 原子时尺度分析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11-22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守时型原子钟主要包括氢原子钟和铯原子钟,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守时原子钟计算时间尺度相关性能,本文开展全氢钟及氢铯联合时间尺度研究,文章首先依据国际权度局BIPM发布的d公报将氢原子钟进行分类,针对分类结果分别运用原子时尺度理论方法计算全氢钟时间尺度,并给出分析结果。随后计算全铯钟时间尺度,并分析探究两种不同的氢铯联合钟组时间尺度。结果表明,基于频率漂移量较小的氢钟组形成的时间尺度波动范围小,且稳定度优于频率漂移量较大的氢钟组形成的时间尺度。氢铯联合形成的时间尺度稳定度优于全铯钟时间尺度,不同的氢铯联合钟组计算得到的时间尺度结果相近。

  • 基于时间频率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11-0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时间频率数据资源是国家重要的信息资源,时间频率数据平台设计依托国家授时中心运行产生的时频数据、国际权度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BIPM)、国际地球自转服务机构(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and Reference Systems Service ,IERS)公布的时间频率相关数据等实现。该数据平台可为守时技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撑,首先介绍时间频率数据平台的建设情况,随后利用数据平台汇交的本地守时系统比对、远距离链路比对数据开展守时技术研究,包括原子钟状态评估,主要分析原子钟异常跳变情况,研究跳变数据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类型守时钟,分析对比波动情况、稳定度等原子钟性能指标,此外基于ARIMA模型开展钟差预报研究。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守时系统连续可靠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 空间主动型氢脉泽多段式C场设计与仿真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10-17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为降低氢脉泽由C场不均匀导致的跃迁频率相对变化率,提出了三段螺线管和四组线圈两种C场组件设计。利用轴线上磁场的高阶展式计算了L=0.05-0.5的三段螺线管构造匀强磁场时的安匝比以及螺线管间距,并选择L=0.2-0.45的三段螺线管进行了磁场的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不同宽度的三段螺线管磁场非均匀度分布。其中L=0.45的三段螺线管在储存泡区域的最大非均匀度为0.105%,相应的跃迁频率相对变化率为1.0210-13 。采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了四组线圈以及五组线圈构造匀强磁场时线圈间的安匝比和间距,并对线圈内的磁场进行了有限元仿真,给出了非均匀度分布,四组线圈式C场筒内磁场在储存泡区域的非均匀度最大值为0.066%,相应的跃迁频率相对变化率为6.4210-14

  • 八种红树植物幼苗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对光强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南方海岸带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红树林群落的人工恢复和改造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进行红树种类的空间配置,这需要明确红树植物光适应的生理生态策略,为人工红树林群落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指导。该文选取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卤蕨(Acrostichum aureum)、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为研究对象,通过遮荫控制试验,研究这8种红树植物一年生幼苗在不同光照强度(自然光强的100%、45%、30%、10%)下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随光照强度下降,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的影响较小,无瓣海桑、秋茄、桐花、银叶树和黄槿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出下降趋势。(2)木榄、老鼠簕和卤蕨的SOD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在10%光照强度处理下的活性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银叶树和黄槿的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从对光照的生理适应角度来看,木榄、老鼠簕和卤蕨具有一定耐阴性,适宜种植在光照条件稍弱的林下;无瓣海桑、秋茄、桐花树、银叶树和黄槿适宜作为中上层树种或在郁闭度较低的林下种植。

  • 生物钟PRR蛋白促进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的合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物钟(circadian clock)是激发植物生理特征节律性表达并使之维持稳定的保守内源调节机制。PRR(PSEUDO-RESPONSE REGULATOR)蛋白家族是生物钟中央振荡器的重要组分,调控植物种子萌发、下胚轴伸长和开花等多种生命过程。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对植物的繁衍、生长发育和抵抗逆境胁迫有重要作用。该文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生物钟PRR蛋白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功能和分子机制。结果表明:(1)在PRR基因单突变体及多突变体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明显降低,并且某些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2)相反,在PRR5过表达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以及某些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升高。(3)蛋白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RR5蛋白能与MYB75、TT8、MYB90及MYB113等花青素调控蛋白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4)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拟南芥PRR5诱导幼苗中花青素的合成依赖于MYB家族花青素调控蛋白。综上所述,生物钟PRR蛋白可能通过PRR5与MYB75、TT8等相互作用促进拟南芥幼苗中花青素的合成和积累。

  • 基于分子与形态证据的傣药“傣百解”基原考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傣百解”是傣医常用的一种解药,其基原植物最早记录是夹竹桃科苦绳(Dregea sinensis),后 来被鉴定是夹竹桃科通光散(Marsdenia tenacissima)。为了进一步澄清“傣百解”的基原植物,该研究 结合形态与分子证据对“傣百解”基原植物及近缘种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三个DNA 片段(psbD-trnT, trnL-trnF, ITS) 重建牛奶菜属(Marsdenia)及其它牛奶菜族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 “傣百解”样品与通光散样品构成一个独立的单系分支,并与灵药牛奶菜(Marsdenia cavaleriei)构成姐 妹类群。(2) 结合形态性状与模式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傣百解”基原植物与通光散模式标本基本一致, 而其形态特征与姐妹种灵药牛奶菜存在明显差异。(3)进一步确定了“傣百解”的基原植物是通光散, 其叶形态与花部性状差异可作为区分通光散和灵药牛奶菜的重要特征。该研究通过整合形态特征与分 子证据完成了对“傣百解”的正本清源,可用于市场药材的快速准确鉴定,也为“傣百解”今后的开 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通过PCAL信号定标绝对链路时延方法及应用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01-14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通过相位校准(PCAL)信号来校准链路时延。但现有系统的PCAL信号只能获取链路时延的相对变化。而面对UT1精准测量、台站钟差补偿、维护诊断和提升未来深空探测精度等需求,天线链路的绝对时延定标至关重要。在天线链路中,由于存在变频器等器件,绝对时延测量较为困难。本文利用梳状谱相位随频率线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不需要参考变频器,采用PCAL信号定标绝对链路群时延的方法。同时,本文设计了一款用于台站快速诊断和绝对时延定标的轻量级PCAL提取软件,该软件目前已在实际调试工作中应用。

  • 干旱砾漠区防护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乌鲁木齐南部冲积扇砾漠区防护绿地的27个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生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表明:樟子松-白滨藜-粉苞菊+伊犁绢蒿、白榆-中亚沙棘-粉苞菊+准噶尔铁线莲、裂叶榆-中亚沙棘-粉苞菊+顶羽菊、沙枣-白滨藜-粉苞菊的配置模式生态效果表现良好;基于植物群落生态效果相似性和景观功能需求,对优化配置模式进行多样化扩展分析,提出了三维绿量大、盖度高、适应性强的乔灌木和自然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模式,为干旱砾漠区防护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近40 a 中巴经济走廊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认识该地区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项目顺利实施和安全保障有重大意义。采用CRU TSv4.04逐月地面气候要素数据集,分析1980—2019年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的气候变化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增温速率低于两端地区,最低温度增温速率最快,为0.37 ℃·(10a)-1;平均气温次之,增温速率为0.32 ℃·(10a)-1;最高温度增温速率最慢,为0.29 ℃·(10a)-1。降水量、降水日数与干湿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较大,其中巴基斯坦西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最大速率为-20 mm·(10a)-1,变干趋势明显;巴基斯坦中部地区降水日数显著增加,最大速率为4 d·(10a)-1。

  • 新疆天山西段夏季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在对天山西段两条主要河流(伊犁河、博尔塔拉河)常量离子组成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水化学图解等方法探讨了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两条河流的灌溉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天山西段水环境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伊犁河和博尔塔拉河水体均呈弱碱性,pH分别为8.01和8.55;主要离子浓度排序一致,其中:阳离子Ca2+>Na+>Mg2+>K+,阴离子HCO3->SO42->Cl-,Piper分类图显示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2)博尔塔拉河和伊犁河水体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的影响;(3)水样中93%的样品落在优良区,表明伊犁河和博尔塔拉河河水灌溉适应性评价为水质适宜灌溉。研究结果对天山西段水环境评价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水资源管理增强下的塔里木河上中游碳储量动态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自2000年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2010年推行流域体制改革以来,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然而,水资源管理对流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提升效果如何,未曾开展评估。以胡杨林集中分布的塔里木河上中游为研究靶区,采用InVEST模型,基于2000年、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分析了水资源管理增强下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2000年、2010年、2018年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总碳储量分别为93.70 Tg、93.92 Tg、93.01 Tg,平均碳密度分别为67.63 t·hm-2、67.78 t·hm-2、67.12 t·hm-2,基本保持稳定。林地是塔里木河上中游的主要碳库、草地次之。(2)2000—2010年碳储量增加0.22 Tg,主要由于大量草地类型(69.35 t·hm-2)转化成耕地类型(73 t·hm-2)。自2000年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实施后,植被恢复使得地表生物量增多,林地、草地碳密度和碳储量增加;2010—2018年碳储量减少0.91 Tg,碳损失途径主要源于大量林地类型(73.77 t·hm-2)转化成耕地类型(73 t·hm-2),造成草地总碳储量降低。(3)碳储量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特点以塔里木河上中游为条带向四周波动递减。碳储量变化显著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与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基本一致。研究可为深入了解干旱区碳循环,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固碳功能,优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