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认知心理学
  • 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视觉感知:基于贝叶斯和预测编码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摘要: 贝叶斯和预测编码理论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者的感觉加工异常提供了争议性的解释。通过聚焦非社会视觉信息,可从贝叶斯推理、预测编码过程和预测编码精确度三个层面概述理论细节差异并归纳实证证据。基于贝叶斯推理的弱先验和精确似然假说对ASD者视觉加工异常的解释仅停留在描述性层面;关注预测编码过程的假说或观点进一步推动了对ASD者视觉加工特异性的细化,但仍不具备解释功能;聚焦预测编码精确度的假说提供了理论解释,但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细节和更多精细化的实证研究加以检验。未来研究应通过先细化再整合的路径归纳ASD者预测加工特异性、从ASD者主观体验视角检验理论内容及从发展性视角考察预测功能在ASD者成长中的变化。

  • 音乐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摘要: 音乐在人类进化中的价值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研究表明,音乐聆听和联合音乐活动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为了解释这些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音乐通过情绪感染提升了个体的共情和积极情绪体验,其节奏产生的夹带作用促进了个体间同步性,同时,情绪感染和节奏夹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催产素、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奖赏系统以及听觉-运动耦合可能是音乐亲社会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未来研究可基于多通路的理论模型来检验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为音乐-社会联结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 抑郁症疼痛加工的行为特征及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摘要: 生理疼痛和心理疼痛是抑郁症常见的两种疼痛类型,它们的共存给抑郁症的及时诊断、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提升带来了挑战。通过综述文献可发现相比健康被试,在行为指标方面,抑郁症在不同类型的生理疼痛上表现出不一致的疼痛敏感性,在心理疼痛上表现出疼痛阈限更低、持续时间更长和痛苦感更强等特点;在神经机制方面,抑郁症患者生理疼痛与心理疼痛的特征模式与健康被试相似。未来研究可以注重探究两种类型疼痛-抑郁共病的特点,厘清抑郁症疼痛加工的影响因素,探讨抑郁症的生理疼痛加工和心理疼痛加工的共性和差异性,阐明抑郁症伴随疼痛的功能性神经学变化,为更精准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创造性思维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8

    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颖且适用观点或产品的思维形式。随着具身认知观的兴起,基于该观点的创造性思维研究涌现,但国内相关研究匮乏。为推动国内该领域发展,从身体动作、视觉、触觉、味觉角度对具身认知视角下创造性思维研究进行综述,并从概念隐喻理论、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进化心理学说角度对相关具身效应进行解释。未来需从具身效应双向性、认知神经机制、可重复性、多感觉通道、善恶意创造力、机器学习等角度进行深入探索。

  • 老年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执行功能的神经机制及数字干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7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作为临床前驱期,探究其形成和发展机制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现有研究显示,多个执行域缺陷与aMCI记忆衰退密切相关,但尚未回答何种执行域是关键致病因子、关键干预治疗靶标等科学问题。为突破以往研究将执行功能视作整体抑或割裂元素的局限性,本研究拟从执行功能结构全貌着眼,在提出aMCI执行功能与记忆损害关系假说的基础上,利用脑电技术系统考察aMCI抑制、刷新和转换三种执行功能子成分的时域、时频和动态脑网络特征;并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筛选、识别执行功能缺陷的特异性神经靶标,探索将抑制域相关神经标记物加入aMCI早期识别的可能性;最后,通过纵向因果设计分析不同靶向数字干预对aMCI患者的训练效果及神经基础,以揭示抑制域相关额顶控制网络在干预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有望从计算认知神经视角阐明抑制是aMCI执行功能缺损和干预的认知新靶点,进而为aMCI早期识别和制定精准化诊疗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 应激下人类情景记忆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 High-level construal mindset promotes categoriz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matic relations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13

    摘要: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whether a high-level construal mindset promotescategorizing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matic relations. In two experiments, the construal-level priming task was used to initiate a high-level versus low-level construal mindset, and then all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triad task which is the task of measuring the preference to classify. The research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 objects being classified were artifacts (Experiment 1) or natural objects (Experiment 2), the high-level construal mindset group exhibite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hematic responses in the triad task.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high-level construal mindset promotescategorizinginformation based on thematic relations. 

  •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情绪加工异常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05

    摘要: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IGD)个体对消极情绪刺激,尤其是愤怒情绪刺激存在异常的加工偏向,而且IGD个体面对消极刺激会产生过高的情绪唤起并在调节消极情绪方面出现困难,以上情绪加工能力的异常会在IGD的维持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IGD个体情绪加工相关脑区也出现了异常,例如杏仁核、前扣带皮层、脑岛和部分前额叶皮层。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IGD的群体情绪加工、情绪加工的时间进程、有效提高IGD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方法以及IGD青少年的情绪加工问题。此外,也可以通过多样化地设置和呈现情绪刺激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被试的性别比例以及被试长期和短期的情绪状态对情绪加工研究结果的影响。

  • 知觉学习中非显著性刺激视觉加工的学习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25

    摘要: 非显著性刺激的知觉学习研究发现成人大脑具有可塑性,但是知觉学习如何影响不同的视觉加工阶段仍不清楚。通过将眼动指标划分为三个视觉加工阶段来探究知觉学习的机制:搜索潜伏期(早期),是指从搜索屏呈现到第一次眼跳离开初始注视点位置的时间,代表了在搜索屏中选择第一个搜索位置的时间;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中期),代表搜索过程中注视加工的位置个数和平均加工时间;确定时间(后期),代表判断当前刺激是否为目标并做出反应。结果发现对训练刺激的搜索正确率提高,反应时变快,同时搜索潜伏期显著增加,注视点个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减少,且行为和眼动指标的变化都没有迁移至未训练刺激。说明知觉学习会影响早期和中期视觉加工阶段,可能通过增长搜索潜伏期,同时减少眼跳的次数和降低注视时间来提高搜索表现

  • Human reasoning process is rela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 being faced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物理学 >> 交叉学科物理及相关领域的科学与技术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21

    摘要: The non-exclusive dual-process working model proposed in De Neys article effectively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theories and models, but the explanation of the switching problem and the exclusivity problem in this article cannot constitute a complete rejection of the existing switching mechanism and the traditional fast-slow dual-process model. We believe that a more powerful and logical way of explaining the theory is as follows: human reasoning process is rela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 being faced, and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ding process of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he problem, the brain will automatically choose different ways of reasoning for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mplexity; and in the process of selection, the principle of minimum energy should still be valid.

  • 面孔吸引力判断中的跨通道整合过程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5

    摘要: 以往关于面孔吸引力判断的研究多关注视觉信息,忽视了非视觉信息在其中的作用,而现有研究已证实面孔吸引力判断中存在不同感官信息的相互作用,是跨通道整合的。为此,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面孔空间模型和贝叶斯因果推理模型,推测在面孔吸引力判断的跨通道整合过程中,当个体根据感官刺激和已有的标准面孔推断不同感官信息是来自同一张目标面孔时,便自然将各种感官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目标面孔,进行吸引力的判断。未来可将面孔嵌入更广泛的环境中,考察多种感官信息的跨通道整合,并进一步探究跨通道整合的边界条件,以及社会互动中的跨通道整合,以构建更系统的面孔吸引力跨通道整合模型。

  • 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发展:言语能力、视空间能力和工作记忆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4

    摘要: 为了揭示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各自的发展规律及二者关系,实验1以36名6~7岁儿童、59名7~8岁儿童、69名8~9岁儿童和31名成人为被试,测查符号和非符号奇偶判断任务,发现符号SNARC效应在8~9岁儿童中才出现,但非符号SNARC效应在6~7岁儿童中就已出现,且跨年龄组(儿童和成人)的数据和针对儿童的追踪数据分析显示两种SNARC效应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可能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同时出现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8~9岁儿童和成人来说,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相关不显著。为进一步探讨两种SNARC效应是否有相似的认知机制,实验2对137名8~9岁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测查其言语能力(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快速命名)、视空间能力(视知觉和心理旋转)、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及符号和非符号SNARC效应,结果显示:言语能力和言语工作记忆对符号SNARC效应预测作用显著,视空间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对非符号SNARC效应预测显著。这表明两种SNARC效应具有不同的认知基础。研究结果支持了符号与非符号SNARC效应的分离假说,并拓展了双编码理论。

  • 证据积累模型的行为与认知神经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1

    摘要: 证据积累模型(evidence accumulation models, EAM)是关于人类决策过程的主要认知模型之一,其假定决策者不断搜集信息并将信息整合成与决策有关的证据,当累积证据量达到某个阈值时做出决策并反应。虽然EAM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其已经达到了理论的高原期,但EAM的理论预设并未被严格检验。以最具有代表性的EAM计算模型漂移扩散模型(drift diffusion model, DDM)为例,其存在5个模型预设:(1)证据积累的普适性、(2)证据积累的选择性、(3)证据以存在噪音的线性方式积累、(4)决策标准恒定、(5)决策与运动执行过程独立。回顾对这五个基本预设进行检验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尽管DDM被广泛应用于知觉决策、记忆和基于价值的决策任务,但研究者仅验证了证据积累是否存在于知觉决策任务中;证据积累的选择性目前较缺乏实证研究;证据以存在噪音的线性方式积累的预设得到了较多知觉决策实验数据的支持,但在基于价值的决策中其是否成立仍然存在争议;决策标准恒定的预设则存在较大争议;决策独立于反应执行的预设近年来受到关注,但较多实证研究质疑了这一预设。总之,对证据积累模型的预设进行验证的实证研究并不均衡,部分预设的实证证据有限,亟需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研究者们需要在解释DDM的结果时保持谨慎。同时,通过对EAM预设进行清晰表述并回顾其实证证据,本研究表明清晰地表述模型预设有助于全面而系统地检验模型,从而不断地推动模型的更新与理论的发展,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过程。

  • 认知建模中模型比较的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统计 提交时间: 2023-12-30

    摘要: 认知建模近年来在科学心理学获得广泛应用,而模型比较是认知建模中关键的一环:研究者需要通过模型比较来选择出最优模型,才能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或潜变量推断。模型比较不仅要考虑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平衡过拟合与欠拟合),也需要考虑参数数据和数学形式的复杂度。然而,模型比较指标众多,纷繁复杂。将认知建模常用的模型比较的指标分为三大类,并介绍了其计算方法及优劣,包括拟合优度指标(包括平均平方误差、决定系数、RUC曲线等)、基于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AIC、DIC等)和基于边际似然的指标。结合正交Go /No-Go范式下的数据,展示各指标在R语言中如何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各指标的适用情境,介绍模型平均等模型比较的新思路。

  • 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摘要: 本研究设计了三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一通过改编经典的视角采择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二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三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 视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的空间迁移性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5

    摘要: 个体当前的知觉反应不仅取决于当前的刺激输入,而且依赖于先前的感知经验,可表现为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结合时距二分任务,通过三个实验系统改变先前试次和当前试次中刺激的位置关系,考察了时距知觉的序列依赖效应及其空间迁移性。结果发现,(1)先前试次的刺激时距导致了排斥性的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并且这种效应能够完全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2)先前试次的决策反应导致了吸引性的决策序列依赖效应,但该效应仅能部分迁移到不同的空间位置;(3)时距知觉的刺激和决策序列依赖效应的空间迁移性不受空间类型(外部空间 vs. 视网膜空间)的调节。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视觉时距知觉序列依赖效应产生的潜在神经位置:刺激序列依赖效应可能产生于对空间信息不敏感或具有较大感受野的较高级视觉加工脑区;决策序列依赖效应则可能源于具有类别组织功能的高级认知脑区。

  •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基于注意瞬脱的整合性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1

    摘要: 视觉意识是离散还是连续模式?注意抑制角度下的注意瞬脱范式是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工具。注意瞬脱范式指在固定的空间位置中快速连续地呈现多个刺激(约每秒10个),被试需要在若干分心物中报告一个或多个目标。该范式能够通过控制滞后时间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削弱意识,既规避了被试在主观判断中易混淆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外源性注意导致的误差。基于整合理论观点论证注意瞬脱下两种模式的共存,为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提供相容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测量方式、刺激材料、被试反应方式、加工水平和注意负载等因素影响视觉意识模式的原因。未来研究可以根据上述因素对实验方法和操作进行优化,从而基于注意瞬脱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实证探究。

  • 奖赏对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促进及其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4

    摘要: 根据任务需要准确提取工作记忆表征对提高认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的调节因素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因素为切入点,在工作记忆提取阶段呈现奖赏线索,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实验1)与连续提取任务(实验2)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考察工作记忆提取过程的奖赏调节机制。实验1和2分别采用单次提取和连续提取任务。本研究发现:(1)奖赏可以直接促进工作记忆提取准确性;(2)奖赏促进作用的机制是对工作记忆资源的再分配;(3)奖赏促进作用受提取顺序和个体工作记忆能力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揭示了工作记忆提取阶段的奖赏调节机制,为促进认知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 炎症性肠病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2

    摘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疾病,除了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核心症状外,几乎一半的ASD患者出现了胃肠道症状,表现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IBD是一种与免疫失调、肠道微生物组改变、微量营养吸收不良和贫血相关的慢性疾病,这些特征可能是ASD相关的围产期因素。患有ASD的儿童很可能被诊断出患有包括IBD在内的共生疾病。通过治疗IBD来缓解或干预儿童ASD的治疗方式已经初见成效,未来可以开展更多临床实验来证实IB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IBD与ASD、父母IBD和儿童ASD之间关系的探究可以为儿童ASD的病因研究、早期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任务相关性对数量感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20

    摘要: 序列依赖效应反映了当前的知觉体验不仅取决于当下的刺激输入,还受到近期历史的影响。这一效应对于我们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知觉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点阵作为刺激材料,在数量/面积(实验一)或数量/大小(实验二)两个维度上进行正交设计,旨在通过估计任务探索任务相关性如何影响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结果显示无论特征是否与任务相关,前一试次与当前试次同一特征总会对当前试次的知觉产生相反的影响。对于任务相关特征,前一试次产生的序列依赖始终为排斥效应。而对于任务无关特征,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正向预测作用,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排斥的序列依赖效应;反之,如果在当前试次中无关特征对被试的知觉反应有负向预测,则前一试次无关特征产生吸引的序列依赖效应。任务相关性对序列依赖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效应幅值的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线性分布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受任务相关性以及特征本身特性的共同影响,而无关特征的序列依赖效应则暗示在客体水平也可以产生序列依赖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