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数学 >> 代数与数论 提交时间: 2023-10-02
摘要:对定义在域k上的k-代数 A. 本文考虑了两个问题: 代数 A上的张量积M⊗N为0 时, 何时能导出M = 0 或 N = 0; 代数上的张量积M⊗N中的元素m⊗n为 0 时, 何时能导出 m=0 或 n = 0.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30
摘要:报告1例膜性肾病合并急性心梗及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膜性肾病患者容易出现高凝状态,而高凝状态是下肢动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此例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减少并发症,该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30
摘要:本研究认为主观社会阶层可进一步细化为主观家庭阶层和主观个体阶层,且前者可通过后者预测互惠信念进而预测亲社会倾向,但两者对互惠信念和亲社会倾向的预测方向不同。通过小规模抽样的心理测验,构建基于互惠信念的有调节链式中介模型(研究1),并利用2021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21) 进一步验证所构建的模型(研究2)。结果表明,主观家庭阶层通过主观个体阶层与互惠信念的链式中介作用于亲社会倾向路径得到交叉验证,但互惠信念对亲社会倾向预测的方向因互惠信念的类型而存在差异;个体相对剥夺感的调节作用、其它路径两个研究均未得到一致性结果。研究为进一步澄清社会阶层预测亲社会倾向的研究分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30
摘要:总结1例感染鼠伤寒沙门菌伴呕吐患者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消化道隔离、呕吐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照护。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3-09-30
摘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重复性对于科学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在脑电研究文献却极少见到完整的统计检验力报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总结,从而介绍脑电研究中统计检验力分析方法、应用实例以及实验设计、效应幅值、样本量以及试次数量等影响因素,以期为研究者设计和/或预注册研究方案等阶段计算和报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的统计检验力提供参考。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9-29
摘要:建设突发公共事件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在我国应急决策能力体系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调研与系统规划方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需求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系统功能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建设推进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突发公共事件档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路径,发挥档案服务国家应急管理的价值,提升决策效率,促进突发公共事件档案信息资源的跨部门利用与跨区域共享。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8
摘要:目的: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及化疗;常规术后放疗的应用仍有争议。本研究评估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入组2006年-2022年的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按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术后未放疗组(组A)和术后放疗组(组B)。使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总生存率。
结果: 入组66例患者,组A共32例 (48.5%),组B共34例 (51.5%)。术后随访35 (区间12-116) 个月, 26例 (39.4%) 复发。与组A相比,组B的盆腔复发率略低 (12.5% vs 2.9%, p = 0.142),远处转移率略高 (28.1% vs 44.1%, p = 0.177),总复发率相似 (29.4% vs 31.3%, p = 0.871)。组B的宫颈间质浸润≥1/2更常见 (28.0% vs 63.0%, p = 0.012),此类患者(宫颈间质浸润≥1/2)术后放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3.9个月 vs 47.9个月) 和总生存期 (40.7个月 vs 70.0个月) 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p = 0.963, p = 0.636)。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 (HR 9.13, p = 0.005),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未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51.5个月 vs 48.8个月, p = 0.942) 和总生存期 (53.9个月 vs 60.6个月, p = 0.715) 。
研究局限性: 回顾性队列研究,样本量偏小。
结论: 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放疗可改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淋巴脉管间隙受累是术后肿瘤复发的高危因素,但此类患者术后放疗可能并无生存获益。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8
摘要:本文旨在分享关于课程教学与研究生培养的经验。首先,本文前三段介绍开设《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课程的初衷、挑战以及六种备课方式。其次,第四段说明如何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最为适合的表现形式。第五段,反思课程的思政内容以及实践方案。第六段和第七段旨在提供引起学生热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八段和第九段阐述师生相处之道和各自责任。最后,分享了教学相长的三个有趣经验。通过这些经验分享,希望能够为课程教学和研究生培养提供有益的案例分析,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28
摘要:Objective: Liver metastasis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cancer-related death in gastric cancer (GC) patients.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THBS2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liver metastasis of GC and the sensitivity of GC to trastuzumab.
Methods: Sequencing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GC. The THBS2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in GC tissues and GC cell lines,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further assessed, and its roles in the malignant behaviors of GC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up-regulating or down-regulating THBS2 expression. The PTEN and its downstream AKT and FAK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GC aiming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THBS2.
Results: THBS2 express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GC a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gastric tissues,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distal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of GC patients. THBS2 expression also increased in the primary GC cells and human gastric cell line NCI-N87. THBS2 downregulation induced 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MET) and PTEN nuclear translocation, which inhibited the metastasis of GC cells. Carmofur promoted PTEN nuclear translocation, inhibiting the metastases and THBS2 downregulation together with carmofur improved the sensitivity of GC to trastuzumab.
Conclusions: THBS2 is overexpressed in GC tissues of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liver metastases and its over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THBS2 downregulation inhibits the metastases of GC. THBS2 down-regulation and carmofur can be used as a new treatment for the advanced GC with metastases.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工程 提交时间: 2023-09-28
摘要: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涵盖了五个挑战,包括:计算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实践、研究人员偏好、各种合作机会和技术掩盖的成本。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1)建立开放的科学平台和数据仓库,促进数据共享和交流;(2) 加强跨学科协作机制,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数据分析和研究;(3) 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确保数据质量和隐私保护;(4) 利用云计算技术和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5) 投资大数据领域的教育,培养更多人才,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摘要:对416名二(低)、四(中)、六(高)年级(学段)的汉语儿童进行半年追踪,检验了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两类阅读能力(理解与流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低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影响半年后的阅读能力,且字词识别流畅性在快速命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中、高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半年后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字词识别准确性在语素意识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字词识别流畅性的作用仅体现在中学段;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和字词识别流畅性影响到阅读流畅性。结果揭示了在小学不同学段,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与特异性。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为了探究旅游涉入度、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及消费预期的调节作用,以吐鲁番市乡村旅游为切入点,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将游客满意度和恢复性环境感知作为中介变量,消费预期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旅游涉入度与重游意愿两者间存在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 旅游涉入度对恢复性环境感知、游客满意度和重游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恢复性环境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大,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小。(2) 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游客满意度在“旅游涉入度-重游意愿”的结构中有多重链式中介作用。(3) 旅游涉入度、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受消费预期的正调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吐鲁番市游客乡村旅游的重游意愿提供新思路,对当地旅游开发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区域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制定空间发展战略具有理论意义。以甘肃省为例,根据2000、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统计资料,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识别区域空间格局,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形成机制,进而提出空间发展战略。结果表明:甘肃省空间格局分别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和陇东南协同发展区三大分区。区域空间格局形成的演化机制因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2000—2020年人口发展和经济水平对区域空间格局的形成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策调控则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子间的共同交互作用推动甘肃省空间格局的形成。从三大分区层面提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形成“一轴、四圈”、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形成“一核牵引、五极并进”、陇东南协同发展区形成“四极”平行发展的新发展空间思路;省域层面提出“手指形”高质量空间发展战略,促使甘肃省由增长极模式和点-轴模式的发展阶段转向区域网络极核模式。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明晰长时间尺度上贫困时空动态特征和驱动因素,能为接续推进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借鉴。基于1986—2020年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表征,考察甘肃省六盘山片区近35 a贫困的时空演变,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解析驱动因素的长短期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 甘肃省六盘山片区大部分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有提高趋势,这一趋势未来仍会持续。(2) 28个县区收入增速在1994年或2007年存在结构性突变点,这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税费改革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快速城镇化等宏观因素有关。(3) 时间上低收入县区很难跨入高收入县区,空间上热点和冷点区域分布相对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时空依赖,但程度因空间溢出效应而减轻。(4) 长期和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对本地和相邻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是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来源;仅短期来说,人力资本、种植结构、交通设施对本地和更大空间范围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降雨量具有长期正向影响,意味着西北地区暖湿化趋势是一个重要利好。鉴于时空上贫困的强稳定性和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性,原连片特困地区相对贫困治理需要系统考虑政策措施的时空协调性。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加强爱国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以黄河流域17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工具测度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类型结构不均衡,革命传统教育类占比最高,建设成就标志类占比最低。(2) 区域上整体呈集聚型分布,数量差异明显,表现为“上游多中游少,川豫多青宁少”的特征。(3) 核密度呈现以延安市为核心、4个高密度区和2个次高密度区的“氺”字型分布格局。(4) 冷热极化显著,主要以冷点区分布为主,热点区集中于黄河中上游的陕西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的8个城市。(5) 文化环境、人口规模和交通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间格局的强势因素,其中红色旅游资源、文化场馆、人口密度、举办活动、参观人次、客运量是核心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助推黄河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利用多行业金融机构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金融网络进行测度,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中国金融网络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金融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但是金融网络的空间分异程度在缩小。另外,金融网络空间结构具有空间指向性。(2) 影响全国、东部、中西部、核心和边缘地位金融网络发育的因子不同,这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力、关键资源、区位条件和经营成本等不同紧密相关。(3) 择优选择、路径依赖和网络邻近机制是金融网络空间结构形成所遵循的内在机理,在未来经济金融日趋融合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在更大尺度上加强城市之间在金融方面的合作。通过研究中国金融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以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也可以为推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提升城市生态韧性和生态效率,促进二者间协同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目标。以黄河流域57个城市为研究靶区,运用加权求和法、SBM模型研究了2009—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 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上处于波动下降态势,面临较大的生态威胁和环保压力。西安市、郑州市和济南市3个省会城市生态韧性较高,而固原市、定西市、海东市、吕梁市等城市韧性较低。(2)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呈先降后升高的“U”形演化特征。定西市、陇南市、庆阳市、鄂尔多斯市、固原市和洛阳市为生态效率高等类型,生态效率低等类型主要位于中、下游的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内的城市。(3) 生态韧性与效率协调关系与生态效率子系统相似,由不断下滑转向逐步回升。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型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勉强协调型城市有所减少,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协调发展势头显现,但短期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仍较突出。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政策制定、生态韧性和效率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山南宽谷流域是雅鲁藏布江主要宽谷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致使该流域既是严重的土地沙化生态脆弱区,也是重要的沿江经济发展带,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可为未来生态功能提升与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参考。以山南宽谷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值确定了生态安全区并识别生态廊道,构建山南宽谷流域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 山南宽谷流域生态源地面积为1089.68 km2,主要分布于贡嘎县、扎囊县和乃东区内的草场和林区。(2) 在山南宽谷流域内建立了高、较高、中等、较低、低水平生态安全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4.74%、51.24%、10.31%、5.43%、8.28%,不同生态安全区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3) 识别出总长4720.08 km的105条生态廊道,与生态源地、生源点和生态安全区共同构成山南宽谷流域生态安全格局。(4)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建议山南宽谷流域南岸进行适度产业开发,北岸以生态保护为主,并提出构建“一地一场两区四园”的发展格局。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入手,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AT)模型探析了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 甘肃省2000—2020年CO2-e排放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估算为2320.41×104 t;从2018年开始又逐年增加,直至2020年增至2290.69×104 t。(2) 甘肃省农业CO2-e排放结构中,种植业占35%,畜牧业占65%。主要碳排放源中,畜禽胃肠道发酵对农业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化肥和畜禽粪便管理。主要畜禽中,肉牛养殖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绵羊、山羊、奶牛和猪,家禽养殖的贡献最小。(3) 农村人口、农村居民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数量、农业科技投入是影响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影响力指数分别为-0.017、0.026、0.020、0.038、-0.025、0.031、-0.017、0.016。为有效控制农业碳排放,建议在5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努力提高种植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碳汇能力;强化畜牧业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努力降低农业机械对石油的依赖;有效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加大农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图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中国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地开采沉陷对地表土壤扰动强烈,引起地表生态损伤。为了揭示开采沉陷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土壤沉陷物理模型,利用沉陷剖面不同应力区土壤容重数据建立HYDRUS-2D水盐模型,研究土壤蒸发过程中,土壤水分、总盐分、不同溶质离子在不同沉陷应力区随土壤深度和运移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 0~40 cm深度,沉陷拉张作用显著增强土壤蒸发作用,造成挤压区土壤含水率显著大于拉张区,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典型的蒸发过程“三阶段”模式。(2) 沉陷组各应力区土壤总含盐量不但随深度呈现强烈变异,具体表现为20~40 cm、60~80 cm土壤总含盐量相对积聚;而且右侧拉张区总含盐量积聚深度有向下迁移的趋势。(3) 沉陷拉张区Ca2+、SO42-、Mg2+、Cl-离子积聚浓度大于挤压区。Ca2+、SO42-、CO32-土壤离子浓度随深度呈单峰积聚,沉陷拉张区积聚深度均显著下移。(4) HYDRUS-2D水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开采沉陷土壤剖面中的土壤水盐运移。土壤含盐量、含水率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率定结果为平均相对误差(ME)≤0.5,均方根误差(RMSE)≤0.5,决定系数(R2)>0.95,模拟精度满足试验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开展开采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自修复能力提供重要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