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民要术》中的南方因素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史 提交时间: 2023-12-29

    摘要: 北魏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传统农学经典中的经典,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料。该书共十卷,除第十卷标题为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外,言下之意,前九卷所载之内容,当属北魏统治下的所谓中国之物产。因而,《齐民要术》也被认为是反映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的农学著作,即北方农书。但细检书中内容,却发现书中包含有许多非典型性北方因素,如,稻、鱼、竹、橘、莼、莲、芡、芰、菰、菘、姜、杬、越瓜、山石榴(杜鹃花)、水牛等。这些因素除了当时北方环境提供了某种可能的存在外,从地名、稻作技术和鱼类分布等方面都显示出某种南方因素的介入与存在。本文从物产和技术入手,揭示其中的南方农业因素,探讨其进入北方的途径,包括人员往来和文本传播,藉以展示前此相关研究未曾注意的一面,即中国南、北方农业文化交流与技术传播。

  • 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0年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195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科史和专题史的研究。1978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高校研究单元陆续成立,多种学术期刊问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研究工作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史学科在不断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 规划科学技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其中以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为最紧要项目。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提前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经体系初建、全面规划、体制改革、构建国家创新体系4个时期。文章通过回顾史实,探讨各时期科技体制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举措的变化。研究表明,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中国科技体制的重要特征;国家发展的目标与需求、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趋势,是中国科技体制演变的两种主要动力来源。

  • 中国技术:从发明到模仿,再走向创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中国人首先栽培水稻和茶树等作物,发明了丝绸、瓷器和机械时钟等。中国技术在11世纪前后基本上满足了古代农业社会的需求。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技术“换道”发展,即引进和模仿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20世纪30年代前建立了工程科学。20世纪50年代,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在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并努力创新产品。20世纪90年代,将创新视为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决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应研判本国科技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做好科技布局和改革,有效地增强创新能力。

  • 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钻石模型——基于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支持、科技革命的历史分析与前瞻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社会因素以及科学成果涌现时机因素共同导致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演进与更替,五要素钻石模型可给予有效分析。科学与技术关系日益紧密,未来世界科技中心将不只一个,而是呈现出多中心并进、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并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等新特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完善人才政策,营造创新友好的环境,加快世界教育中心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破解发展面临的难题,抢占前沿研究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先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永续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 创新文化的缘起、实践与演进——以中国科学院为例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介绍了创新文化的缘起、内涵、作用与意义,把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等4个方面视为创新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回溯了中国科学院4种创新文化要素的发展情况,指出“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强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价值理念;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是中国科学院的思维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发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是中国科学院的行为规范;科技体制不断创新是中国科学院的制度优势。最后,文章还就中国科学院未来的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 经济与生态双赢格局背景下全球湾区绿色发展模式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指导思想,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格局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引擎的湾区,其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可以兼顾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文章从绿色经济与绿色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区域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并以此为分析框架系统回溯了全球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的绿色发展经验,总结了它们的差异性特征,形成了双赢格局背景下湾区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式,为临海或近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建设,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 中国传统工艺的现代价值与学科建设——《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编撰述要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传统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民生价值、学术价值和现代价值,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不可或缺之举。因此,传统工艺的学科建设成为当前亟待研究与开展的工作。为此,中国科学院于1996年启动了编撰《中国传统工艺全集》这一重大研究项目,经20年的努力,于2017年刊行了第一、二辑的20卷。作为成系列的文献性学术专著,它的出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学术界予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建设。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名全而实不全,于技艺与经济、人文的关系及互动失之过简。因此,有必要修订和扩编。目前,在中国科学院与文化和旅游部的关怀与支持下,《全集》的修订、补编和续编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

  • 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的农业现代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2

    摘要: 摘要:田村三郎(1917-2015),原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自 1957摘要:田村三郎(1917-2015),原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自 1957年以来田村便与中国科学院保持着长久的联系。1978 年以后,更与中国科学院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展开了长期的合作研究,还参与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讨论。本文以田村为案例,利用档案、报刊、传记等文献资料,在回顾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交往与合作研究历程的同时,重点关注田村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论述与实践,并初步探讨田村三郎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的原因。 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区域与全球的互动过程。如何用现代农业去改造传统农业,把东方智慧与西方科学有效结合,将区域的特性和全球化的挑战进行调适,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田村把他对中国农业现状的理解和日本农业的历史经验,运用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之中,构成了本文所谓的“田村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处理诸如农业的全球化及其区域性和共性问题时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