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超丰贫金属拐点星的搜寻与丰度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C超丰贫金属星(CEMP)在老年恒星中的普遍存在使得它成为研究宇宙早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对象,具有不同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特征的CEMP有着不同的起源。不同于已经历挖掘过程的巨星,主序拐点星能很好地在其表层大气保留形成初期的物质,从而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恒星形成化学环境。我们通过LAMOST巡天数据选源并利用Subaru/HDS进行后续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了12颗CEMP主序拐点星,其中有10颗星是首次被分析。与已有的CEMP主序拐点星观测样本相比,我们的样本中包含了更高比例的中子俘获元素不超丰CEMP恒星(CEMP-no星),发生在中等程度C超丰区域,为其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其中6颗CEMP-no星测定了Li丰度,尤其是其中3颗极贫金属星样为探讨[Fe/H]<-3.0的CEMP拐点星Li丰度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观测数据。新增样本验证了CEMP-no星在[Fe/H]~-3.0附近为Li-正常星,与前人结论一致;而新增的两颗CEMP-s星表现出了中等Li丰度,介于之前的较大Li丰度范围,我们的研究为CEMP-s和CEMP-no的分类提供了辅助约束条件。

  • 基于无人机的巴音布鲁克草原甘肃马先蒿多时相提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入侵植物已严重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单一时相的监测与分类,对关键物候期的多时相持续性监测,特别是针对早期物候期监测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入侵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甘肃马先蒿的关键物候期(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结实期)空间分布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1)生长初期(苗期和初花期)的空间分布结果与盛花期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合率,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早期甘肃马先蒿的分布制图;(2)甘肃马先蒿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年际间的空间分布重合率不足15%;(3)在生长季(结实期除外)基于555 nm波段和720 nm波段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重要性最高,其次为可见绿波段。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甘肃马先蒿早期物候期监测的可行性,为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 长期氮添加对天山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遗留效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在全球大气氮沉降逐渐降低的背景下,长期氮添加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遗留效应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在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开展长达16 a的控制实验,探讨了长期氮添加对草原植物群落的遗留效应。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功能性状方面,停止施肥4 a后,高氮处理(N15,15 g N·m-2·a-1)对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的植株高度(+20%)、叶面积(+16%)和比叶面积(+5%)仍存在正向遗留效应,对寒生羊茅(Festuca kryloviana)的植株高度(-23%)和比叶面积(-1.5%)存在负向遗留效应,且寒生羊茅的遗留效应随恢复时间逐渐减弱。(2)群落水平上,长期氮添加对根茎型禾草存在正向遗留效应,对丛生型禾草存在负向遗留效应,进而对群落的盖度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存在显著的正向遗留效应,且遗留效应表现出逐年减小的趋势。N15水平下,群落盖度的增加幅度由32%降低至18%,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幅度由64%降低至44%。(3)土壤化学性质方面,氮添加对土壤全氮含量存在显著的正向遗留效应,对土壤全磷和有机碳含量的遗留效应不显著,而土壤pH的负向遗留效应逐年减弱。N15水平下,2024年土壤pH的抑制效应(-1.4%)较2023年(-3.4%)明显缓解。土壤全磷和有机碳含量与植被特征的相关性较低,4种土壤因子对植被变异的综合解释程度较低。本研究表明,在大气氮沉降降低或停止的背景下,历史氮沉降仍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持续的遗留效应,且部分指标的遗留效应随恢复时间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