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类带来抗旱防洪效益、发电效益、航运效益、养殖等效益的同时,也对河流水文动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径流的调节。基于宜昌站1890-2014年径流数据,综合采用径流集中度、集中期和相位差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径流年内分配以及枯水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宜昌站径流集中度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并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3年以后径流集中度相对于2003年以前下降0.06(下降幅度为12.98%),说明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宜昌站径流在年内分配变得平缓,洪峰被有效削弱,且三峡工程对宜昌站径流集中度减少的贡献率大于葛洲坝水利枢纽(贡献率分别为92.03%和7.97%);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宜昌站径流重心提前8d(集中期从8月9日提前至7月31日);宜昌站进入枯水期的时间提前约20d(三峡大坝建设以前,宜昌站在12月7-11日进入枯水期,建设以后在11月底进入枯水期),水利工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可能导致下游枯水期污染加剧和湿地生境提前缩小,进而影响下游水环境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上述结果定量揭示了水利工程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可为认识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因素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水文调节服务是流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认识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力,对于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洪涝灾害频发的长江流域为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在子流域尺度上研究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利工程密集、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达71%的金沙江和汉江水系各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最强,降雨与径流变异系数差为0.477;农田和人口密集的嘉陵江水系各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最弱,降雨与径流变异系数差为-0.474,其他子流域水文调节服务作用不明显。影响水文调节服务的主要因素是:水库库容、自然植被面积比例、农田面积比例、单位面积人口数,其中:水库库容和自然植被面积比例对水文调节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田面积比例和单位面积人口对水文调节服务的作用正好相反。水库库容对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异质性的贡献最大(58.85%)。上述结果有助于科学认识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空间分异规律,可为制定不同子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提升子流域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8
摘要: 随着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能力的提升及其广泛应用,社会正逐步从传统的人际交互转向融合人际交互、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的多层次互动结构。在人类与LLMs交互日益深入的背景下,研究人类如何感知LLMs成为了重要议题。本研究通过三项研究系统考察人类对LLMs的感知模式。研究一发现,与对人类的感知一致,人类主要通过热情和能力两个维度感知LLMs。然而,在一般情境下,不同于对人类感知中的热情优先,人类在对LLMs的感知中能力优先。研究二探讨了热情和能力在不同态度预测中的优先效应,结果表明,热情与能力均能正向预测人类对LLMs的持续使用意愿和喜爱度,其中能力对持续使用意愿的预测效力更高,而热情对喜爱度的预测效力更高。研究三进一步探索了人类对LLMs与对他人的感知差异,结果显示,人类对LLMs的热情评价与人类无显著差异,但对LLMs的能力评价显著高于人类。本研究为理解人类对LLMs的感知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人工智能的设计优化及人机协作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