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与干旱区应用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准确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实现区域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鉴于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揭示其多维交互与动态变化过程。本文综述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耦合模型方法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通过系统分析法、综合评价法以及机器学习等主要评价方法,揭示其在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并特别探讨了这些方法在干旱区应用时面临的挑战。本文从动态反馈机制、非线性建模能力、数据驱动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了各方法在干旱区应用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探讨了耦合模型的可行性,为解决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多模型集成与数据驱动优化,以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适用性,推动水资源管理从静态评价向动态模拟和精准预测转变,为干旱区乃至全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持。

  • 不同视角下基于InVEST模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以渭河甘肃段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4-1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补偿上限,农户机会成本为补偿下限,先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视角,探讨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差异化补偿标准。再从利益公平分配视角,耦合机会成本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产出,探讨生态补偿净收益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补偿标准。结果表明:①渭河干流甘肃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为146.39-481.98万元km-2 a-1。②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补偿金额13.95-33.55亿元。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要补偿金额12.96-28.35亿元。③各县/区比较,退耕还林净收益麦积区最大,陇西县最小。其生态补偿范围分别为202.23-727.92、96.99-136.53万元km-2 a-1。

  • 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复合反应范式:有效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隐藏信息测试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将知道犯罪相关信息的无罪知情者误判为有罪者, 因此, 需探索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测谎技术。复合反应范式(complex trial protocol, CTP)是一种能有效抵抗反测谎的隐藏信息测试, 但尚未成功用于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本研究设计了可同时测量EPN和P300的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 每个试次的第一部分随机呈现探测刺激或无关刺激, 第二部分随机呈现目标刺激(自己姓名)或非目标刺激(他人姓名), 要求被试在两个部分看到刺激时均做“与我有关”和“与我无关”的反应。结果表明, 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能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 EPN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P300, P300区分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E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