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矿山工程技术 >> 矿山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5-07-17
摘要: 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流域性地质灾害频发多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从区域尺度到单个灾害点的系统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灾害数据库的构建、灾害链模式的判别、动力学与堰塞坝溃决分析以及风险评估。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共识别出175处高风险堵江灾害点,流域性灾害发育。综合考虑灾害点地貌特征、历史灾害事件、滑坡分区及物质组成,提出了五种典型成灾模式。并利用InSAR数据对典型灾害点开展了风险区识别与评估。(2)对2021年色东普沟大规模冰岩崩灾害链事件进行了反演分析,通过地震动信号记录对模型与参数进行校正。结果显示,该事件持续约300秒,最大运动速度约77.2 m/s,流动厚度小于100 m。通过动力学过程与力学特征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灾害链的运动阶段及其相态转化过程。(3)流域性灾害往往导致堵江,进而形成堰塞湖。例如易贡滑坡形成的洪峰流量高达12.4×10⁴ m³/s,相当于易贡藏布季节性洪水流量的36倍,其溃坝洪水对下游工程建设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为灾害模式识别与多阶段灾害链动特征分析提供认识,也为东构造结高山峡谷区灾害调查与整体风险评估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