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是不同科研主体之间围绕特定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的协同研究工作,以实现科研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国际科研合作对促进科研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当前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的现状,为未来进一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论文在界定国际科研合作、科研绩效两个重要概念的基础上,从研究层次、分析指标、分析方法3个维度对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影响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结果/结论]分析发现,目前该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宏观(国家、地区或区域等)、中观(领域或机构、团队等)、微观(科研人员个体)3个层面,通过简单计数类和单一比值类国际科研合作指标以及科研产出数量类、科研产出质量类和h指标类科研绩效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国际科研合作对科研绩效的影响进行探析。未来需加强:科学家层面的研究,拓宽更多科研合作行为的分析;表征科研合作和科研绩效综合类指标的探索;针对性分析模型的创建,并对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量进行控制。
分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提交时间: 2025-07-01
摘要: 通过感知和声学实验,考察汉语母语者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产出、感知副词指向型歧义句的情况。韵律特征在感知与产出汉语副词指向型歧义句时发挥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副词指向型歧义句韵律特征与句子信息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在感知时,汉语母语者能够识别不同句义下韵律模式的变化,并能通过韵律特征解读句子信息;在产出时,能够利用韵律特征表达歧义句的不同句义。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识别副词指向型歧义句不同韵律模式的能力已接近汉语母语者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韵律特征解读句子信息,但总体上难以通过韵律特征对副词指向型歧义句进行合理消歧。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资质过剩感是指个体认为其资质超出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的主观感受。在当前各类组织当中, 资质过剩现象普遍存在, 资质过剩感的影响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 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资质过剩感在个体层面的消极效应, 而对其潜在积极效应的探究略显不足, 并且忽略了对团队层面资质过剩感的关注。为此, 本文将综合组成型方式和汇编型方式来分析和探索团队情境中资质过剩感的构成及其影响效应。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 探究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团队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 其二, 考察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个体工作产出的跨层次积极影响; 其三, 考察在资质过剩感团队差异化条件下, 个体资质过剩感对其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的出入。本文预期将扩展资质过剩感在团队情境中的研究, 更好地指导企业管理实践。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14
摘要: 资质过剩感是指个体认为其资质超出所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的主观感受。在当前各类组织当中,资质过剩现象普遍存在,资质过剩感的影响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资质过剩感在个体层面的消极效应,而对其潜在积极效应的探究略显不足,并且忽略了对团队层面资质过剩感的关注。为此,本文将综合组成型方式和汇编型方式来分析和探索团队情境中资质过剩感的构成及其影响效应。主要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其一,探究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团队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其二,考察团队资质过剩感构成对个体工作产出的跨层次积极影响;其三,考察在资质过剩感团队差异化条件下,个体资质过剩感对其工作产出的积极影响的出入。本文预期将扩展资质过剩感在团队情境中的研究,更好地指导企业管理实践。
分类: 统计学 >> 经济统计学 分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信息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10-12
摘要: RAS法是编制和修订投入产出表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文章在基本RAS法和已有改进RAS法基础上,提出了S-RAS法及其操作步骤。S-RAS法包括矩阵预处理、适用性调整、利用基本RAS法获得目标矩阵、新表形成四大步骤。S-RAS法将RAS法从仅更新中间流量矩阵扩展到整个投入产出表,其中的适用性调整步骤完善了RAS法应用中对隐含条件的必要处理工作。S-RAS法是在完成部门拆分任务的课题过程中提出的,因此,文章用两个部门拆分例子展示了S-RAS法的可应用性。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空间科学任务与其他航天任务的根本不同在于其产出。如果说应用类航天任务的产出是应用和服务,如通信、电视广播、导航、气象预报、海洋预报,资源勘察,以及土地规划和利用等,那么空间科学任务的产出则是对太空和宇宙的新发现和对其自然规律的新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科学知识。因此,判断一个空间科学任务是否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其是否有相应的科学产出。文章以科学产出最大化为牵引,从规划论证到产出评估的空间科学任务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每一个任务阶段和节点,提炼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措施,特别是对如何实施科学产出的评估提出了3条具体建议。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0-07-07
摘要: 学者迁移将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学者迁移是各国和各研究的关注重点,通过系统梳理学者迁移研究问题和现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调研国内外学者迁移研究文献,从学者迁移的界定标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当前迁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从迁移理论研究、迁移研究方法创新、迁移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学者迁移相关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合作是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此研究基于爱思唯尔的 Scopus数据库,从定量数据分析的角度全面揭示“一带一路”区域和沿线国家的整体科研产出态势、国际合作特征、“一带一路”合作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研产出规模差异较大,呈现不均衡分布状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水平差异较大,自主研究论文占比较高,并且大多数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强度较低;中国处于“一带一路”国际科研合作网络的中心位置。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12-05
摘要: 本文探讨了产业层面的冲击如何经过生产网络的传导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并改进了测算生产网络传导效应的方法,该方法不仅拓宽了原方法的适用性,还提高了准确性。本文采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所有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考察了中国生产网络的拓扑结构、加权度的概率分布以及对冲击的传导效应,并识别了传导冲击的关键产业。研究发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生产网络的加权度服从指数分布而不是幂律分布。中国生产网络对冲击的传导效应的均值为0.376,其中约三成的传导效应来自于网络的权重结构。传导冲击的关键产业主要有:钢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融服务业、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供给侧冲击比需求侧冲击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此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减小生产网络的传导效应,从而降低经济的系统性风险。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通过分析 “ 十二五 ” 时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情况、资助项目科研生产力、 科研影响力和竞争力及国际合作情况,有助于反映资助项目成果产出变化趋势、学科结构及特征,可为基 金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 / 过程 ] 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和 InCites 数据库引文统计数据,对比分析市基金 近 10 年的资助情况。[ 结果 / 结论 ] 与 “ 十一五 ” 时期相比,“ 十二五 ” 期间市基金经费投入、申请总量、 资助量均有所增长。高被引论文数由 10 篇增加到 115 篇,热点论文实现了 “ 零 ” 的突破,国际合作论文是 “ 十一五 ” 时期的 5.6 倍。目前市基金资助项目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有可能在市基 金的资助下进一步成长为优势学科。建议后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对论文产出 “ 质 ” 的引 导和评价,提高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基础研究是所有科学技术的理论和知识源头,是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的基础,在国家发展、技术进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美、英、德、法、日五大科技强国为分析对象,以“投入-产出-政策”为分析框架,从科研投入强度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强度的长时序趋势分析,到科研论文产出、科技领域国际权威奖项和诺贝尔科学奖等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情况,再到科技强国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政策与创新政策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看出,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其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长期超过10%。高额的长期稳定基础研究投入,为基础研究重大产出奠定了基石。最后,文章针对我国加强基础研究、建设科技强国提出启示建议。
分类: 管理学 >> 管理计量学 分类: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 系统学 分类: 统计学 >> 经济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1-09-27
摘要: 经济发展进步使得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复杂度指数可以反映经济及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水平。文章修正了一种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经济复杂度指数,并用于分析一个地区的产业部门及经济总体技术进步水平。实证结果表明,修正过的复杂度指数能很好地表达经济及产业部门的经济技术进步水平,比修正前的计算公式更合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信息搜索不仅是信息获取过程,还可以被视为用户的自我学习过程。在学习型搜索情境下,探究搜索过程中的笔记记录这一信息使用行为对学习产出的影响,同时关注用户的笔记记录行为特征以及搜索情境对笔记记录行为的影响。[方法/过程]使用实验法收集数据,采用编码分析、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对笔记记录特征进行剖析,运用差异性检验对笔记记录与搜索情境、学习产出的关联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识别出三种笔记记录模式: "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 "精细采集-线性结构型"和"自由结构型"。其中,拥有更多先验知识的用户倾向于采取"粗略采集-线性结构型"的记录模式,但这种模式可能会导致更差的学习效率。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搜索即学习"相关研究中对信息使用行为的有限探索,启发各类信息搜索系统从支持用户自我学习的角度进行设计和优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 [目的/ 意义]空间科学计量学已成为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空间科学计量学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梳 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学者进行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过程]在对空间科学计量学概念辨析的基础上, 梳理了空间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有关可视化实践的内容。[结果/ 结论]发现当前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多是基 于科学信息的地理位置属性,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网络分析方法、模型构建和统计学方法、多指标构建方法开展科学合 作、科研产出和知识流动等的研究。揭示了空间科学计量学研究仍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理论研究体系、方法适用性与 效用性研究、数据分析来源和数据获取的准确性等多个方面。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1-06-30
摘要: 通过文献调查法分析挪威模型在科研经费分配和刺激科研产出方面的作用 以及我国在科研经费分配管理和实践中的问题,经过对比分析,产生了关于将挪 威模型基于量化指标的科研资金分配模式应用于中国的思考,在其必要性、可能 性和机遇方面做了进一步的介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2002—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延长表综合分析山西省产业发展状况,根据山西省的产业发展特征,将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行业进行了归并,运用投入产出指标对山西的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跟踪描述并采用扩散感应系数以及扩散能力系数跟踪经济发展中关键产业的变化规律,采用熵指数测算山西省的产业多元化程度,定量跟踪和评价山西产业多元化发展进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山西省投入产出关联图,直观地考察山西省的产业关联及产业发展集合。结果显示:山西省2002—2015年产业多元化进程受阻,2015年形成了两个重要的产业集合,一个是以煤炭资源业为中心,一个以建筑业为中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6-01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系统分析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要在深刻认识科技强国格局的新变化以及准确判断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基础、潜力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和推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目标任务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任务和发展路径,顶层设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重大创新产出导向,打牢基础、补齐短板、紧抓尖端,加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25
摘要: 提高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是降低农业用水规模、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20年面板数据,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投入指标,粮食生产灰水足迹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三阶段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测算技术进步条件下粮食生产用水的回弹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结构、灌溉技术和氮肥施用量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影响显著;不同粮食生产水足迹、灰水足迹存在显著差异;灰水足迹平均增长速度排名为:中部>东部>西部。(2)外部环境对中国粮食生产用水绿色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剔除环境因素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下降0.147,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下降0.018、0.250;粮食生产用水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优化阶段,其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变化。(3)技术作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粮食生产用水回弹效应的变化节奏。除东部地区2017年粮食生产用水未产生回弹效应外,其他年份均存在回弹效应,农业节水技术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建议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优化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推动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从而减轻水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对新疆区域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进行分析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为了解新疆区域生态经济投入效益的变化趋势,本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模型分别对2001—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新疆区域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水平较低,且各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存在明显的差距,但各地州市的效益值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2)各地州市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资源要素的投入松弛,包括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费量以及用水总量的投入松弛。(3)新疆各地区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全部得到了改善,平均每年上升9.1 %,且其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此外,宏观政策调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经济投入效益产生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分类指导,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加快绿色发展。(2)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