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9-0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外泌体是细胞内源性囊泡样生物纳米级膜结构,直径大小在40-100 nm之间,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分泌释放。外泌体具有许多功能,如蛋白质、mRNA、miRNA和脂类的细胞间运输和传递,以及抗原递呈,还可能具有致癌的能力。肿瘤细胞所分泌释放的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迁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从肿瘤外泌体中寻找特异性标志物已成为肿瘤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方向,对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研究和诊断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基于PEG6000富集精液来源的提取及鉴定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1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介绍PEG6000富集精液来源外泌体的提取和鉴定方法,为精液外泌体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选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检验中心6名正常志愿者精液,经8% PEG6000富集并多步离心结合超速离心方法获取提取物,然后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其大小,蛋白印迹法检测其蛋白组成成分。结果 提取物呈类圆形、椭圆形囊泡,质膜完整,大小约为30~150 nm,内部含有低电子密度物质,均阳性表达CD63、ALIX、TSG101蛋白,且不含精子细胞内质网Calnexin蛋白。结论 经过对提取物的形态、大小以及其蛋白成分分析证实所提取到的物质为精液来源的外泌体,为后续开展精液外泌体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 与自噬体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2-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由细胞内相互联系的膜状细胞器组成,包括外泌体的生成和自噬过程,对应激反应和维持细胞内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外泌体是含有蛋白质与核酸内容物的多泡体分泌到体外形成的胞外囊泡,而自噬是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研究发现,外泌体的生成和自噬之间有着共同的分子机制,二者存在实质性的交互通讯。本文对外泌体的生成和自噬的过程,包括二者与溶酶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动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外泌体是指不同类型细胞分泌的由磷脂双分子层膜包裹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形成的囊泡结构,能够在细胞间转运蛋白质、脂质和核酸,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有力载体。外泌体天然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和乳汁,为其广泛调控机体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基础。目前,外泌体在人类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研究已非常广泛,但其对动物生理病理调控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大量存在于各种哺乳动物的乳中,通过其内含miRNAs为幼畜提供免疫保护。因此,本文综述了外泌体的生成和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分离鉴定的方法,以期为其在畜牧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纳米颗粒和靶向载药系统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遇与挑战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慢性聚集并阻塞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导致严重的狭窄和血运障碍,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因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几种纳米靶向颗粒(系统)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代表性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对其靶向性进行分析并概述纳米药物的益处和内在挑战。尽管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挑战,但是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治疗的前景广阔,并有望将其更多地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 乳腺癌胞外膜泡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肿瘤来源的胞外膜泡内含各种癌症相关的分子,如过表达的癌蛋白、糖蛋白、信使RNA、各种非编码RNA和DNA片段。这些内容物与乳腺癌表型特征传递密切相关,如乳腺癌的耐药性,增强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和介导抗肿瘤免疫。因此,肿瘤来源的胞外膜泡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循环的肿瘤细胞不同的是体液中胞外膜泡异常丰富。相对于与循环系统中的分子标记物,胞外膜泡可以保护泡内分子标记并防止其降解。同时胞外膜泡还携带有特定表型乳腺癌的分子标签。本文总结了关于胞外膜泡作为乳腺癌标记物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基于胞外膜泡的标记物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关于乳腺癌的胞外膜泡促癌效应的最新发现并提出阻断胞外膜泡介导的信号通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 健康成人24h 尿液细胞外囊泡定量及大小分布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观察健康成人24 h尿液细胞外囊泡(uEVs)数量、大小分布及个体间差异。方法 利用液压透析滤过法分离9名健康成年人24 h uEVs,通过western blot (WB)和透射电镜(TEM)技术验证uEVs的分离效果,应用BCA蛋白定量法及纳米微粒跟踪分析技术分别对富集的uEVs样品进行蛋白定量测定和囊泡数量及大小分布的分析。结果 TEM下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囊泡。WB技术检测到外泌体的标记物—人肿瘤易感基因(TSG101)。9名健康成人24 h尿液分离的uEVs样品蛋白定量范围为132.50~760.70 ng/mL。纳米微粒跟踪分析技术检测结果显示24 h uEVs数量为(3.56~5.12)×10 12 个,CV=14.23%。24 h分泌的uEVs中,直径在<40 nm范围内的囊泡占所检测到的总囊泡数的0.04~0.69%,数量为(1.80~26.49)×109 个;符合外泌体直径范围(40~100 nm)的囊泡占总囊泡数的22.07%~42.08%,数量为(1.00~1.77)×1012 个。符合微囊泡直径范围(100~1000 nm)的囊泡约占总囊泡数的57.88%~77.85%,数量为(2.09~3.86)×1012 个。结论 新型液压透析滤过法能高效、便捷地实现大样本尿液uEVs的分离。健康成人分泌的24 h uEVs个体间差异较小,是uEVs相关研究较理想的标本来源。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中的关键基因,通过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互相作用网络,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联合CAD患者外泌体(Exosome)差异表达基因推测EAT来源外泌体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验证,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探讨EAT在CAD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64554、GSE120774数据集,根据临床信息将心外膜脂肪组织的测序数据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利用R语言及相关软件包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获取CAD患者与对照组EAT间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以评估所选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可能参与其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GSE64554数据集中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获取同冠心病表型相关的基因模块,将所获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模块内Hub基因取交集获得关键基因,同时通过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EAT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通过exoRbase数据库获取CA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液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CAD患者同健康对照组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CAD患者同健康对照组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区交集,将其作为CAD的诊断治疗标记物并收集临床样本通过rt-qPCR对其进行验证。对所选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和Metascape富集分析。结果:获得心外膜脂肪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1511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956个,表达下调的基因555个。构建EAT组织表达谱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获得同CAD表型相关的模块,将模块内Hub基因与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获得EAT在CAD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DDX47、FEM1C、NOL11、SRP54、ABI1、PATL1、BNIP2、 C1orf159、CHCHD4。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CAD患者EAT中幼稚CD4+ T细胞丰度升高而静息树突状细胞表达丰度减低(P < 0.05)。获得CAD患者外泌体差异基因1658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27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380个,将所获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与外泌体间差异表达基因交集,共获得129个基因,选取表达丰度较高的BPI、BIRC5、CXCL12、RNASE1、F2R作为CAD患者潜在诊断治疗标记物,并同过rt-qPCR进行验证。GO/KEGG富集分析表明EAT间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质基质、MHC蛋白复合物、RNA降解、抗原加工和呈递等,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Cytohubba插件MCC算法获得连接度最高的基因RPS27A。Metascape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对DNA损伤刺激反应、RNA代谢、调节细胞对压力的反应、适应性免疫系统等,TRRUST数据库预测CIITA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了EAT间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结论:(1)心外膜脂肪组织可能通过促炎和免疫途径参与CAD的发生发展,DDX47、FEM1C、NOL11、SRP54、ABI1、PATL1、BNIP2、C1orf159、CHCHD4、RPS27A可能作为关键基因并发挥重要作用。(2)CAD患者EAT中幼稚CD4+ T细胞丰度升高而静息树突状细胞表达丰度减低。(3)BPI、BIRC5、CXCL12、RNASE1、F2R可能由心外膜脂肪组织分泌并可作为CAD的诊断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