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2501例调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2013年和2014年女性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该地区宫颈癌的预防和疫苗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荧光PCR分型定性检测方法,对2501例来院就诊的女性患者或体检者宫颈分泌物中的13种高危型HPV特异性DNA核酸片段进行检测。结果 2013年和2014年高危型HPV总感染率分别为14.85%(146/983)、14.56%(221/15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839)。各年内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16,P=0.572;χ2=6.494,P=0.165)。2013年和2014年HPV亚型的总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2,P=0.452),2013年各亚型感染频次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HPV52、16、58、56、39、51、68、59、31、35、18、33、45型,而2014年为HPV52、16、58、68、18、51、56、39、31、33、59、35、45型。结论 广州地区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各年龄段女性均应定期进行高危型HPV筛查,以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开发新的多价疫苗或通用疫苗预防HPV感染,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 新疆精神障碍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精神障碍在人群中已越来越常见,然而新疆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不完善。目的 通过了解新疆北疆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常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并同南疆地区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与对比,得出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疆五个地区(市)3853名居民,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为诊断标准进行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组间患病率差异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类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1)新疆北疆地区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71%,年龄调整率为10.07%;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69%,年龄调整率为9.90%;(2)女性、文盲、25~34岁人群患心境障碍的风险较高;女性、65岁人群患焦虑障碍的风险较高;农村、未婚、文盲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较高;文盲人群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风险较高;未婚、文盲人群患精神发育迟滞的风险较高;(3)南北疆地区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之间无差异。结论 新疆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69%,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北疆地区女性、农村、低学历以及未婚群体为患各类精神障碍的主要人群。

  • 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对于新发慢性肾病发病风险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全球人群疾病负担报告显示:心房颤动与慢性肾病(CKD)成为了近20年增长最快的死亡原因之一。心肾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心房颤动可能增加新发慢性肾病的发病风险,但目前国内外对心房颤动增加新发慢性肾病发病风险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心房颤动(房颤)是否增加新发慢性肾病(CKD)发病风险。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6月01日至2010年10月30日期间参加河北省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人群(n=135168,年龄18-98岁),排除资料缺失者和CKD病史19883人,既往罹患心脑血管病史者、恶性肿瘤、随访期间发生房颤者4430人、最终110855人纳入研究,按是否罹患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患者368人,非房颤者110487人。随访每年1次,最后随访日期是2020年12月31日,中位数随访13.46(9.70,14.05)年,终点事件是新发CKD。统计分析房颤对新发CKD发病风险是否有影响。结果 (1) 房颤组368人,年龄(63.4310.61)岁,男性338人(91.85%);非房颤组110487人,年龄(49.0412.92),男性88288人(79.91%);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在年龄(岁)、性别(男性)、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凭)、酒精摄入、进行体育锻炼、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服用降糖药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房颤组新发CKD 95人,累积发病率30.40%;非房颤组110487人,新发CKD 22725人,累积发病率21.77%,两组累计发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4.30,P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记忆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28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记忆形成与维护的心理机制。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集体记忆形成的心理机制。 [结果]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聚焦于既存的记忆,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局限]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不足,对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敏感性不够。 [结论] 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拓展视野,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 集体记忆;对话;流行病学;交流记忆;文化记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共同构成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若不进行有效干预,可逐渐恶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并可能在将来成为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危害日趋显著。本文在进行大量资料搜集与文献阅读后,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性别、地区等方面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激素、环境等危险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预防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 2014—2021 年河北省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5-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GDM 不仅增加了母体子痫前期、2 型糖尿病等近远期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的发生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的 探讨河北省产妇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 20142021 年河北省妇幼保健中心提供的来自孕产妇监测信息系统(22 家监测医院)中的住院分娩信息,收集资料包括孕产妇分娩医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分娩季节、本次妊娠期并发症以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体质量及是否入住 NICU 等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入选 366 212 例产妇,其中诊断 GDM 者 25 995 例,患病率为7.1%。20142021 年河北省产妇 GDM 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趋势 =6 921.4,P<0.001);高龄产妇 GDM 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趋势 =779.0,P<0.001);城市产妇 GDM 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趋势 =5 057.1,P<0.001)。河北省不同地区 GDM 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 919.785,P<0.001)。20142021 年河北省城市产妇 GDM患病率为 10.6%(19 200/180 369),高于农村产妇的 3.7%(6 795/185 843)(2=6 779.019,P<0.001)。20142021年河北省一级医院产妇 GDM 患病率为 0.7%(34/4731),二级医院产妇 GDM 患病率为 3.7%(6 733/180 923),三级医院产妇 GDM 患病率为 10.6%(19 228/180 558),不同等级医院产妇 GDM 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 872.8,P<0.0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妊娠次数、产次、产检次数者 GDM 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18~35、35~40、 40 岁产妇 GDM 患病率均高于 <18 岁产妇(P<0.05),35~40、 40 岁产妇 GDM 患病率均高于 18~35 岁产妇(P<0.05);大学及以上学历产妇 GDM 患病率均高于高中及初中、小学及以下产妇(P<0.05);妊娠次数多的产妇 GDM 患病率高于 1 次妊娠者;经产妇 GDM 患病率高于初产妇(P<0.05);产检次数 8 次产妇GDM 患病率高于产检次数 <8 次的产妇(P<0.05)。20142021 年河北省春季(3~5 月)产妇 GDM 患病率为 7.27%(6 583/90 546),夏季(6~8 月)为 6.95%(6 360/91 521),秋季(9~11 月)为 7.08%(6 632/93 729),冬季(12~ 次年 2 月)为 7.10%(6 420/90 416),不同季节的产妇 GDM 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35,P<0.05)。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宫缩乏力、分娩方式、巨大儿的产妇 GDM 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2021 年河北省产妇GDM 患病率为 7.1%,且 GDM 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高龄、城市、高学历、多次妊娠、经产妇产妇 GDM 患病率增加。GDM 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需持续重视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规范管理和治疗。

  • 343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与自我护理意识差异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南疆小海子垦区唯一的市级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合并症情况分析,了解本垦区民族、性别中合并症的差异性,并探讨以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差异。方法 收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43 例住院患者合并症资料,并调查维汉两族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识别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其构成比差异性。结果 (1)合并陈旧性肺结核:维汉两族在性别方面比较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其中维族男女发病率差异性更大(P<0.01,OR=0.883);(2)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汉族男女发病率均比维族高,其中两族间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2型糖尿病:民族内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但汉族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同性别比较:维族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汉族女性(P<0.01);(4)维汉两族的自我护理意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汉族明显高于维族(61.4% vs 33.3%,P=0.000);民族内比较显示维族患者无护理意识率明显高于有意识率(P=0.000),而汉族患者有无自我护理意识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结论维汉两族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2型糖尿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符合疾病的区域性、饮食及生活习惯等规律;维族慢支患者在稳定期的自我护理意识较弱,这与该地区慢支急性发作频率较高有密切联系。

  • 1990—2021年中国与全球老年1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4-0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1型糖尿病(T1DM)好发于青少年群体,这使得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此,对老年T1DM的关注与研究相对不足,导致这一群体的疾病负担数据存在一定空白,亟待填补。目的 分析1990—2021年老年1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和未来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整理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库中1990—2021年全球、中国及5个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老年(年龄≥60岁)T1DM的发病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负担数据。以GBD2021标准人口为参照,采用直接标准化法计算老年T1DM人群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准化DALYs率。疾病负担的趋势改变采用Joinpoint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表示。基于患者年龄和性别进行疾病负担的亚组分析,采用三因素分解方法分析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改变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变化的相对影响。使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2040年老年T1DM的疾病负担趋势。结果 2021年全球、中国老年T1DM总体发病数分别为42330人、3049人,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199.47%和427.50%。2021年全球、中国老年T1DM总体DALYs数分别为659117人年、57663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91.80%和78.25%。全球、中国老年T1DM患者年龄标准化DALYs率从1990—2021年整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球、中国、5个SDI地区老年T1DM患者发病数占比最高的是60~64岁组。中国60~64岁组患者的发病数占比(27.91%)介于高-中SDI区(26.01%)和中SDI地区(30.26%)之间,但中国60~64岁T1DM患者的DALYs数占比(24.06%)却低于其他所有地区。此外,中国60~69岁患者发病数占其全部老年患者的53.51%,DALYs数占其全部老年患者的55.25%。导致中国老年T1DM发病数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增长,贡献度为58.34%。人口增长也是中国老年T1DM患者DALYs数增加的决定性因素,贡献度高达178.96%。预计2022—2040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1DM患者总体、男性和女性的发病数和DALYs数将呈上升趋势,且中国女性T1DM患者的DALYs数改变趋势较男性更加平缓。结论 全球和中国老年T1DM的发病和DALYs负担仍然沉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干预策略,以积极应对这一严重的健康挑战。

  • 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调查与未来趋势预测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性及中国国内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明确与之相关的疾病负担迫在眉睫。目的 分析1990年到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公共卫生和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从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2021,提取并整理1990—2021年间全球与中国60岁及以上T2DM患者的发病和死亡负担数据。以GBD2021标准人口为基础,估算60岁及以上T2DM群体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评估疾病负担的趋势变化。基于年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利用分解分析方法探讨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改变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改变的相对影响。使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年至2035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 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数分别为6047049例和800764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78.68%和220.28%。从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AAPC=1.21%,P<0.001),但中国的整体上升趋势却无统计学意义(AAPC=0.29%,P=0.189)。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T2DM的死亡数分别为1304150例和149972例,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加164.68%和197.98%。1990—2021年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整体上呈上升趋势(AAPC=0.32%,P<0.001),但中国的趋势却相对平稳(AAPC=0.01%,P=0.922)。此外,全球与中国在1990年和2021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为女性高于男性,且60~64岁组在2021年的发病数中占比最高,70~74岁组在死亡数中占比最高。分解分析发现人口增长是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发病数和死亡数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分析表明2022年至2035年全球老年T2DM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以及中国的死亡数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结论 全球和中国老年T2DM的发病和死亡负担依然沉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制订更加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防控策略,从而为减少老年T2DM的基本负担发挥积极作用。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关于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已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在不断增加,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 原发性肝癌的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详述了目前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情况、人群归因分值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本文通过检索PubMed、Webof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仍是原发性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治疗,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但代谢性因素如糖尿病、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引起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正逐步上升;吸烟、饮酒等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可为制订原发性肝癌防控措施提供切实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 中国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空间分布及聚集性特征,为优化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及时空聚集性分析方法对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的监测数据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确定疫情防控的季节和重点地区。结果 2008—2018年中国肠道传染病累计报告3 220 480例,年均发病率为7.25/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伤寒和副伤寒、痢疾发病高峰为5—10月,病毒性肝炎无明显季节性规律。肠道传染病呈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分布,西南地区为伤寒和副伤寒高发病率聚集区,西北内陆为病毒性肝炎高发病率聚集区,京津两地为痢疾高发病率聚集区。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三类肠道传染病均呈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伤寒和副伤寒Ⅰ类聚集区域在云南,时间为2009—2013年;病毒性肝炎Ⅰ类聚集区分布在以西藏为中心的9个地区,时间为2008—2011年;痢疾Ⅰ类聚集区域在北京和天津,时间为2008—2012年。结论 中国肠道传染病发病明显下降,防制效果显著,且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建议以此为指导,确定重点防控区域,根据不同聚集模式制定防控策略。

  • 社区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且有因果关系的独立危险因素。广东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亟须分析其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具体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对血脂异常进行预防和控制。目的调查广州市越秀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重要变量完整的41469名65岁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健康体检数据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BMI和血脂水平等流行病学特征,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的变化关系。结果41469例老年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3.65%(22247/41469),标化患病率为53.89%。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21.43%(8887/41469),标化患病率为21.57%;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16.50%(6843/41469),标化患病率为16.53%;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14.51%(6017/41469),标化患病率为14.6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3.80%(1577/41469),标化患病率为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BMI、锻炼情况均是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低年龄组和高BMI为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CS拟合结果显示,老年居民的年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非线性关系;随年龄的增长,老年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BMI下,OR显著上升,而在高BMI下,OR稍微下降。结论广州市越秀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65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该老年群体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随着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示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应重点关注老年群体血脂异常的特定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

  • 广州市越秀区社区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1-2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且有因果关系的独立危险因素,广东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亟需分析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具体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对血脂异常进行预防和控制。目的 调查广州市越秀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重要变量完整的41469例65岁老年居民为对象,利用2020年健康体检数据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BMI和血脂水平等流行病学特征,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的变化关系。结果 共纳入41469名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53.65%,标化患病率为53.89%。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21.43%、16.50%、14.51%和3.80%,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57%、16.53%、14.61%、3.78%。单因素c2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锻炼情况和BMI是血脂异常患病的影响因素(P

  • 川东北儿童非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自COVID-19疫情解封后,来自疾控监测及儿科临床的数据均提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行情况较既往有所变化,区域性流行情况的统计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治具有指向性意义,川东北地区目前尚较少见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的大样本分析。目的 了解疫情解封后四川省东北3个地区(巴中、南充、广安)儿童13种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12-07—2024-06-30在巴中市中心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1577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样本,其中男8707例(55.2%)、女7065例(44.8%);按年龄段分为4组:婴儿组(0.05)。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613,P<0.001);13种病原体中除冠状病毒外,不同年龄组其余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秋、冬季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584,P<0.001);其中冬季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80.0%),春季样本病原体总检出率最低(72.3%)。结论 在COVID-19疫情解封后的18个月内,川东北3个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且各地区流行情况不同。13种病原体中除冠状病毒外,不同性别间其余病原体检出率无差异,但年龄和季节分组间存在差异;COVID-19对其他病原体的流行产生一定影响。

  • 贵州省40~60岁女性尿失禁的调查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尿失禁好发于 40~60 岁女性,其对女性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可造成严重影响。目的 了解贵州省 40~60 岁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尿失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 2022 年 6 月2023 年 1 月,选取贵州省 7 个地区 10 家医院行健康体检的 40~60 岁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分别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女性下尿路症状问卷量表(ICIQ-FLUTS)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测定研究对象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水平,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制定的诊断标准,判断不同类型尿失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尿失禁类型和尿失禁的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共发放问卷 3 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 966 份,有效回收率为 98.80%。2 966 名研究对象中,尿失禁的患病率为 33.41%,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20.09%,急迫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2.00%,混合性尿失禁患病率为 11.36%。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月经情况、产次、盆腔器官脱垂史、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盆腔手术史、流产次数、新生儿体质量是急迫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腰围、慢性盆腔疼痛史、盆腔器官脱垂史、会阴裂伤是混合性尿失禁的影响因素(P<0.05)。混合性尿失禁患者 I-QoL 总分、行为限制得分、心理影响得分、社会活动障碍得分均低于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P<0.05);重度尿失禁患者 I-QoL 总分、行为限制得分、心理影响得分、社会活动障碍得分均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结论 贵州省 40~60 岁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较高,为 33.41%,不同类型尿失禁的影响因素不同,混合性尿失禁和重度尿失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为该人群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8-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 CVD 现患人数 3.3 亿,其中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CHD)1 139 万,心力衰竭(HF)890 万,肺源性心脏病 500 万,心房颤动 487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 530 万,高血压 2.45 亿。2021 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 764.98 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 15.36%,其中 CVD 1 487.23 万人次,占 8.26%,脑血管病1 277.75 万人次,占 7.10%。CVD 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 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3》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提交时间: 2024-08-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 CVD 现患人数 3.3 亿,其中卒中 1 300 万,冠心病(CHD)1 139 万,心力衰竭(HF)890 万,肺源性心脏病 500 万,心房颤动 487 万,风湿性心脏病 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 200 万,外周动脉疾病(PAD)4 530 万,高血压 2.45 亿。2021 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2 764.98 万,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包括所有住院病种)的 15.36%,其中 CVD 1 487.23 万人次,占 8.26%,脑血管病1 277.75 万人次,占 7.10%。CVD 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仍在加重,CVD 防治的拐点尚未到来。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存在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中国CVD负担持续加重。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仍居首位。2020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2020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合计为2709.01亿元。CVD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总的来说,我国应从已病和未病双重着手,既要做好CVD的二级预防治疗,还应进一步强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调节危险因素的上游治疗,并注重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优先次序,以期更早地迎来CVD防治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