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02
摘要: 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深处,与情绪和内感受等多种心理功能有关。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连接异常,表明了脑岛在成瘾中的作用,刺激脑岛区域干预成瘾的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对脑岛进行精细分割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考察脑岛在成瘾中的具体作用,并挖掘不同成瘾类型的共性和特性,以便更好开展基于脑的成瘾干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9-08
摘要: 采用纵向追踪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考察正念对个体面临不同社会距离的人际冲突情境中的智慧(智慧推理与思维)表现影响及脑机制。结果显示,个体面临不同社会距离的人际冲突具有智慧表现差异(预实验),但特质正念(研究1)与正念干预(研究2)皆能够正向影响个体面临重要他人(相比陌生他人)的人际冲突情境时的智慧表现,且正念干预可消除了个体面临重要他人和陌生他人人际冲突时的智慧表现差异,其中正念所激活的与背外侧前额叶(DLPFC)、颞顶联合区(TPJ)相关通道的血氧浓度为其潜在的脑机制。综上,研究为正念作为破解当局者迷的手段提供了行为与认知神经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尊稳定性(自尊在短期内波动的幅度)是一种具有重要心理功能的人格特质, 它既不同于自尊水平, 也区别于情境性自尊, 但在理论和测量上却与后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 由于目前人们对于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知之甚少, 所以并不清楚它与自尊水平在生理机制上的关系是什么, 更不了解它会如何调节情境性自尊。鉴于此, 本研究计划将自尊稳定性、自尊水平和情境性自尊置于整合的认知神经加工模型(神经内分泌-脑-行为)之中, 通过融合心理测量、脑成像与应激诱发等多种技术指标, 力争全方位、多角度揭示自尊稳定性的认知神经机制, 及其与自尊水平、情境性自尊间的区别和联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跨期决策是指人们对时间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 进而做出评价与选择, 其研究主要围绕时间折扣, 是指与当前或近期的损益相比, 人们赋予未来损益更小的权重。虽然有争议, 但Mischel等人很早就通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证明了延迟满足能力越强的儿童有着更高的学业成就。延迟满足与跨期决策都是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的决策。研究者通过脑成像技术发现了成人大脑内支持跨期决策的三个神经网络系统, 但关于儿童的研究鲜有报道。这三大脑网络系统都位于额叶皮层, 该皮层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快速发育。通过采用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实验设计, 对处于跨期决策发展关键期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人群进行测查和追踪; 借助神经影像技术, 考察跨期决策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 整合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 构建可以预测跨期决策能力的脑影像指标。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8-28
摘要: 无损的功能性磁共振脑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技术已经成为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然而,全球不同实验室在 fMRI 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流程上存在一定的分歧,限制了脑科学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国际脑科学家联合推出了脑成像数据存储的标准化框架(Brain Imaging Data Structure, BIDS),以及能够处理以 BIDS格式整理的数据的应用程序(BIDS APP)。本文首先概述了 BIDS 以及 BIDS APP 的处理流程,然后讨论了由于对 BIDS 数据预处理技术的选择不同所导致的不同的后续统计分析流程。面对新兴的 BIDS 程序和技术,未来的脑成像研究者需要考虑如何将其与传统的 fMRI 统计软件合理搭配以期达到更好的统计力度。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许多行业的决策者必须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做出选择与判断。睡眠剥夺是睡眠不足的实验室模型, 被证明能显著影响风险决策, 但内在机制不明。基于前人研究基础提出假设模型, 即睡眠剥夺通过影响个体的反馈加工、风险感知、抑制控制、决策理性, 进而影响风险决策。拟通过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采用简单赌博任务、概率折扣任务、双选择Oddball任务等研究范式, 对比睡眠剥夺前后被试在执行上述实验任务时的行为差异, 同时比较执行控制网络、奖赏网络等脑功能网络连接强度, 以及任务诱发的FRN等脑电成分在睡眠剥夺前后的变化, 进而论证上述反应被试反馈加工等心理过程的行为-脑电-脑成像指标的变化与睡眠剥夺后被试风险决策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将科学地解释睡眠剥夺影响风险决策的内在机制, 为进一步探讨如何规避睡眠不足导致的决策失误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基于近红外脑成像的超扫描技术, 考察了责任共担(即共同承担决策结果)对个体(专家和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即互动决策后个体的能力提升)的影响及脑机制。结果显示, 相比于非责任共担, 责任共担条件下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更高, 其与互动同伴在额极区域存在增强的脑间活动同步性; 并且, 额极的脑间活动同步性可预测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综上, 责任共担可以有效促进新手的互动决策获益, 额极脑间活动同步性可能是潜在的脑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对各种群体的多种认知功能均具有促进作用, 而相关的生理机制也在不同水平得到研究。在微观水平, 体育锻炼有利于脑细胞的营养供给和能量代谢, 并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触生成。在宏观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提升海马和小脑等脑结构的体积, 还影响脑区激活水平和脑区间功能连接。值得注意的是, 体育锻炼对认知的促进效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个体差异、时间, 以及体育锻炼和认知刺激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影响因素也为在两个水平上系统地阐明体育锻炼促进认知的脑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7-03-23
摘要: 摘要: 目的 介绍“中国彩巢计划:成长在中国(Chinese Color Nest Project – CCNP: Growing Up in China 2013-2022)”大型学龄儿童青少年脑与行为生长曲线项目。 方法 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步地开展毕生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行为与脑影像样本积累,未来十年 CCNP 将基于加速纵向实验设计方法,建立中国人脑毕生发展的常模轨线。 结果 作为“彩巢”计划的脑发育项目,devCCNP 已经完成对重庆北碚区 192 名健康儿童青少年(6-18 岁)的 5 年追踪。 结论 devCCNP就实验设计、样本采集策略、数据获取和存储、初步结果和数据共享等方面都说明本计划具备长期实施的可行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分类: 心理学 >> 生理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分类: 其他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 音乐情绪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研究发现,共情能力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共情如何影响音乐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尚不明晰,产生情绪结果是基本情绪还是审美情绪仍有争议,并且以往研究鲜有将维度和离散模型同时纳入情绪测量。而揭示音乐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与其结果对音乐的教育、审美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中国民族音乐(琵琶音乐)为例,筛选出高、低共情组共49名被试,使用fNIRS技术,深入研究共情影响音乐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并采用情绪的三维(效价、唤醒度、紧张度)和分类(6种基本情绪、9种审美情绪)模型测量其情绪结果。行为结果显示,高共情组比低共情组情绪唤醒度更强,产生更多的基本和审美情绪。近红外结果显示,与低共情组相比,高共情组在前运动皮层和高级认知加工脑区(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有更强的激活。研究表明:1)共情差异影响个体音乐情绪反应的心理过程,体现在自下而上的具身模仿与自上而下的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2)共情差异影响个体音乐情绪反应的结果,体现在情绪的丰富和强烈程度的不同。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 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 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 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 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 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 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 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 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 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 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 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 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