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40~65 岁人群睡眠效率与异常关联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中老年人的睡眠效率(SE)降低可能影响其血脂代谢,需进一步深入分析。目的 分析40~65岁人群 SE 与不同血脂指标间的关联,探讨中心性肥胖在SE与血脂关联间的中介作用,为探讨SE导致血脂异常的途径及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 3—11 月对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三部分。通过有向无环图(DAG)识别 SE与血脂异常的关联上所需要调整的最小控制变量集为: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家庭收入、运动及文化程度。采用非条件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 SE 与不同血脂异常指标间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 1 095 名调查对象,根据血脂异常与否分组。两组性别、吸烟、饮酒、运动、腰围、臀围及腰臀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控制变量后与高 SE 比,低 SE 人群发生高 TG 血症的风险增加(OR=1.35,95%CI=1.03~1.77),SE 与其他血脂指标无关联。中介效应分析显示 WHR 在 SE 与高 TG 血症的关联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β=0.019,95%CI=0.005~0.034),中介效应占比为 32.76%。WHR在SE与低HDL血症的关联中具有遮掩效应。结论 WHR可能是低SE与高 TG 血症关联中的重要路径。

  • 中国儿童青少年异常患病率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首要致死病因,脂质代谢紊乱是 CVD 的重要危险因素。了解儿童青少年时期血脂异常流行情况有助于成年期血脂异常的早期预防。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流行现状。方法 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Embase、PubMed、Webof Science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中,对 2015 年 1 月2023 年 7 月发表的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进行计算机检索。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由 2 名研究人员独立完成。使用 Stata17.0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34 项横断面研究,包含 134 438 例儿童青少年。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 19%(95%CI=16%~21%),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 6%(95%CI=5%~7%)、9%(95%CI=6%~12%)、4%(95%CI=3%~5%)、10%(95%CI=7%~13%)。时间分布显示,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呈波动中下降趋势;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但 2023 年数据稍有回落;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波动较大,其中 20182022 年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逐渐下降,2023 年稍有回升。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方面,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3~6 岁为 10%、2%,7~11岁为 17%、10%,12~18 岁为 27%、14%),12~18 岁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20%)高于 7~11 岁(9%),3~6 岁高总胆固醇血症患病率(9%)高于 7~11 岁和 12~18 岁(4% 和 3%)。地区方面,西部地区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15% 和 15%)高于东部(5% 和 7%),东部地区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7% 和 6%)高于西部(3% 和 2%)。BMI 方面,肥胖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8%、18%、25% 和 7%)高于超重(27%、6%、9% 和 4%)和正常儿童青少年(15%、4%、3% 和 3%)。结论 中国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段、不同调查地区和不同 BMI 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患病率存在差异。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上述研究结果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湖南西部矿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中老年人异常的关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然空气污染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如何,目前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湖南西部矿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2019年,以社区或村为抽样单位,抽取湖南省西部矿区45岁以上的的居民1965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获取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污染数据,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估算矿区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再根据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估算个体空气污染物的日均摄入量(ADD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DD总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的1965人中,血脂异常的有498例,患病率为25.3%,TC、TG、HDL-c及LDL-c的异常率分别为12.9%、10.6%、5.4%、8.8%,ADD总范围为0.53~1.83(m³/kg/day)。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收入、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之后,与ADD总水平Q1组对象相比,Q2、Q3、Q4组对象出现TG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分别为2.61(1.38,4.93)、3.42(1.51,7.73)和5.12(1.77,14.85)];Q4组对象出现TC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为2.62(1.02,6.75)]。结论 空气污染物暴露与TC、TG异常存在关联。

  •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和氧化应激影响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低(5 mg/kg),中(30 mg·kg-1)和高(60 mg·kg-1)的辣木叶乙醇提取物(EE-MO)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动物模型。结果发现,高剂量的EE-MO显著降低NAFLD小鼠的体重和肝湿重。EE-MO剂量依赖性地降低NAFLD小鼠血清TC,TG,HDL-C和LDL-C含量。高剂量的EE-MO除降低上述生化指标外,还显著降低血清中FFA含量。HE和苏丹III染色结果表明,EE-MO处理后,模型组小鼠的肝脂肪病变和细胞损伤得到显著改善。EE-MO对NAFLD小鼠模型的血脂代谢具有改善作用。此外,还发现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肝脏和血清ROS和MDA含量,诱导SOD,POD和CAT活性增加,降低GSH-Px活性。低,中和高剂量的EE-MO剂量依赖的降低NAFLD小鼠肝脏和血清的ROS和MDA含量,缓解氧化胁迫。低剂量EE-MO对SOD,POD,CAT和GSH-Px酶活性无显著影响。中和高剂量的EE-MO处理后,NAFLD小鼠的SOD,POD和CAT酶活性

  • 番茄皂苷A对小鼠及肝脏脂肪的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以ApoE基因缺陷小鼠和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药理学方法研究番茄皂苷A对血脂及肝脏脂肪的调节作用。在ApoE基因缺陷小鼠和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中,通过灌胃给予番茄皂苷A: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的含量和活性;处死小鼠后,取肝脏称重,计算肝脏指数;精确称取一部分肝脏,测定肝脏脂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番茄皂苷A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可以降低血清TC、HDLC、LDLC的含量,对ALT、AST、BUN、Cr、Glu没有影响,说明番茄皂苷A可以降低ApoE基因缺陷小鼠血中胆固醇含量,对血糖没有影响,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可以降低血清TC、HDLC的含量,可以降低肝脏TC的含量,对ALT、AST、BUN、Cr、Glu没有影响,说明番茄皂苷A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诱导的高血脂症模型小鼠的脂质代谢,且对肝肾功能无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皂苷A具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且不影响肝肾功能。

  • 40~65岁人群睡眠时型与异常的关联性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中老年晚睡行为可能影响了其血脂代谢,但二者的关联性仍需要深入分析。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心型肥胖、睡前加餐和吸烟人群的40~65岁人群中睡眠时型与血脂异常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睡眠时型与各血脂异常指标患病风险的关联,并分别以性别、中心型肥胖、睡前加餐、吸烟进行分层分析,采用敏感性分析排除倒班工作的影响。结果总人群中,夜晚型睡眠与血脂异常正关联〔OR(95%CI)=1.53(1.09, 2.14)〕,夜晚型人群患高TG血症(OR=1.48)、低HDL-C血症(OR=1.74)的风险高于清晨型人群。分层分析发现,男性人群(OR=1.78)、中心型肥胖人群(OR=1.68)中,夜晚型人群患低HDL-C血症的风险高于清晨型人群,女性人群和非中心型肥胖人群中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睡前加餐人群中,夜晚型人群患高TG血症的风险(OR=3.76);男性人群中,吸烟组夜晚型人群患高TG血症(OR=1.78)、低HDL-C血症(OR=1.81)的风险高于清晨型人群。非中心型肥胖人群、睡前不加餐人群、非吸烟人群中组间血脂异常风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40~65岁人群中,夜晚型睡眠偏好可能是血脂异常的一个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中心型肥胖、睡前加餐、吸烟人群睡眠时型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 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影响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饮食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但碳水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未知。目的分析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性影响的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信息资源系统(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 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1 月的关于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 16 项随机试验,碳水化合物能够降低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 0.17mmol/L(95%CI=-0.24~-0.10,P<0.000 01)。持续 6 个月以下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了 0.25 mmol/L(95%CI=-0.33~-0.17,P<0.000 01);12~23 个 月 组 三 酰 甘 油 降 低 0.15 mmol/L(95%CI=-0.29~-0.01,P=0.04)。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0.09 mmol/L(95%CI=0.07~0.10,P<0.000 01),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0.10 mmol/L(95%CI=0.02~0.17,P=0.01)。结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总体影响在 6 个月以下和 6~11 个月时更加有利,但 2 年后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没有显著影响,其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 消化系统肿瘤特征对相位角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5-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血脂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患者常存在血脂紊乱,从而影响预后。相位角(PA)是反应人体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状况的客观指标,与机体营养状态呈正相关,常用于生存与疗效预测。目前肿瘤患者血脂特征及对相位角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脂特征,并分析其对P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12月安庆第一人民医院科室收治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和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检测患者血脂指标以及PA,并根据PA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血脂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相位角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评估血脂指标对PA的预测价值。结果 142例患者中,男性104例(73.24%),女性38例(26.76%);平均年龄(65±10.8)岁。低PA组64例(45.07%),正常PA组78例(54.9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PS评分和PG-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23,95%CI=0.078~0.635)、年龄(OR=0.282,95%CI=0.110~0.727)是影响PA的危险因素,TC(OR=5.522,95%CI=2.632~11.584)是PA的保护因素。TC预测PA的AUC为0.803(95%CI=0.733~0.874),灵敏度为75.6%,特异性为71.9%,最佳截断值为4.25mmol/L;LDL预测PA的AUC为0.790(95%CI=0.717~0.863),灵敏度为76.9%,特异性为67.2%,最佳截断值为2.46mmol/L;TG预测PA的AUC为0.609(95%CI=0.517~0.702),灵敏度为55.1%,特异性为64.1%,最佳截断值为1.05mmol/L。结论 消化系统肿瘤血脂受多种因素影响,血脂控制在合适的区间范围有利于维持相位角正常,并可能潜在改善预后。

  •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运动可改善超重或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心肺耐力和脂质代谢:一项 Meta 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6-0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研究证实,超重或肥胖人群体质(体成分、心肺耐力、脂质代谢)与肥胖密切相关,并可能存在双向关联。FATmax 强度运动作为一种新型运动干预手段,可有效促进体质改善,但改善效果的量化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 系统评价 FATmax 强度运动对超重或肥胖人群体质相关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 检索 PubmMed、Web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 FATmax 强度运动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 2001 年 1 月—2024 年 1 月。基于 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Meta 分析由 RevMan5.4 软件完成。结果 共纳入 16 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 568例超重或肥胖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Tmax 强度运动干预组身体成分[体质量指数(BMI):WMD=-1.82,P60 min/ 次的组合运动。

  • 体脂成分及、血糖、尿酸与非肥胖人群MAFLD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非肥胖MAFLD患者的体脂成分及代谢指标特点如何,以及各指标对该病的预测价值,不同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 目的 分析非肥胖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体脂成分及血脂、血糖、尿酸变化特点,明确非肥胖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以上指标与非肥胖MAFLD相关性及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分别在两组当中根据BMI<25Kg/m2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最终纳入非肥胖MAFLD 129例、非肥胖健康组129例、肥胖MAFLD129例 、肥胖非MAFLD 129例。比较非肥胖MAFLD与其它3组间体脂成分及血脂、血糖、尿酸和肝功能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非肥胖MAFLD的相关性,明确非肥胖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及以上指标对非肥胖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1、非肥胖MAFLD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Body fat,BF)、体脂肪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BFR)、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hip ratio ,WHR)较非肥胖健康组升高而低于肥胖MAFLD;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尿酸(uric acid,UA)高于非肥胖健康组且与肥胖MAFLD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与非肥胖健康组无明显差异。2、Kendall's相关分析显示 TC 、LDL、TG 、ALT 、GGT、UA、BFR、VFA和WHR与MAFLD呈正相关。HDL与MAFLD呈负相关。3、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独立危险因素。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TG、ALT、UA、BFR和VFA对非肥胖MAFLD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以VFA对非肥胖MAFLD预测价值最大。最佳临界值男性为59.75cm2,女性为79.15cm2。 结论 非肥胖MAFLD与非肥胖健康人群相比,体脂肪及内脏脂肪增多,脂质代谢异常,尿酸水平升高,转氨酶上升。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对非肥胖MAFLD有预测能力,其中以VFA对非肥胖MAFLD预测价值最大。HDL为非肥胖MAFLD保护因素。

  • 能量限饲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限饲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2日龄科宝(Cobb)肉鸡72只,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15%能量限饲组)和试验2组(30%能量限饲组),每组2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试验期20 d。分别于28、42日龄时屠宰取样。结果表明:1)15%和30%能量限饲组肉鸡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能量限饲组显著低于15%能量限饲组(P<0.05);30%能量限饲组22~42日龄时的料重比显著高于15%能量限饲组和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15%和30%能量限饲显著增加28日龄时肉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42日龄时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P<0.05),显著降低28日龄时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30%能量限饲显著增加28日龄时的血清IgA含量(P<0.05),显著降低28、42日龄时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以及42日龄时的血清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30%能量限饲显著增加28日龄时肉鸡的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30%能量限饲显著增加28日龄时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和42日龄时的脾脏指数(P<0.05)。由此可见,能量限饲降低了肉鸡的生长性能,提高了免疫功能,降低了血脂水平。

  • 一例“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全科诊疗案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三高”)常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共存,相互影响并显著增加心血管及肝脏不良结局风险。目前基层全科医生对这类共病患者的规范化诊疗路径尚在探索。目的 通过典型病例报告,探索基层全科医生对“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的全科诊疗思路与实践流程。方法 报道1例“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的筛查、识别、风险评估、双向转诊及综合管理的全科诊疗过程,展示个体化综合管理方案和全科诊疗路径。结果 经过8个月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全程、全方位综合管理,患者血压、血糖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体质量减轻,腰围缩小,肝脏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显著改善,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对“三高”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以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管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代谢指标及肝脏状况,体现了全科医疗在慢性病共病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优化此类患者的基层规范化管理路径提供了实践参考。

  • 北京市月坛社区建档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及达标调查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4-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高血压、血脂异常是我国居民心脑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掌握社区高血压居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分层,制定个体化的血脂干预目标,对优化高血压患者基层管理,提高居民血脂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目的 调查北京市月坛社区高血压患者的ASCVD危险分层及血脂达标情况,为社区开展高血压患者综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纳入2019-01-01至2021-12-31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汽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档的2943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按ASCVD危险分层,观察患者血脂达标情况。结果 共纳入高血压患者2943例,其中男性1201例,女性1742例,中位年龄70(63,80)岁。高危ASCVD患者2165例,中危ASCVD患者485例,低危ASCVD患者293例。高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10.5%(227/2165),中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22.9%(111/485),低危ASCVD患者LDL-C达标率为98.0%(287/293)。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达标率为14.1%(116/823),高于未合并冠心病患者〔9.1%(192/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060,P<0.001);合并脑卒中患者血脂达标率为15.5%(41/264),高于未合并脑卒中患者〔10.0%(267/2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40,P=0.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高危组和中危组血脂达标率低,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糖尿病和多种其他高危因素高危组患者血脂控制情况不理想,在高血压患者血脂管理中应该引起重视,提高血脂达标率,降低ASCVD风险。

  • 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异常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饮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传统的营养流行病学关注单一的食物或食物类别,然而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只消耗单一的营养素或食物。这使得区分个别饮食成分对血脂异常的影响变得更加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研究探讨赣南地区居民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联。目的 分析赣南地区≥ 35 岁居民膳食模式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为制订防治血脂异常营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方法 于 2020 年 7—8 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赣南地区≥ 35 岁常住居民中选取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居民的基本情况(一般资料、行为习惯、疾病史等),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简表进行膳食调查,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将每类膳食模式按照因子得分的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 Q1、Q2、Q3、Q4 四个亚组。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膳食模式与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赣南地区≥ 35 岁居民 1 508 名,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36.07%(544/1508)。饮水量充足、无高血压史、有糖尿病史的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更高(P<0.05)。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赣南地区 4 种膳食模式,分别为碳水 - 蔬菜 - 水产品类、粗粮 - 水果 - 奶类、禽畜肉 - 腌制品类和蛋类 - 豆制品类。调整混杂因素后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 Q1 水平,赣南地区蛋类 - 豆制品类膳食模式 Q2、Q3 水平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更低(Q2:OR=0.648,95%CI=0.478~0.879,P=0.005;Q3:OR=0.616,95%CI=0.454~0.836,P=0.002),结论 赣南地区≥ 35 岁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高水平蛋类 - 豆制品类膳食模式可降低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风险;应倡导赣南地区居民合理膳食,可适当增加蛋类和豆制品的摄入。

  • 妊娠后期能量饲喂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能量饲喂水平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血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选用长白×大白杂交经产妊娠母猪48头,于妊娠第85天开始按照体重和胎次随机分为低、中等、高和极高4种不同能量饲喂水平组(n=12),4组能量饲喂水平分别为1.12、1.32、1.52和1.72倍维持代谢能需要量,并分别命名为1.12M、1.32M、1.52M和1.72M组。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饲粮,代谢能(ME)为13.38 MJ/kg,粗蛋白质(CP)含量为15.09%。中等能量饲喂水平参照NRC(2012)妊娠母猪有效代谢能推荐值,低、高、极高能量饲喂水平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少15%、增加15%和增加30%。1.12M、1.32M、1.52M和1.72M组母猪的日采食量分别为2.17、2.56、2.94和3.33 kg/d,代谢能摄入量分别为29.10、34.23、39.37、44.50 MJ/d。试验期为23 d。结果显示:随着妊娠后期能量饲喂水平的增加,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妊娠100 d时,随着能量饲喂水平的增加,母猪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线性升高(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二次升高(P<0.05)。在妊娠后期,母猪血清总胆固醇浓度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在妊娠107 d时显著低于妊娠100和85 d时(P<0.05);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在妊娠100 d时显著高于妊娠85、107 d时(P<0.05),且妊娠107 d时显著高于妊娠85 d时(P<0.05)。由此可见,妊娠后期增加能量饲喂水平可降低母猪哺乳期的采食量;妊娠后期母猪血脂处于生理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增加能量饲喂水平可进一步引起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浓度升高。

  • 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12-23

    摘要: 背景 胰岛素抵抗(I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的共患病率高,目前IR、肥胖/血脂异常和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SUA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并评估HOMA-IR在肥胖/血脂四项与SUA水平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 928名成年人的临床数据。根据性别及IR分组,比较组间SUA水平、IR指标、肥胖和血脂指标的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HOMA-IR与SUA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HOMA-IR在肥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UA水平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SUA水平与HOMA-IR、空腹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结果 3 928名体检者中男3 026名,女902名。3 026名男性体检人群中IR者757名,非IR者2 269名;IR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SUA、HOMA-IR、FINS、FBG、BMI、腰臀比(WHR)、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IR者,HDL-C水平低于非IR者(P<0.05)。902名女性体检人群中IR者226名,非IR者676名;IR者SBP、DBP、SUA、HOMA-IR、FINS、FBG、BMI、WHR、TG、LDL-C水平均高于非IR者,HDL-C水平低于非IR者(P<0.05)。RCS结果显示,在调整协变量后,HOMA-IR与SUA水平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该关联存在性别差异;随着HOMA-IR增加,男性SUA水平呈近似“∩”型改变趋势(P非线性=0.002),女性SUA水平先增加后不变(P非线性=0.002);而随着SUA升高,男性HOMA-IR呈先下降后不变的趋势(P非线性=0.002),而女性HOMA-IR呈近似“U”型的改变趋势(P非线性=0.002)。中介分析结果显示,HOMA-IR部分介导了肥胖、中心性肥胖、TG与SUA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在男性中分别为9.5%、7.9%、5.3%,在女性中分别为36.1%、19.9%、6.5%;HOMA-IR完全介导了HDL-C与SUA间的关联,中介效应占比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为20.0%、22.0%。分别对男性、女性人群以SUA=7.28 mg/dL和4.70 mg/dL分层,调整协变量后,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SUA水平与FBG水平始终呈负相关(P<0.05),当SUA≥7.28 mg/dL时,SUA水平与FINS水平呈正相关(P<0.05);女性中,当SUA≥4.70 mg/dL时,SUA水平与HOMA-IR、FINS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OMA-IR与SUA水平间具有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HOMA-IR在肥胖、TG与SUA水平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HDL-C与SUA水平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男性人群FBG水平与SUA水平显著负相关。

  •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羟维生素D3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抑郁障碍有关,但是其是否与 NSSI 有关尚不清楚。目的 比较伴不伴有 NSSI 行为青少年 MDD 患者的 25 羟维生素 D3[25(OH)D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 NSSI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 2020 年 10 月—2022 年 3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 MDD 患者 129 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中 NSSI 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NSSI 组(77例)和非 NSSI 组(52 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 25(OH)D3 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 MDD 患者发生 NSSI 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 25(OH)D3 和血脂水平对 NSSI 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 NSSI 组的年龄低于非 NSSI 组,而 PANSI 总分、ISI 总分、CES-D 总分高于非 NSSI 组(P<0.05)。NSSI 组 25(OH)D3 水平低于非 NSSI 组,而 TC、HDL-C 和 LDL-C 水平高于非 NSSI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 25(OH)D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 MDD 患者伴有 NSSI 行为的影响因素。LDL-C 和 25(OH)D3 评估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发生风险的 AUC 分别为 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 最 佳 截 断 值 分 别 为 1.89 mmol/L、19.15 μg/L;LDL-C 联 合 25(OH)D3 水 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 X1、X2 分别为 LDL-C、25(OH)D3]预测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 77.92%、特异度为 67.31%。结论 伴有 NSSI 行为的青少年 MDD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 25(OH)D3 和血脂水平紊乱,且 LDL-C 联合 25(OH)D3 水平对评估青少年 MDD 患者 NSSI 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定期检测其动态变化并对症处理。

  • 新疆哈萨克族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2-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三高)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国家提出实施三高共管,但目前缺乏关于新疆哈萨克族三高共病情况的相关研究。目的 描述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共病情况,探索三者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22年3月6月,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选取杜热镇和吐尔洪乡两个人口较多且以哈萨克族为主的乡镇,调查该地区18岁以上哈萨克族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一般信息、吸烟饮酒史、患病情况等)、体格检查(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和实验室检查(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等)收集患者信息,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哈萨克族三高共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835名哈萨克族居民,男、女各占48.2%(2231/4835)和51.8%(2504/4835),平均年龄(45.812.7)岁。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9%、21.1%和4.0%。血脂异常患者中高胆固醇、高低密脂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人群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4.1%、24.8%、10.0%和7.3%。三高共病的标化患病率为11.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心率、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是三高共病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心率、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BMI和心率是三高共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哈萨克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异常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共病在三高共病中最为常见,应将老年人、男性和高BMI人群作为三高共管的重点人群。

  • 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肥胖患者存在更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肥胖多学科门诊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有待明确。目的 探讨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对肥胖患者ASCVD风险等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肥胖多学科就诊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172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ASCVD风险(应用中国成年人ASCVD总体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ASCVD风险评估)。基于患者治疗前ASCVD风险评级分为中高危组(n=58)和低危组(n=11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中高危组患者根据治疗3个月后ASCVD风险下降情况分为降低亚组(n=36)和不变亚组(n=22),比较两亚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及ASCVD风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中高危ASCVD风险肥胖患者风险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172例患者中男73例、女99例,平均年龄32(28,38)岁,平均体质量89.8(82,101.2)kg,平均BMI31.6(30.0,33.9)kg/m2。治疗3个月后患者总体质量减少量(TWL)为8.8%(5.6%,13.6%),BMI下降为28.8(27,30.7)kg/m2,腰围、腰高比、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MI、ASMI、总肌肉量、VFA、收缩压、舒张压及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葡萄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血糖更高,血脂紊乱更明显,转氨酶水平更高(P0.05)。28.0kg/m2≤BMI0.05);18~30岁组和≥30岁组组间比较显示ASCVD风险等级变化无差别(P>0.05)。结论 肥胖患者经短期内科门诊减重,可有效减重、减脂,改善ASCVD危险因素,对于BMI≥32.5kg/m2伴中高危ASCVD风险者,这种减重措施尚不足以短期内降低ASCVD风险等级,更强及持久减重措施是未来治疗的选择。

  • 社区老年居民异常患病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6-2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且有因果关系的独立危险因素。广东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亟须分析其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具体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对血脂异常进行预防和控制。目的调查广州市越秀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中重要变量完整的41469名65岁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健康体检数据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BMI和血脂水平等流行病学特征,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的变化关系。结果41469例老年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3.65%(22247/41469),标化患病率为53.89%。其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21.43%(8887/41469),标化患病率为21.57%;高三酰甘油血症的患病率为16.50%(6843/41469),标化患病率为16.53%;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为14.51%(6017/41469),标化患病率为14.6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3.80%(1577/41469),标化患病率为3.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BMI、锻炼情况均是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低年龄组和高BMI为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RCS拟合结果显示,老年居民的年龄、BMI与血脂异常患病呈非线性关系;随年龄的增长,老年居民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BMI下,OR显著上升,而在高BMI下,OR稍微下降。结论广州市越秀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65岁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该老年群体中血脂异常患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随着BMI水平升高血脂异常患病风险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提示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应重点关注老年群体血脂异常的特定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