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2-08-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喀喇昆仑山分布有众多的跃动型冰川,跃动机理存在异质性。使用Landsat、Sentinel-1A、TSX/TDX等多源遥感数据,获取了中喀喇昆仑布拉尔杜冰川在跃动期间冰川表面高程和表面流速变化。结果表明:布拉尔杜冰川从2006年开始,流速逐渐增加;到2013年之后进入快速运动期,最高流速可达4.9 md-1;2015年8月底,冰川表面速度急剧下降,随后保持较低的流速至2016年1月,而后流速再次增加,到同年2月初便进入平静期。20002014年冰川主干中上游有明显隆起,而冰川接收区明显减薄,最大减薄达89 m;20142018年冰川主干中上游以及各支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薄,冰川主干的接收区高程显著增加,最大增厚120 m。根据冰川表面高程变化以及流速变化的特征,认为布拉尔杜冰川的支流引发了此次跃动,且本次跃动受水文机制的影响较大;结合现有的数据和文献,推断布拉尔杜冰川的跃动间隔约为40 a;为喀喇昆仑冰川跃动研究提供更多的实例,也可为此区域冰川灾害预警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Landsat影像,EDM影像等数据资料,使用遥感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喜马拉雅山东段中国与不丹边境地区冰川从1990—2015年4期边界,研究其与气温降水变化关系,并选取特定冰川,对其表面流速进行估算。研究表明:1990—2015年,该地区冰川退缩速率达0.43%·a-1,并且冰川年退缩率逐渐增大,表明冰川消融速度逐渐加快。该时段内,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导致了冰川的快速消融。通过对冰川表面流速的估算,得出中国与不丹边境地区研究选取的冰前湖对冰川流速具有促进作用,加速冰川消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 ITS_LIVE 数据、Landsat 数据提取了喀喇昆仑山北坡 42 条冰川的表面流速。将末端运 动与表面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对比了不同运动类型冰川表面流速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 1989—2018 年,研究区 42 条冰川中,存在稳定冰川 16 条、前进冰川 6 条、退缩冰川 1 条、跃动冰川 19 条。空间上,流速分布符合冰川运动一般原理,可在积累区和冰舌上部发现明显的高值区域,这些 区域多出现在跃动冰川主干或支部,流速大小一般在 100.00 m·a-1 之上,如在音苏盖提冰川南分支, 其最大流速可达到 358.33 m·a- 1。(2)冰川流速分布与地形要素的关系密切。流速在海拔 4600~ 5000 m 之间达到最大(54.55 m·a-1),是冰川末端流速的 10 倍以上;分布在坡度 0~5°之间的 42 条冰 川平均流速最大,并且随着坡度的增大,流速逐渐减小;处于东向的冰川流速最大,处于西南向的 流速最小。(3)稳定冰川流速年际变化较稳定,不同年份相同位置的流速值较一致;而对于前进冰 川和退缩冰川而言,年际流速波动均较大;跃动冰川不同位置年际流速变化不同。末端发生前进 的跃动冰川表面流速变化不大,但末端变化速度却可超过 100.00 m·a-1,甚至可达到 500.00 m·a-1。(4)长度更长、面积更大的冰川易发生跃动。气候、雪崩和地形也是影响冰川运动速度变化的主要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