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作者声明的合著者率测度方法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在科学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科研合著越来越盛行的大科学时代,迫切需要对论文合著作者进行学术贡献评估和分配,以减少科研人员之间的摩擦,促进科研合作。[方法/过程]分析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以及目前合著者贡献率测度方法的功能和不足,结合作者贡献要素声明和作者对不同贡献要素的参与程度,提出并构建一种具有定性性质的合著者贡献率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该方法不仅改进了既有合著者贡献率测度方法的相关缺陷,而且将文献计量由单篇论文单元深入推进至论文作者的贡献要素单元,提升了文献计量评估指标的精度和效度。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较客观地反映作者的贡献程度和学术能力状况,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 作者声明和CRediT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4-29

    摘要: 目的 梳理国内外作者贡献声明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贡献声明的实施现状,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采用案例调研的方法对作者贡献声明不规范的现状进行说明。 结果 国内外有关作者贡献声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署名资格与排序、作者贡献披露形式、作者贡献要素、作者贡献权重和作者贡献网络五个方面;著录率低和著录不规范是作者贡献声明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结论 建议基于CrediT分类法、结合ORCID等推进作者贡献声明的实施和元数据体系的建议,注意实施过程中的规范和监督。

  • 学术论文创新句识别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学术论文贡献句是体现论文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重要形式。以学术论文全文本和MeSH主题词为数据基础,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学术论文贡献句识别,为学术文本创新贡献内容的细粒度挖掘奠定基础,对实现基于认知计算的学术论文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 首先,以PubMed论文全文本为数据来源,抽取论文Mesh主题词,对论文贡献句进行要素分析和特征提取。其次,采用半自动方式实现标注数据。最后,基于Albert深度学习模型实现贡献句的自动识别。[结果/结论] 通过数据一致性检验证明实验标注的训练数据的可信性,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自动识别模型能够更有效识别学术论文中贡献句。

  • 基于特征加权的代理判别模型模式识别方法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7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以往模式识别方法的不足及特征值贡献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特征加权的代理判别模型(agent discriminate model based feature weighted,ADMFW)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加权因子获取加权特征,并采用代理模型建立加权特征之间的关系函数,即首先计算特征值的权值因子,评估特征值的显著度,进而对每个特征值予以权值;然后利用加权特征和代理模型建立预测模型;最后采用预测模型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诊断。对滚动轴承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ADMFW可以有效地对滚动轴承的工作状态和故障类型进行识别。

  • 从营销的视角看虚拟社区的背景、发展及未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社区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学术界关于虚拟社区的研究及相关理论增多。本文从营销学的视角梳理了虚拟社区的发展背景,剖析了从AIDMA到AISAS的消费决策模式的改变,使得虚拟社区营销价值凸现,同时,基于理论和实践分析,提出用户贡献内容为虚拟社区未来的研究热点。

  • 不同卷入情境中学龄前儿童基于分配行为:社会关系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10-15

    摘要: 为探究社会关系对学龄前儿童基于贡献分配行为的影响,共设置2个实验,分别在非卷入(第三方分配,实验1)和卷入(第一方分配,实验2)情境中考察儿童面临不同社会关系和贡献性时的分配行为。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贝叶斯分析,实验1发现年龄和社会关系共同影响儿童基于贡献分配行为。当儿童面对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两个被分配对象时,相较于好朋友贡献大、陌生人贡献小的条件,陌生人贡献大、好朋友贡献小的条件更易受到年龄的影响。4.89岁可能是社会关系开始影响基于贡献分配行为的年龄节点。实验2发现年龄和自己贡献性是影响分配行为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年龄增长,自己贡献性的影响逐渐减弱。5.50岁可能是儿童贡献分配行为发生变化的年龄节点。综上,在非卷入情境中,儿童基于贡献分配行为受到社会关系的调节。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越来越忽视陌生人的高贡献,倾向偏袒低贡献的好朋友。而在卷入情境中,年幼儿童倾向于偏袒自己的高贡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待自己和他人逐渐趋于公正。研究结果为理解儿童公平规范的发展和社会性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

  • 基于积分量化机制的知识度评价及激 励机制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为科研院所开展知识管理建设与运行提供经过实践、可借鉴的知识管理 积分量化机制、激励机制、运营策略。[ 方法 / 过程 ] 通过建立知识贡献度积分计算模型、知识 管理各模块权重、各模块具体操作分值等积分管理功能,构建知识贡献积分量化机制,全面体 现员工知识贡献的数量和质量。[ 结果 / 结论 ] 通过积分量化个人和部门在组织中的知识贡献, 并加以考核和激励,是知识管理常态化的有效手段。

  • 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蒸散是水能碳循环之间的纽带,了解蒸散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因素对中亚干旱区水资源稳定、生态环境安全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9年中亚干旱区蒸散的时空变化,采用Lindeman-Merenda-Gold方法定量评估了不同驱动因素对蒸散各组分的绝对贡献,并以各组分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加权,评估了各驱动因素对蒸散的贡献。结果表明:中亚干旱区蒸散整体以1.45mma-1的速度波动上升,其变化趋势呈东升西降的空间分布;植被蒸腾、蒸发、冠层截留蒸发的变化趋势分别是2.46 mma-1、-1.03 mma-1、0.02 mma-1,三者对蒸散变化的贡献分别是70.09%、29.34%、0.57%;植被蒸腾和冠层截留蒸发的主导因素是NDVI,蒸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总体上,NDVI是中亚干旱区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其绝对贡献为28.16%。

  • 天山北坡城市群地表温度时空差异及度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使得土地利用变化加剧,进而导致城市热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基于2005年和2018年夏季的MYD21A2地表温度数据,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了LST的时空分布格局,并结合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贡献度指数,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地表覆盖类型和行政区划的源汇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建设用地、耕地增长显著,冰川、林地等自然资源地类显著减少,说明城市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地表温度等级的空间分布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20052018年高温度等级在白天的空间分布有离散化趋势,而夜间则相反,夜间高温度等级空间分布整体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3)不同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由于自然条件、比热容等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白天和夜间源汇角色不同,可归纳为昼夜热源型(CI>0)、昼汇夜源型(白天CI,夜间CI>0)和昼夜热汇型(CI)。(4)天山北坡城市群独特的气候和荒漠绿洲山地地貌致使建设用地为昼汇夜源型地类,源汇角色与内地一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存在差异。

  • 新疆大气PM2.5来源与潜在源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21年3月2022年2月新疆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2.5浓度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合因子分析和NO2、SO2与CO的来源特性辨别物质排放源,并借助基于Hysplit模式的MeteoInfo软件包确定PM2.5输送路径和潜在贡献源区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新疆PM2.5浓度显著偏高,尤其是冬季平均高达86.16 gm-3。其中,天山北坡经济带PM2.5来源主要受周围油气田作业排放及其输送过程中大风扬尘的支配,而其他地区的PM2.5主要源于大风扬尘,辅以石油与天然气燃烧排放。(2)天山北坡经济带经油气田作业区气流输送PM2.5浓度虽然仅为局地路径的50%,但路径占比达50%,因此,应是区域PM2.5来源的重要通道,且PM2.5浓度变异系数高达103.6%,是导致雾霾甚至浮尘天气形成的关键因素。哈密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物质补给路径虽然存在差异,但二者PM2.5潜在贡献源区均主要分布在孔雀河流域和罗布泊等地。(3)外源气流受盆地地形作用而演化成辐合/辐散气流,辅以(类)山谷风促进污染物混合,应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塔里木盆地内PM2.5演化趋势类似的成因之一。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群体特征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科院外籍院士制度自1994年正式建立,迄今已走过20余年历程。文章以中科院外籍院士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特征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历史的视角探讨外籍院士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外籍院士的作用,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 1961—2017 年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 变化及其度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5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等级降水变化在降水量增量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干旱区雨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降水量的极端性增强。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强度普遍增加。进一步分析可知,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变化主要由降水强度的变化引起,同时中雨等级降水增加贡献大于其他等级降水。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东部降水极端化趋势明显增强。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效应。

  • 新疆暖季短时强降水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19-11-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新疆10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2005—2015年5—9月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贡献率。结果表明:新疆暖季短时强降水频次分布,具有北疆多于南疆,山脉坡面多于谷地和沙漠的特点,但短时强降水的降水贡献率南疆反而高于北疆。短时强降水高频区位置由春到秋的季节性南北推移与太阳辐射和副热带锋区的南北推移密切相关;北疆和南疆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月、旬分布均呈单峰形,但两者变化形态却有所不同,前者迅速增强、迅速减弱,后者迅速增强、缓慢减弱。全疆平均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日内变化有3个峰值,主峰在午后(18:00—19:00),次峰在前半夜(22:00)和清晨(08:00),北疆与之相同,南疆3个峰值时间和强度均与之存在显著差异。

  • 虚拟健康社区医生行为的形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虚拟健康社区医生贡献行为(Doctor Contribution Behavior in Virtual Health Communities, V-DCB)在社会福祉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 结合群体卷入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研究, 提出在线服务交往中医生贡献行为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首先从资源投入视角对V-DCB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分析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双重动机下的V-DCB行为卷入过程, 以及服务生态系统资源补充的激励作用。最后探讨V-DCB对医患双方幸福感共创的影响, 以及资源匹配因素对行为者幸福感产生的调节效应。

  • 博斯腾湖流域潜在蒸散发时空演变及归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本研究采用博斯腾湖流域1970—2014年的气象站点数据及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ET0),对比分析了流域山区和平原区ET0的时空变化及对主要气象因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在年际尺度上,山区ET0在1970—2000年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P<0.01),2000年开始,ET0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平原区ET0在1970—1993年间以-77 mm/10a的速率呈减小的趋势(P<0.01),1993年之后逆转为以83.8 mm/10a的速率呈上升趋势(P<0.01),平原区的变化明显强于山区。2)季节上呈现夏季为流域ET0最高的季节,是年变化的主要贡献者;而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平原区春季和夏季ET0大于山区,秋季和冬季略小于山区。3)ET0变化对净辐射和风速最为敏感,同时,山区净辐射和风速对ET0变化的贡献率最大,平原区影响ET0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风速,风速对ET0的贡献率均超过50%。

  • 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0 ℃和≥10 ℃积温时空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5-07-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黄土高原是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研究其积温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全面了解气候变暖背景下黄土高原温度资源状况。基于1960—2019年黄土高原55个气象站点逐日平均气温数据,利用线性拟合、突变检验及优势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0 ℃、≥10 ℃积温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60—2019年黄土高原≥0 ℃和≥10 ℃积温各指标变化具有同步性,均表现出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活动积温增加趋势(P<0.01);多数指标在1990s后期至2000s前期发生转变;两类积温各指标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初日(终日/持续日数/活动积温)自西北向东南逐渐提前(推迟/延长/增加);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2)黄土高原≥0 ℃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变化主要受纬度和海拔的共同影响,其他积温各指标变化主要受海拔的影响;≥0 ℃和≥10 ℃积温初日变化对持续日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 65.1%、68.4%。(3)1990—2019年与1960—1989年相比,≥0 ℃和≥10 ℃积温多数指标的趋势变化保持不变,初日变化对持续日数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下降2.3%、增加15.2%,分别表现为自南向西呈“偏高-偏低-偏高”相间分布和东南偏高、西北偏低。黄土高原≥0 ℃和≥10 ℃积温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活动积温对气候变暖响应显著,其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

  • 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的中国及(新)一线城市的科技研究前沿与热点参与情况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利用 提交时间: 2024-09-11

    摘要: [目的/意义]新质生产力建设背景下,科技前沿与热点研究的参与情况反映着创新和引领的重要方面。[方法/过程]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系列研究前沿报告、爱思唯尔主题显著性指标,分析了我国及(新)一线城市的科技研究前沿与热点参与情况,[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参与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的程度有了极大的进步,但研究的水平还需要大力提升,我国整体和(新)一线城市总体上跟随得多,引领得少。从领域来看,前沿引领和跟随都较好的领域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农业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总体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情况好于自然科学领域。从学科来看,(新)一线城市前沿主题分布在比较传统的学科且影响力较小,在工程、生物化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前沿学科分布较大的学科上表现还有差距。地域上,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研究前沿的机构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城市表现上,从研究前沿来看,北京非常突出,其后上海、广州、武汉、南京、杭州、西安、长沙、成都、深圳的表现不错。从主题前沿来看,北京在贡献度、前沿性、影响力三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紧随其后,东莞、苏州、郑州、深圳、沈阳等城市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上表现非常突出,而其他城市的各项表现均一般。

  • 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识别和分析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在线医疗社区的知识贡献行为和提升在线医疗社区活跃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所有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进行排序,识别影响在线医疗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原因度因素主要有患者的自我效能、国家对在线医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社区平台的易用性,中心度因素主要有医生提升医疗效率需求、患者对社区的感知一致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促进知识贡献行为的建议和对策。

  • 学者学术影响力识别研究——基于引文全数据的视角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当前普遍应用的引文评价指标忽视了引文内容的差异性,本研究试图加入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情感3个因素,并结合作者贡献度,提出一个基于引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方法/过程] 给出一个作者贡献度的计算公式,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引用强度、引用位置的权重,结合引用强度计算作者学术影响力AAI指标。[结果/结论] 通过实例效果显示,AAI指标综合考虑引用内容和作者贡献度,给简单的被引次数增加区分度,为学者学术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 中国及(新)一线城市的科技研究前沿与热点参与情况

    分类: 管理学 >> 区域经济管理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利用 提交时间: 2022-07-14

    摘要: 科技与国家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前沿研究的参与状况反映其科技水平的重要方面。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的系列研究前沿报告、爱思唯尔主题显著性指标,分析了我国及(新)一线城市的科技研究前沿与热点参与情况,发现:我国参与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的程度有了极大的进步,但研究的水平还需要大力提升,我国整体和(新)一线城市总体上跟随得多,引领得少。从领域来看,前沿引领和跟随都较好的领域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农业科学与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总体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情况好于自然科学领域。从学科来看,(新)一线城市前沿主题分布在比较传统的学科且影响力较小,在工程、生物化学/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前沿学科分布较大的学科上表现还有差距。地域上,我国参与全球科技研究前沿的机构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城市表现上,从研究前沿来看,北京非常突出,其后上海、广州、武汉、南京、杭州、西安、长沙、成都、深圳的表现不错。从主题前沿来看,北京在贡献度、前沿性、影响力三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紧随其后,东莞、苏州、郑州、深圳、沈阳等城市在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上表现非常突出,而其他城市的各项表现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