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产蛋后期蛋鸡卵巢机能是否有改善作用。选取70周龄左右的海兰褐蛋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15 mg/kg大豆异黄酮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大豆异黄酮显著提高了产蛋率(P<0.05),对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孕酮分泌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15 mg/kg添加组显著提高了雌二醇、β–内啡肽和卵黄蛋白原分泌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对等级卵泡、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数量以及各级卵泡的闭锁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显著提高各卵泡数量(P<0.05),且极显著提高大白卵泡和初级卵泡数量(P<0.01),同时极显著降低小黄卵泡、大白卵泡、次级卵泡的闭锁率(P<0.01)。3)15 mg/kg大豆异黄酮添加组极显著提高血浆和卵巢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1),显著提高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产蛋率,改善卵巢机能,其原理可能与提高雌二醇和β–内啡肽的分泌量和机体抗氧化性相关。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作用效果不一样,本研究中以15 mg/kg效果优于10 mg/kg。

  • 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通过盆栽和水培试验, 采用小麦//蚕豆、蚕豆单作、小麦单作3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氮水平(低氮、常规施氮和高氮)处理下, 单间作小麦和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的变化, 为进一步探明间作增产和控病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增加, 小麦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均减少, 小麦拔节期(出苗后60 d), 与低氮处理相比, 常规施氮和高氮处理下, 单间作小麦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分别显著减少28.9%、72.7%和18.9%、122.1%。与低氮相比, 常规施氮和高氮处理下, 分枝期(出苗后60 d)间作蚕豆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分别显著减少30.7%和53.5%, 单作差异不明显; 开花期(出苗后95 d)间作蚕豆分别显著减少38.5%和124.4%, 单作分别显著减少43.0%和67.2%; 结荚期(出苗后131 d)间作蚕豆分别显著减少40.2%和123.5%, 单作分别显著减少53.8%和75.6%。间作可以提高作物根系大豆异黄酮的分泌量。与单作相比, 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 拔节期(出苗后60 d)和开花期(出苗后95 d), 间作小麦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的量分别显著增加22.5%、35.6%和28.8%和7.9%。与单作相比, 低氮和常规施氮条件下, 分枝期(出苗后60 d)、开花期(出苗后95 d)和结荚期(出苗后131 d), 间作蚕豆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分别显著增加44.2%、12.8%, 39.8%、46.0%和16.0%、27.0%。总之, 间作种植和施氮量均影响作物根系大豆异黄酮分泌量。

  • 对肥胖大鼠肠道瘦素介导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肠道瘦素介导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大豆异黄酮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选取80只5周龄SD雄性大鼠动物适应环境1周后,随机分为基础饲粮组(12只)和高脂饲粮组(68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高脂饲粮,饲喂9周后高脂饲粮组大鼠成功建立食源型肥胖大鼠模型。将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干预低、中、高剂量组和肥胖对照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50、150、450 mg/kg BW的SIF提取物,基础饲粮组和肥胖对照组灌胃不含SIF提取物的溶媒剂。大豆异黄酮连续干预肥胖大鼠5周,监测大鼠体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肠道中长型瘦素受体(OB-Rb)、Janus激酶2(JAK2)、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3抑制因子(SOCS3)和神经肽Y(NPY)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显示:试验各时期基础饲粮组大鼠体重均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SIF干预5周后,与肥胖对照组相比,各SIF干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其中中、高剂量组极显著低于肥胖对照组(P<0.01)。各组大鼠OB-Rb、JAK2、p-STAT3、SOCS3和NPY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均有表达;同基础饲粮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大鼠上述5种因子在个肠段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大豆异黄酮干预组中OB-Rb、JAK2、p-STAT3和NPY的表达量在各肠段均较肥胖对照组增多,总体呈现剂量依赖性。由此得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增加肠道中OB-Rb的表达,激活JAK,加速STAT的磷酸化,改善能量代谢,减弱肥胖大鼠瘦素抵抗状态,从而起到减重作用。

  • 和黄芪多糖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SI)和黄芪多糖(ASP)对哺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体况良好、分娩日龄相近的2胎“长×大”二元杂交健康母猪7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母猪。SI和ASP以1︰5比例混匀,对照组饲喂不添加SI和ASP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100、200和300 mg/kg的SI和ASP混合物。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100、200 mg/kg水平组哺乳母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SI和ASP能够改善哺乳母猪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以及乳成分。在本试验条件下,SI和ASP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