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数字出版
  • 《学术出版透明与最佳行为准则》更新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启示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 目的 在全球开放科学的学术出版背景下,探讨2013—2022年发布的4版《学术出版透明与最佳行为准则》对于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启示。 方法 通过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协会(OASPA)官方网站获得第1~4版文本。以各项准则为分析单元,对准则内容进行纵向比较,以系统认识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和发展。根据最新版的重点分析内容,对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建议。 结果 从2013—2022年共推出4版准则,旨在通过提高学术出版透明度来保障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相较于历史版本,第4版准则围绕期刊内容、期刊行为、结构组织、商业行为4个维度的16项准则,更详细地描述了实现学术出版透明度的具体措施,并充分考虑不同学科、地区、商业规模期刊的可行性,以响应开放科学带来的挑战。 结论 该准则有助于提高我国学术出版透明度,保障中国学术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中国学术期刊需认识和参与开放科学发展;重点关注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站信息透明度建设;在期刊政策中清晰描述版权和许可条款,保护知识产权;维护编辑独立性,保障学术质量。

  • Digitization of Astronomical Photographic Plates of China and Astrometric Measurement of Single-exposure Plates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摘要: From the mid-19th century to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photographic plates served as the primary detectors for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Astronomical photographic observations in China began in 1901, and over a century, a total of approximately 30,000 astronomical photographic plates were captured. These historical plate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onducting long-term, time-domain astronomical research. To preserve and explore these valuable origi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al data,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has organized the transportation of plates, taken during nighttime observations from various sta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to the Sheshan Plate Archive for centralized preserv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plate information statistics were calculated. On this basis, the plates were cleaned and digitally scanned, and finally digitized images were acquired for 29,314 plates. In this study, using Gaia DR2 as the reference star catalog, astrometric processing was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on 15,696 single-exposure plates, including object extraction, stellar identification, and plate model computation. As a result, for long focal length telescopes, such as the 40 cm double-tube refractor telescope, the 1.56 m reflector telescope at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and the 1m reflecting telescope at Yunn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the astrometric accuracy obtained for their plates is approximately 

  • 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知识服务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17

    摘要: 目的 分析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知识服务发展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提质升级提供参考。 方法 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收录的20种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为对象,主要在期刊官网及微信公众号搜集其开展的知识服务的具体形式,以及调查地理学科技期刊集群平台——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所开展的知识服务形式。 结果 1)大部分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知识服务主要集中在第一层次数字信息服务(基本服务如网络首发、论文推荐、论文查询服务)和第二层次知识产品服务(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而第三层次知识解决方案(工具与应用、移动与社交服务、多媒体服务)的形式和数量较为有限。2)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的知识服务略显单一,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知识产品服务,第三层次知识解决方案虽有所涉及,但相关资讯更新滞后。 结论 总体上,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知识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形式较为单一,未来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完善较易实现的知识服务形式,提升用户体验感;做好工具服务,助力科研;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实现知识服务“内容+”;策划重点选题并创新内容生产形式,推进行业应用和决策辅助;储备期刊的私域流量,作为知识服务的精准对象;依托学科集群网开展知识服务,并建立社交服务平台。

  • 国际重要数据库的最新收录规则研究与案例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17

    摘要: 【目的】系统梳理国际重要数据库的最新收录规则,为我国科技期刊申请相关数据库收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对国际重要数据库的遴选标准以及期刊被剔除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并针对代表性成功申请案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国际重要数据库对于期刊的遴选均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及规范化程序,我国科技期刊在申请时必须严格按照申请流程和规范,认真细致地做好申请准备工作,必要时可预先进行自评估或参考最新的成功申请案例。【结论】科技期刊加入国际重要数据库是我国科技成果传播和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科技期刊大国向科技期刊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但与此同时,我国也应积极推进科技文献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出版、传播和服务平台建设,从而真正实现我国期刊的出版即国际化的状态。

  • 我国科技期刊产业服务能力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目的】通过调研科技期刊在创新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展示科技期刊在促进产业发展、服务行业进步中的价值与作用。【方法】以不同行业的技术类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现场走访、主编访谈、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实例中挖掘行业期刊在策划聚焦产业发展、集聚行业优质资源、打造特色专栏专刊、开发期刊智库功能、促进创新合作等方面的举措,总结科技期刊服务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结果】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创新、促进产业、推动交流、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结论】明确科技期刊在产业链中定位,服务决策与转化,实现科技期刊的产业价值,从而提升我国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 中国学者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撤销观察数据库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目的 撤销时滞能够反映科学界的净化时效,分析撤销时滞的影响因素,能够为减小撤销时滞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撤销观察数据库1970-2022年共17916条论文数据,以撤销时滞为因变量,从政策、论文和作者维度选择33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撤销时滞的影响。 结果 研究论文、发表年代、图像问题、论文工厂和荟萃分析是影响撤销时滞的主要因素,科研诚信政策对撤销时滞无影响。 结论 建议强化图像问题诚信意识,畅通论文举报机制,重视论文工厂问题并关注不同规模科研团队的诚信问题。

  • 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流动机制和优化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目的】分析科技期刊产业链结构与产业链价值流动规律,为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优化提出建议。【方法】运用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科技期刊产业发展的知识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进行梳理。基于价值链理论,结合科技期刊产业链,明确了供应链、增值链、输出链等分链条的价值活动,明晰科技期刊产业各环节的价值流向。【结果】以知识的流动为核心构建了上游生产与组织、中游发行与传播和下游服务与应用的科技期刊产业链结构图。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分析了模块间的价值流动,并构建科技期刊产业链价值流动模型。【结论】科技期刊产业链存在价值流动堵塞、纵深拓展不足、利益分配失衡等问题。科技期刊应打通资源壁垒,实现协同共享;加速吸引资本注入,明确收益机制;深入挖掘内容资源,探索跨界增值渠道;完善技术手段,革新产业生态。

  • 医学期刊特色主题出版策略探索——以《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为例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5-06

    摘要: 【目的】分析医学期刊主题出版的意义,探索特色主题出版策略,为同类期刊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的具体实践为例,客观剖析医学期刊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结合医学期刊特点并通过自身案例和理论阐述,提出医学期刊提升主题出版效果的独特策略。【结果】《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作为口腔医学期刊,通过正确导向,明确了以解决全民口腔健康问题为中心、以推进口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目标的主题出版方向,并通过“突出体现社会责任感的选题、融合人文感性的语言、提高公众参与度的宣传”策略增加了医学期刊主题出版温度,提升了期刊影响力。【结论】医学期刊主题出版在发挥独特的学术专业性和思想深刻性的同时需增加温度,提升社会效益,彰显新时代医学期刊主题出版价值,助力一流期刊建设。

  • 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编委效应吗?——基于管理学期刊的实证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管理学期刊编委发文的数量和质量,探究学术期刊是否存在编委效应,为期刊质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管理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例,采用回归分析和因果推断方法,揭示编委不同身份发文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结果 编委活跃度较低,大部分编委并未在任职期刊发表过多论文;编委不同身份发文与论文影响力存在显著关系,编委效应有条件地存在。具体来说,编委为重要作者身份发文的影响力相较非编委作者显著更高。编委为非重要作者身份发文的影响力相较非编委作者显著更低。 结论 建议编辑部提升期刊运作透明度并制定编委投稿政策,以减少潜在的编委效应。

  • 面向元宇宙时代的预印本学术交流实践与发展路径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目的 理清元宇宙赋能预印本的实践基础、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探索在元宇宙的时代语境下,预印本自身的发展与挑战,以及其对传统学术期刊和学术出版生态的改造与革新。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智能技术服务学术生产、平台场域聚合学术发布、协同参与展开学术评议、多元途径助力学术扩散4个环节梳理元宇宙赋能预印本的实践基础。 结果 在面向元宇宙时代的发展中,预印本存在数字技术门槛较高、虚拟现实联动脱节、同行评议流程薄弱、相关人员认知有限等诸多现实挑战,应着力整合产业集群、吸引学术合力、借力智能工具、强化沉浸体验。 结论 在充分了解元宇宙时代预印本学术交流现实挑战的基础上,充分激发技术活力与学术活力,促进学术出版数字化和出版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出版强国建设。

  • 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推文主题分析及优化策略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27

    摘要: 【目的】分析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高阅读量推文主题,以揭示用户关注的热点和偏好,指导制定推文主题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方法】以“检验医学”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检验医学”)为例,采用Python编程筛选出在其平台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投放的阅读量前100篇推文,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LDA)模型对100篇推文主题识别与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推文主题优化策略。【结果】“检验医学”高阅读量推文主题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政策文件”主题、“医疗行业行为规范”主题、“职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主题,并依据其主题识别和分析提出多声部复调式(系列化子主题开发、新视角主题演绎及案例主题集萃)推文主题优化策略,以拉伸推文主题的叙事张力,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从而提升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推文主题内容的深邃与广博。【结论】通过识别和分析“检验医学”高阅读量推文主题,有助于制定出更精准的推文主题优化策略,为检验医学期刊新媒体高阅读量推文未来主题的研究创新与空间拓展提供依据。

  • 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技术路径探析——以Consensus.app为例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目的】通过深入剖析新型知识服务平台Consensus.app的运行模式和技术实施方式,探索大语言模型为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发展带来的新启示。【方法】以文献调研与网络实证调研相结合的形式,分析Consensus.app平台的功能、特点及知识服务的表现形式,揭示该平台运行的技术实现方式,评估其在促进科技文献知识获取方面的作用,总结其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优劣性。【结果】Consensus.app的语料库通过Semantic Scholar数据库的2亿篇摘要信息构建,该平台运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从研究论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了向量化的知识数据库,然后使用OpenAI的接口将用户提问转化为检索语句对知识库进行检索,再基于检索命中信息生成扼要结论反馈用户。Consensus.app可针对不同问题提供直接基于数据支持的结论,并可快速阅读文献快照信息,协助用户快速决策。【结论】Consensus.app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语言模型答案所缺乏的准确性和证据链问题;为科技期刊在大模型时代的广泛高效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展示了结合大语言模型构造知识库提供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新路径。在新时期,科技期刊界要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建设,重视跨界合作、版权完善,积极加入大型数据库,积极拥抱大模型时代的趋势变化,迎接科技期刊的“AI+”时代。

  • 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协同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 【目的】探究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路径,提出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策略,为构建开放科学时代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合作案例,采用描述型案例研究法,总结、梳理现有典型合作模式的特征,提炼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发展路径。【结果】研究发现,现阶段科技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存在3条协同路径,分别为平台发展驱动的资源协同、用户需求驱动的流程协同、开放科学驱动的目标协同。【结论】建议科技期刊及各预印本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协同发展益处、不断强化协同发展意识、尽快制定协同发展政策、共同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智库发展现状及影响力提升策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4-02

    摘要: 目的 本文对我国当前从事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研究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摸底调研,反映当前业界对学术期刊出版智库的实践和认知,揭示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智库的发展态势,以期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智库研究和学术期刊出版智库咨询服务,为学术期刊出版领域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法调研了包括学术期刊编辑部、学术期刊学协会、高校相关院系、学术期刊相关研究院所以及学术期刊相关企业在内的开展期刊出版领域研究的机构,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当前学术期刊出版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学术期刊出版智库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果 总体来看,期刊出版领域的智库研究成果产出少、被决策层采纳的少,从业人员规模体量小,智库研究的课题经费来源单一,智库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但我国学术期刊出版智库建设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结论 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期刊出版智库行业发展的指导,期刊出版领域研究机构应加强成果转化并拓展经费来源,明确从事智库研究工作的使命定位、树立对标机构,加强对期刊从业人员智库研究素养的培养,运用智能化期刊数据平台工具开展智库研究,加强出版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

  • 数字人文项目扶助边缘群体的实践全景及启示——基于78个典型扶助案例的调查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数字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3-18

    摘要: 摘要: 目的/意义 剖析数字人文项目扶助边缘群体的实践案例,旨在为我国开展以数字人文项目扶助边缘群体探索提供经验与启示。 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于国内外78个边缘群体扶助类数字人文项目中提取实践要素,从扶助主体多元参与,聚力共创;扶助对象兼顾显隐,与时偕行;扶助举措立破并举,多管齐下;扶助成果形式纷呈,稳中求进四个维度追踪扶助效用,解析扶助经验。 结果/结论 得出我国边缘群体扶助类数字人文项目建设启示:着眼社会制度优势,释放政府主体动能;面向扶助对象需要,开展精准靶向扶助;统一务实举措进向,助力数字红利落地;构筑轻量化成果集群,推动集体智慧可持续复利。

  • 目标、规范与精神:科学传播中国范式内涵构建与启示——以中国科学期刊协会为中心(1947-1950)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3-14

    摘要: 【目的】研究科学传播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实践探索,追溯阐析科学交流系统“中国范式”构建之历史渊源与内涵特质,为在中国特色的文化根基上创新发展科学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提供历史镜鉴、注入精神内核。【方法】基于科学传播共同体之内涵建设,研究中国科学期刊协会推进科学期刊编辑与发行的实践活动及相关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其对中国科学期刊范式内涵的构建。【结果】中国科学期刊协会从体制目标、行为规范、精神气质三方面构建科学期刊范式内涵:在体制目标上要求科学期刊抱团生存、发挥使命;在行为规范上要求科学期刊坚持中国本位、分类建设;在精神气质上要求科学期刊艰苦奋斗、撒播信仰。【结论】中国科学期刊协会的组织探索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科学家社会角色的自觉实践,初步构建起中国科学期刊范式内涵。在新中国“科学国家化”“人民科学”等社会条件的保障下,“中国范式”的科学交流系统实现落地。

  •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服务科技强国战略---以《分子植物》为例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3-06

    摘要: 目的 科技强国建设离不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通过分析和总结《分子植物》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经验,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可能途径和举措。 方法 以《分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从创刊到发展为植物科学领域顶尖期刊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相应举措,提出可供国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参考借鉴的发展模式。 结果 《分子植物》在专职科学编辑团队建设、稿件质量把控和内容建设、国际合作出版、创办品牌学术活动打造围绕期刊的科研社群等方面开创了一些独特策略、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迅速提升了《分子植物》的国际影响力,将其打造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领域内的顶尖期刊。 结论 《分子植物》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和举措以及办刊实践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有益尝试,对国内其他英文科技期刊探索适合自身期刊发展的卓越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3-06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提炼和分析,探讨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的改进和发展,助力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与传播; 方法 邀请学术期刊用户在中国知网中对其所属学科的增强出版论文进行检索、下载和阅读,随后围绕增强出版知识服务体验进行深度访谈;对访谈数据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提炼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采用DEMATEL模型构建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关系矩阵,确定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 影响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因素集中于内容、功能和交互应用三个层面,关键因素具体包括:平台对增强出版知识服务的功能支持、增强出版物的内容、增强出版物的呈现和使用机制等; 结论 基于知识加工-知识获取-知识再生产的知识应用流程,可以通过内容媒体融合、开放检索与关联、大语言模型赋能等优化和改进增强出版知识服务。

  • 科普期刊微信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3-05

    摘要: 【目的】探究科普期刊微信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科普期刊借助微信短视频有效开展科学传播并提升自身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框架,对22种中国优秀科普期刊在微信视频号发布的762条短视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主题、标题技巧、呈现形式、背景音乐、信源吸引力对科普期刊微信短视频传播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而短视频时长、信源专业性和信源可信度对传播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此外,科普期刊所在地域不具有调节效应,月均发布视频数和新媒体平台数具有调节效应。【结论】科普期刊微信短视频应选择接地气、贴近用户生活的主题;制作吸睛的标题,引起用户注意,综合运用动画、图片、解说等多种元素,并合理加入音乐背景,增强观看体验;勇担科普重任,推出有吸引力的科普主讲人;勤于经营,搭建新媒体传播矩阵。

  • 面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发展现状与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互联网期刊 提交时间: 2024-02-23

    摘要: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的总体情况和办刊路径,尝试提出发展建议,为我国医学类科技期刊提升和世界一流医学科技期刊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获批CN号、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2年版)和入选国家科技期刊计划的医学类英文期刊,共计120种期刊,收集期刊基本信息及国家科技期刊计划资助、国内外出版合作、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等数据,分析期刊学科布局、运营模式、学术影响力、开放获取、集群化发展等特点。[结果]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数量增长迅速,受国家科技期刊计划项目资助比例高,刊期以季刊为主,高校、学会/协会为主要独立办刊单位,联合办刊比例较高。期刊的数字出版主要与国外出版商合作,43种期刊同时在国内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上线。SCIE/SSCI、ESCI和Scopus数据库收录期刊分别为43种(35.8%)、17种(14.2%)和97种(80.8%),学科覆盖面较广。99种(82.5%)期刊中的文献可于PubMed中检索到。78种(65.0%)期刊被DOAJ数据库收录,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C协议)CC BY的期刊最多。[结论]我国医学类英文期刊结构进一步优化,布局交叉学科,办刊形式多元,借助国际数据库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可见度,OA出版发展迅速,国内出版运营尝试向集群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