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我国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与价值创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各类型图书馆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高校图书馆工作》

    摘要: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 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 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作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农村 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助推乡村振兴主要有文 化铸魂型、文旅融合型、文农互助型3 种模式。文章还针对环境业态、参与主体、产品服务、实现方式等关键要 素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 AIGC 赋能智慧图书馆建设:基础、特征、场景及策略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高校图书馆工作》

    摘要: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出现与发展将助力打造全新的图书馆服务业态,使图书馆由传统服务 向知识服务、生成式内容服务转变。文章在探讨图书馆内容生成模式历史演变的基础上,着重阐述AIGC 赋 能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技术基础和内在特征,以及AIGC 与智慧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应用场景。最后,提出完善 基础语料库建设,训练高质量大型语言模型,提升相关人员数字素养以及升级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等发展策 略,助力智慧图书馆创设丰富的服务应用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 前景·质素·路径:ChatGPT 赋能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高校图书馆工作》

    摘要: ChatGPT 引发了图书馆建设与评估标准、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变革,渐次推进了整个公共文化安全战 略的创新突破。ChatGPT 有助于升级图书馆智能推荐、检索、分类、翻译、编辑等服务,丰富用户立体式、沉浸 式感知体验。但也为图书馆带来了用户隐私、信息数据、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职是之故,要通过 优化发展路径,提升图书馆的智慧化服务与安全性保障。一是促进技术创新,优化基础设施。健全图书馆智 慧服务体系,破除资本控制的技术霸权主义。二是构建数据监督平台,提升智能服务。推动图书馆多元共建 的联动机制建设,守卫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三是培育人才队伍,发展后生力量。联动多方力量协 同激发主体学习效能,培育理想信念坚定、敢于突破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

  • 基于FUNGuild 的山药腐烂块茎真菌群落研究及潜在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山药腐烂块茎的真菌群落特征及主要病原,该研究采用ITS 扩增子测序技术 和FUNGuild 分析阐明了其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特征及生态功能类群,并对潜在病原真菌 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 ( 1 ) 山药腐烂块茎中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 (Ascomycota),优势属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镰刀 菌属(Fusarium)、篮状菌属(Talaromyc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属(Clonostachys)等。 真菌生态网络呈现明显的模块化和高比例的正相关边数(99.33%),真菌间趋向于极强的 正向合作。(2)FUNGuild 分析显示,10 个真菌生态功能类群与山药块茎腐烂高度相关。 其中, 凋落物腐生- 未命名腐生- 木腐菌( dung saprotroph-undefined saprotroph-wood saprotroph)和内生-植物病原真菌(endophyte-plant pathogen)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33.74% 和23.64%,其代表性属分别为青霉和炭疽属。除此之外,与植物病原和木腐菌同时相关的 生态功能类群共有3 个,总相对丰度达到13.67%,代表性属为镰刀菌属。进一步Trait 分 析表明,青霉和镰刀菌等7 属真菌很可能与山药块茎腐烂密切相关。(3)共分离鉴定真菌 22 株,隶属于6 个属,包括镰刀菌属(9 株)、青霉属(5 株)和曲霉属(Aspergillus,4 株)等。该研究结果为阐明山药块茎腐烂的发病规律、定向使用农药及筛选生防菌提供了 很好的参考。

  • 中国柿属植物二新记录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植物二新记录种——粗毛叶柿(Diospyros dasyphylla Kurz)和苏门答腊柿(Diospyros sumatrana Miq.),提供了二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物候期、 生境特点和分布等信息,并基于国内的野外调查情况对其进行了濒危等级评估。粗毛叶柿与 木果柿(Diospyros xylocarpa Y. M. Shui, W. H. Chen Sima)相似,区别在于前者的幼枝及 叶背密被黄褐色糙毛,成熟果直径约6 cm,宿存果萼长8 mm;苏门答腊柿与椭圆叶柿 (Diospyros elliptifolia Merr.)相似,区别在于其前者的花冠白色,瓶状,果直径约2 cm, 宿存果萼直立。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和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BJFC)。 这些资料为中国柿属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基于解剖学的花叶类玉兰光合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花叶类玉兰的全绿叶、花叶和全黄叶为试验材料,该研究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 片解剖结构、光响应曲线等方面探讨3 种类型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关系,从解剖学 揭示花叶类玉兰光合特性成因。结果表明:(1)花叶类玉兰的黄色叶斑是由叶绿体结构异常 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形成的叶绿素型叶斑。(2)花叶类玉兰黄色区域类囊体结构异常,ATP 合成受阻,阻碍了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3)解剖结构显示全绿叶栅栏组织发达,叶绿体完 整性和色素含量均高于花叶和全黄叶,其净光合速率较高。(4)全绿叶和花叶的最大净光合 速率和光饱和点存在显著性差异,全绿叶较花叶能够耐受更大范围的强光。该研究进一步阐 明了花叶类玉兰的叶绿体结构影响其光合特性,为花叶类玉兰的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参考。

  •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解析赤皮青冈叶片黄化变异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 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 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 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正常植株和突变体 之间存在257 个和357 个显著差异代谢物(significantly changed metabolites,SCMs),其中 槲皮素、白矢车菊素、杨梅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衍生物(吡喃酮啡肽A、异鼠李 素3-葡糖苷酸等)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则 显著下降。(2)转录组测序检测出4 146 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1 711 个基因上调表达,2 435 个基因下调表达。(3)KEGG 富集分析表明, SCMs 和DEGs 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研究结 果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可能是受到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发育异常以及黄酮物质合成增加 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外,MYB 和bHLH 家族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证实该两类转录 因子参与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黄化突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 为叶色功能基因挖掘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 烟草野火病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叶际微生物种群稳定与烟株健康密切相关。为揭示感染野火病烟株叶际微生态特征,该 文采用Illumi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病程度烟株叶片的病斑与健康组织进行微生物群落结 构与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病斑组织与健康组织优势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 子囊菌门(Ascomycota),且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泛菌属(Pantoea)、链格孢属(Alternari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 和锥盖伞属(Conocybe),仅假单胞菌属在病斑组织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织。(2)病斑组 织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并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呈先减后增、丰 富度指数呈先增后减趋势;病斑组织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病害程度的增加先增后减, 轻度和中度病叶病斑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健康组织,但重病组织真菌群落多样性 和丰富度低于健康组织。(3)病斑和健康组织细菌的基因功能信息及相对丰度基本类似,主要 为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3 类;真菌的优势功能类群为植物病原菌、动物病原菌- 内生真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真菌、未定义腐生真菌、木质腐生真菌和植物病原菌-木质腐生 真菌。该结果为认识烟草野火病演变规律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利用CRISPR/Cas9 技术创制番茄青枯病抗性基因 Slmlo1/6 突变体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枯病是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致病菌生理小 种复杂、易变异,而MLO 基因隐性突变mlo 具有广谱抗性,前期研究表明Slmlo1/6 可能参 与番茄青枯病抗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番茄Slmlo1/6 青枯病抗性基因功能,该文利用 CRISPR/Cas9 技术创制Slmlo1/6 基因突变材料,并进行表型鉴定。结果表明:(1)首先设 计SlMLO1/6 靶点序列gRNA,并与U6 启动子组装,再将含高效靶点的U6-gRNA1/6 片段 通过Bsa I 酶切连入CRISPR 载体pBGK,构建形成双基因融合敲除载体pBGK-SlMLO1/6。 重组质粒经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DH5α和平板培养,挑选阳性单克隆。验证 正确后,再经农杆菌(Agobacterium tumefaciens) GV3101 介导的遗传转化和潮霉素抗性筛选, 最终获得9 株番茄编辑苗。(2) 靶点区测序显示,植株M2 和M8 分别缺失177 bp 和7 bp 的SlMLO1 片段,M7 缺失12 bp 的SlMLO6 片段,M9 发生SlMLO6 单碱基T 插入,总计4 株单基因纯合突变体,其他均为杂合型突变。(3)RT-qPCR 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 变株SlMLO1/6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M2、M7 和M8。(4)表型鉴定表明,SlMLO1/6 可能是番茄青枯病易感基因。总之,该文成功构建了MLO 基因编辑载体并实现了番茄转化, 纯合突变体获得了青枯病抗性。氨基酸丢失和移码突变可能是Slmlo1/6 抗性功能转变的主 要原因。该研究结果为番茄抗青枯病基因功能研究和抗病育种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遗传工 程材料。

  • 西藏札达县藏族有用野生植物的调查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6-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野生植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了诸多生计必需品。札达 县,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མངའ་རི, 转写:mngav-ri)的西南部,与印度相邻,是通往 南亚的重要通道。该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藏族人群在适应恶劣的环境中掌握了丰 富的野生植物利用的传统知识。为全面系统地调查、记录和研究札达县藏族对野生植物的传 统利用知识,该研究采用了民族植物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共访谈到173 位信息报告人,记录 3 639 条利用报告(UR)。通过UV、CV 和CII 等定量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果:(1) 札达县藏族掌握着丰富的野生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利用119 种野生植物,分属40 科83 属。 (2)该地野生植物利用类别多样,有8 个利用类别,且多种植物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用途。 (3)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植物是葛缕子(Carum carvi)(UV=1.220)、冻原白蒿(Artemisia stracheyi)(UV=0.919)、心叶大黄(Rheum acuminatum)(UV=0.890)、柏木(Cupressus sp.)(UV=0.769)和异株荨麻(Urtica dioica)(UV=0.757),这些植物和当地藏族生活息 息相关。(4)复杂多样的高原环境显著影响该地区野生植物的利用。该研究不仅系统地记录 了札达县野生植物的利用知识和特征,有助于该地区植物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促进传统 知识的传承,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 Osteology of Turfanodon bogdaensis (Dicynodontia)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提交时间: 2024-05-31

    摘要: Within the dicynodont genus Turfanodon, there are two recognized species, T.bogdaensis and T. jiufengensis. Both species are known by relatively complete cranial materials, but the mandibles and most postcranial bones have been described only for T. jiufengensis. This paper reports new dicynodont specimens from Turpan, Xinjiang, referring them to T. bogdaensis. They can clearly be differentiated from T. jiufengensis by the flatter lateral surface of the snoutregion, a prominent swelling on the lateral dentary shelf, and the rounded femoral head. Thediagnosis of Turfanodon is revised. The combination of a flat circumorbital rim, posterior portionof anterior pterygoid rami with converging ventral ridges, and a possible autapomorphy, a deepnotch on scapula forming procoracoid foramen, are confirmed. It also differentiated from alldicynodonts other than Myosaurus, Kembawacela and Lystrosaurus by having accessory ridgeslateral to the median palatal ridge.

  • 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公园绿地和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研究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对优化公园绿地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功能空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分析公园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析二者空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形成了内密外疏、圈层式递减、向西北方向扩展的空间聚集特征。(2)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的分布重心均与城市中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公园绿地、居住空间、交通运输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休闲娱乐空间、商业空间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3)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的主导类型为中度失调型,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中部高、东西两侧和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人口因素、交通条件是影响公园绿地与城市各功能空间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则是次要因素。

  • 2000—2020 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河西走廊是我国人类活动最密集的干旱地区,明晰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有助于缓解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矛盾。采用空间转换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从“量变”“形变”2个维度定量研究2000—2020年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城镇空间、农业空间以及其他生态空间持续扩张,绿色生态空间剧烈减少了2758.87 km2,国土空间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生态保护效果尚不显著。(2)国土空间主导转换类型是生态空间内部“荒漠-绿地”交互演变,不同主体功能区中交叉转换规模差异显著。伴随国土空间交叉转换,其景观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分散化、复杂化演变特征。(3)河西走廊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到多维度影响因子驱动,其中“量变”过程受到的驱动作用包括国家政策指引、自然地理支撑、交通区位约束和社会经济催化,而“形变”则是以自然地理为基础,在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进一步发生演化。

  • 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当前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城市快速扩张伴随的土地利用粗放问题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单方面关注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或高质量发展状态,较少讨论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构建多维指标体系,测度2018年宁夏22个区县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状态,并采用耦合协调度、相对发展度和影响协调力分析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18年宁夏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态势,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低、南北高”的分布格局,宁夏大部分区县处于基本协调状态且两系统关系呈良性循环。(3)创新和安全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反向阻滞作用;绿色和协调子系统对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起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情境下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实证依据。

  • 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者的关系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宁夏开发区为例,评价分析2018—2021年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经济质量、创新驱动、开放环境、绿色转型和结构优化5个维度选取影响因素,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其对集约用地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宁夏开发区土地集约水平呈现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分布格局,研究时段内差异缩小。(2)GTWR模型可以有效捕捉驱动机制的时空差异,绿色转型、结构优化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主导驱动因素,创新驱动、经济质量是次要因素。(3)各因子对集约用地的驱动作用呈现显著的时空分异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对北部引黄灌区开发区的驱动作用更显著,工业企业总收入增长率等则是中南部开发区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工业收入地耗对集约水平的影响小幅下降,其他因子逐渐增强。研究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目标下各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动力机制,有助于为宁夏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分区管控提供政策参考,也为西部黄河流域高质量园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 基于Sentinel-2 的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识别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内作物种植分布对于灌溉水资源高效配置、农田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宁夏青铜峡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卫星数据,通过水稻和玉米早期特征分析,提取关键的“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构建时序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特征值数据集,并通过样本分析关键特征阈值,构建水稻和玉米早期种植分布决策树模型,提取2022年宁夏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1)玉米和水稻苗期的后半段5月15—31日,水淹信号和植被信号是区分二者关键时期。(2)基于早期作物物候特征的方法,在5月16—31日获取的水稻和玉米图像制图精度高于90%,用户精度超过91%,总体精度超过90%,Kappa系数高于0.88,明显高于同时期随机森林方法的分类精度。(3)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早期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提取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在时空尺度上以较少的实地样本进行延展,同时在时间上也更有优势。因此,该方法为青铜峡灌区水稻和玉米种植分布早期调查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

  • 渭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以及渭河流域地区城市的快速发展,渭河流域植被生态系统面临许多挑战,研究区域内植被的时空变化以及对土壤干湿状况的响应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的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温度(LST)数据,对渭河流域的土壤干湿状况数据进行反演,通过线性回归、残差分析和贡献度分析了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特征及土壤干湿状况的驱动与贡献。结果表明:(1)2001—2020年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总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平均趋势率为0.47×10-2·a-1,植被呈恢复趋势,其中2012—2016年生长季NDVI均值受到人类活动的抑制作用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的影响迥异,土壤干湿状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较弱与缓慢增长,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以促进植被恢复为主。(3)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生长季NDVI均值变化的贡献均主要集中于同向贡献,其中负向贡献只来源土壤干湿状况,占比19.77%,同向高贡献主要来源人类活动,说明渭河流域中人类活动是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4)渭河流域植被整体受到土壤干湿状况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于汾渭盆地农业生态区,属于人类活动的同向高贡献率分布区,说明目前人类活动是抑制植被覆盖增长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精确的科学依据。

  • 中国新世纪水稻生产负外部性评估及时空演变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水稻生产间接价值研究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外部性尤其负外部性研究不多,对其评估有利于生态防控和农业永续发展。基于2000—2021年全国各省水稻的面板数据,运用市场价值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温室气体排放、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地膜污染、水资源消耗和农机能源污染方面分析水稻的负外部性价值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全国水稻生产年均负外部性价值达2080.27×108元,其中温室气体排放、化肥、农药、地膜污染、水资源消耗和农机能源污染占比分别为35.93%、20.71%、10.27%、9.04%、17.44%和6.61%。(2)以2012年新时代为分界点,负外部性价值总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体现了新时代生态防控的成效。(3)空间分布异质性强,负外部性价值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其中华中、华南、西南、东北和华北稻作区年均负外部性价值分别为1025.45×108元、426.96×108元、329.36×108元、221.52×108元和61.99×108元;负外部性价值与地理空间存在全局正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自东南向西北由“高-高”聚集向“低-低”聚集和不显著演变,“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华中和华南稻作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华北稻作区。创新性地从研究对象和动态全局视阈评估了水稻生产负外部性,并从政府引领、市场引导和农户主导方面提出了因应策略。

  • 塔里木河流域水-耕地-粮棉系统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和生态脆弱区,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粮食、棉花的重要生产基地。水资源、耕地资源与粮棉资源的良性协调发展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塔里木河流域水-耕地-粮棉系统,测算其发展指数,并以耦合协调度模型测量了系统的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Fractional Logit模型分析了水-耕地-粮棉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流域各系统的发展指数呈现水系统>水-耕地-粮棉系统>耕地系统>粮棉系统。五地州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系统发展指数排名与流域一致,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在耕地和粮棉系统发展水平领先,水资源系统发展水平靠后,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则是水系统发展指数位居前列,耕地和粮棉系统发展较落后。(2)流域内水-耕地-粮棉系统耦合协调度介于0.475~0.680之间,处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之间。五地州中,喀什地区最高,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最低。这一指标经过缓慢提升后在2017年后明显下降。五地州中,阿克苏地区下降最为明显。(3)水库数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及人口数量是影响水-耕地-粮棉系统协调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三者每增加1个单位将分别引起耦合协调度1.0%、21.0%、35.6%的提升。

  • 1990—2020 年波曲流域冰川冰湖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结合比值阈值法与目视解译提取了1990—2020年波曲流域冰川边界,同时利用归一化水体指数与目视解译提取波曲流域冰湖数据,分析近30 a波曲流域冰川冰湖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母冰川-冰湖相对位置变化关系,探究波曲流域冰川冰湖协同演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波曲流域冰川加速退缩,尤其是近10 a来冰川加速退缩趋势更为显著;波曲流域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5500~6100 m范围内,规模上看,大规模(≥10 km2)冰川数量保持稳定,小规模(≤0.5 km2)冰川数量呈增加趋势。(2)近30 a波曲流域冰湖数量、面积均不断增加,冰湖面积扩张率为74.24%;冰湖主要分布在海拔4900~5300 m之间,大冰湖(≥0.07 km2)面积不断扩张;小冰湖(≤0.03 km2)数量增加显著。(3)与母冰川相连冰湖是最重要的冰湖扩张类型,该类型冰湖面积增长量占总冰湖增量的72.08%。(4)近30 a波曲流域气温缓慢上升,降水量总体略微下降。气温上升和降水量下降是造成冰川退缩重要因素,同时冰川融水促进冰湖扩张。通过波曲流域冰川-冰湖分布面积、变化特征及其协同演化关系的探究为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和冰湖溃决灾害的预测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