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程性氧化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营养调控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由于胎儿生长速度加快和泌乳强度增加,哺乳动物在围产期的机体代谢强度逐渐增加,常常导致机体氧自由基增加,造成进程性氧化应激。进程性氧化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母猪产仔性能下降、泌乳力降低、仔猪成活率下降、母猪健康水平差。然而,目前对于评价母猪进程性氧化应激仍缺乏标准化的方法。本文综述了母体围产期氧化应激产生的原因、评价指标以及氧化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综述了生产中缓解母猪氧化应激的措施,旨在为改善养猪生产中母猪氧化应激、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 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和胎盘脂质氧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和胎盘脂质氧化代谢的影响,以探索母猪妊娠期脂肪沉积与繁殖性能的关系。本试验度量了846头经产大白母猪妊娠第109天时的背膘厚度,并分为3组,背膘厚度≤18 mm的为第1组(母猪192头),背膘厚度为19~22 mm的为第2组(母猪265头)、背膘厚度≥23 mm的为第3组(母猪389头)。记录母猪分娩后的产仔性能,测定胎盘组织中脂质、氧化产物水平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尽管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对窝产仔数、产活仔数及木乃伊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死胎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和胎盘效率(P0.05)。值得注意的是,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显著影响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P<0.05),第3组的每窝初生重≤0.9 kg的仔猪数和每窝初生重≤1.0 kg的仔猪数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2)在第3组的胎盘组织中,不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而且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3)妊娠末期母猪胎盘组织中ROS水平与总产仔数、初生窝重及胎盘效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MDA水平与窝产仔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知,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与产仔性能密切相关。妊娠末期维持背膘厚度在19~22 mm,母猪可获得较高的产仔性能;背膘厚度≤18 mm时,会增加死胎数;而背膘厚度≥23 mm时,会引起胎盘组织中脂质过度沉积,从而加剧胎盘氧化应激的发生。

  • 热带假丝酵母高效利用甘油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热带假丝酵母以油脂为底物发酵时会产生副产物甘油,本研究对热带假丝酵母gk基因进行过表达,将副产物甘油转化为能量,提高油脂转化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1798中的甘油激酶(gk)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获得同源臂基因gkpR,通过一步法无缝克隆将同源臂和G418抗性基因(kanr)连接至pPICzαA载体,同时将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1457中的启动子基因pGAP无缝连接至载体中的gkpR,构成质粒pPICzαA-gkp,并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启动子pGK替换为pGAP。结果:经过G418抗性筛选和PCR鉴定,成功获得pGAP基因替换菌株C. tropicalis 1798-gkPr;发酵验证结果显示,启动子基因替换C. tropicalis 1798在以甘油为底物培养时重组菌OD600 值比野生型菌株高46.4%,重组菌培养基中甘油剩余量比野生菌降低56.1%,表明启动子替换能促进C. tropicalis 1798对甘油吸收利用。此外,以油脂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时还发现重组菌产长链二元酸的量比野生菌提高32.7%。结论:通过启动子替换手段构建的重组菌C. tropicalis 1798-gkPr,提高了热带假丝酵母对于油脂组分中甘油成分的利用效率。

  • 热带假丝酵母高效利用甘油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热带假丝酵母以油脂为底物发酵时会产生副产物甘油,本研究对热带假丝酵母gk基因进行过表达,将副产物甘油转化为能量,提高油脂转化利用效率。方法: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1798中的甘油激酶(gk)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获得同源臂基因gkpR,通过一步法无缝克隆将同源臂和G418抗性基因(kanr)连接至pPICzαA载体,同时将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 1457中的启动子基因pGAP无缝连接至载体中的gkpR,构成质粒pPICzαA-gkp,并电转化至C.tropicalis 1798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一次同源单交换,将启动子pGK替换为pGAP。结果:经过G418抗性筛选和PCR鉴定,成功获得pGAP基因替换菌株C. tropicalis 1798-gkPr;发酵验证结果显示,启动子基因替换C. tropicalis 1798在以甘油为底物培养时重组菌OD600 值比野生型菌株高46.4%,重组菌培养基中甘油剩余量比野生菌降低56.1%,表明启动子替换能促进C. tropicalis 1798对甘油吸收利用。此外,以油脂为底物进行发酵实验时还发现重组菌产长链二元酸的量比野生菌提高32.7%。结论:通过启动子替换手段构建的重组菌C. tropicalis 1798-gkPr,提高了热带假丝酵母对于油脂组分中甘油成分的利用效率。

  • Tp-e间期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的比值(Tp-e/QT)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2月因严重慢性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35%,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Ⅲ级,且既往从未发生过室速或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接受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一级预防的患者68例,对所有的患者随访18~38个月(平均26个月)。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本研究以SCD或室颤、室速作为终点事件。术前对所有的患者进行 12 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24 h 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并分析 Tpeak-Tend 间期及(Tpeak-Tend)/QT。结果随访过程中,因ICD识别持续性室速或室颤而引发恰当放电的患者共11例,由ICD发现非持续性室速而不需治疗的患者共7例,故高危组患者共18例。从未发生室速或室颤者共50例为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Tp-e)105±15 ms明显高于低危组90±17 ms (P=0.003); (Tpeak-Tend)/QT比值在高危组与低危早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0.27±0.04 vs 0.22±0.05,P=0. 002). TpTe/QT≥0.255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和65.9%;TpTe≥103 ms预测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67.9%。结论 Tp-e间期、Tp-e/QT比值与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密切,Tpeak-Tend间期及Tp-e/QT比值越大,ICD一级预防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 10~25 kg仔猪赖氨酸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应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10~25 kg仔猪赖氨酸(Lys)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检索了1990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有关仔猪Lys需要量的研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共17篇文献被纳入研究。用二次曲线(QC)模型、线性平台(LP)模型和曲线平台(CLP)模型估计了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SID Lys)需要量。结果表明:LP模型估计得到的SID Lys需要量较低,而QC和CLP模型的估计值较高且基本一致。其中,饲粮SID Lys含量变化不影响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QC=0.828 0,Plinear=0.584 4);以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为因变量,SID Lys含量为自变量,用QC模型估计得出10~25 kg仔猪饲粮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280%(P<0.000 1)和1.260%(P<0.000 1)。饲粮类型以及遗传背景等因素影响SID Lys需要量。其中,玉米豆粕饲粮和非玉米豆粕饲粮的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307%(P=0.005 0)和1.138%(P=0.000 1);中国地方猪种和瘦肉型猪种的SID Lys需要量分别为1.060%(P=0.001 2)和1.334%(P=0.004 3)。综上,为满足10~25 kg仔猪达到最佳生长性能,饲粮SID Lys需要量为1.230%~1.280%,同时应考虑饲粮类型以及猪的遗传背景等因素。

  • 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 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 (RFCA)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零射线组23例,即运用Carto3系统重建主动脉窦三维模型后在零射线下行导管消融。另29例 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为常规消融组。比较两组的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 X线曝光时 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22/23(96%)vs 24/29(83%), P=0.2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 (4.3±1.7 vs 7.8±2.6 min, P<0.01),零射线组与常规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8.8 vs 77.4±7.2 min, P=0.332)。与零 射线组比较,常规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7.9±3.2 vs 4.8±1.1, 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X线曝光时 间为23.1±6 min,随访5~20个月,常规组复发4例,零射线组1例复发。结论 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 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 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