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理论、模型与实例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1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超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结构模型、运行机理和实际应用。首先,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梳理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模式的演进过程:由"从摇篮到产品"的粗放经济,到"从摇篮到坟墓"的末端治理经济,再到"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延续这一绿色发展趋势,根据文明演化的共生理论和艾根创立的超循环理论,提出超循环经济的理论构想,并描绘"从孕育到孕育"的超循环经济的概念结构。其次,将超循环经济思想应用于林纸拓展系统(EFPS)。在分析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及其与林业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简称"三链",或3C)逐层拓展的逻辑顺序,研究EFPS超循环经济的系列结构模型。具体来说,依次建立起各层次的超循环结构模型——制浆造纸系统的资源链核心层模型、供应链系统的资源链拓展层模型、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链拓展层模型,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价值链拓展层模型。然后将各层次的结构模型综合起来,形成EFPS超循环经济的多重拓展-嵌套整体模型。该模型既能展示EFPS超循环经济系统的全貌,又包含其各层次的系统结构。因此既能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国家和地区的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又能为制造企业、营林组织、供应链、行业协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绿色经营决策提供支撑。最后,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一方面提出超循环经济的5R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分配和再培育。另一方面基于5R原则和3C循环链,构建5R-3C理论模型,并研究其5R-3C共生运行机理。研究表明,在超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与生态系统可以实现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以上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在原理上,揭示了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的概念结构、本质属性和5R原则;在机理上,创立了超循环经济的5R-3C模型及其共生运行机理;在实施上,以林纸拓展系统为例,为超循环经济理论的"落地生根"和推广应用构建了具体的多重拓展-嵌套模型。

  • 三维斑点追踪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诊断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 )结合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评估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左室心肌形变,探讨其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49例初诊NSTE-ACS的患者行DSE和冠脉造影。多巴酚丁胺初始剂量5μg•kg-1min-1,间隔3 min剂量加倍,峰值剂量20μg•kg-1min-1。应用3D-STE对静息和峰值负荷时实时三维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左室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整体长轴应变(GLS ),整体环向应变(GCS ),灌注区长轴应变(TLS),灌注区环向应变(TCS)等参数。比较分析DSE前后常规超声、3D-STE参数及其变化,应用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NSTE-ACS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均完成负荷试验,3D-STE参数具有满意重复性。静息状态下,NSTE-ACS患者与非NSTE-ACS患者相比,左室心肌形变功能明显减低,以环向功能减低更为显著(P0.05 )。峰值负荷时,两组间左室形变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增大(P值均小于0.01) ,峰值负荷参数诊断价值明显增加。各参数ROC曲线比较中,峰值负荷TLS和TCS诊断NSTE-ACS价值最高。结论3D-STE结合小剂量DSE是安全有效的NSTE-ACS无创检查和诊断方法,DSE明显增加3D-STE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