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2型糖尿病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早发风险,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阐明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有利于指导患者的管理。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13例。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66例)和非糖尿病组(247例),并用landmark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率。为平衡混杂因素,倾向评分匹配法被实施。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剖析2型糖尿病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年内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87.9% 比81.4%,χ2=1.520,P=0.218)。1年后,糖尿病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组(66.0% 比76.6%,χ2=4.414,P=0.036)。倾向评分匹配后,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存率差异与倾向评分匹配前的结果相似(1年内,83.3% 比78.6%,χ2=0.288,P=0.592;1年后,62.5% 比83.9%,χ2=4.206,P=0.040)。在分段拟合法构建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中,1年内,2型糖尿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预后无关;1年以后,合并2型糖尿病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P=0.046,RR=1.756,95% CI 1.011-3.050)。结论 2型糖尿病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年后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癌前病变,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有限,而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具体哪种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更好,仍未有定论。目的 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临床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数据库建库至2023-04-30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基于ROB2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使用Rstudio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使用Stata软件绘制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纳入文献26篇涉及10种干预措施,样本量2068例。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疗效上,西药联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西药联合针刺、温针灸、针刺等干预措施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P穴位埋线(0.80)>西药联合针刺(0.67)>温针灸(0.59)>西药联合雷火灸(0.58)>针刺(0.48)>西药联合隔姜灸(0.40)>雷火灸(0.31)>西药联合电针(0.24)>常规西药(0.06);在胃镜疗效上,穴位埋线、温针灸、西药联合针刺、针刺、西药联合穴位注射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P温针灸(0.72)>西药联合针刺(0.58)>针刺(0.47)>西药联合穴位注射(0.41)>常规西药(0.01);在病理疗效上,穴位埋线、温针灸优于常规西药治疗(P西药联合针刺(0.59)>温针灸(0.53)>针刺(0.52)>西药联合穴位注射(0.51)>常规西药(0.06)。结论 临床症状明显患者可选用西药联合穴位注射缓解症状,而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则优先选用穴位埋线,穴位埋线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在改善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上较其他针灸疗法效果更显著。

  • 香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的作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明确香港角色,并促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香港在4个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高水平大学集群与自由的学术氛围,培育出大量创新人才;(2)基础研究优势,并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互动中促进技术创新;(3)一流的现代服务业,可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金融等方面的支撑;(4)全球视野和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大湾区国际化水平。但同时,香港也在产业发展、创新政策实施和创业成本等方面有不少教训。善用“一国两制”,加强两地互动,既有助于香港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探索形成新的、更加符合科技创新具体要求的优势领域,实现自身突破,也有利于贡献独特智慧,辐射大湾区建设,并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事业发展。

  • 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评价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实验以1-甲基咪唑、1,4-丁烷磺内酯和浓硫酸为原料合成咪唑类缓蚀剂。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该缓蚀剂浓度以及腐蚀溶液温度对X100管线钢在5%(质量分数)HCl溶液中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同一温度条件下,缓蚀效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浓度条件下,缓蚀效率则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为了进一步阐述缓蚀剂吸附机理,对腐蚀活化能及相关热力学参数如焓(H)、熵(S)、吸附平衡常数(Kads)和标准自由能(Gads)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X100表面为物理吸附。

  • 抗菌肽对镇海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抗菌肽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6~27期)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各组分别喂添加0、1、2、4和8 mg/g抗菌肽的试验饲料。试验至镇海林蛙蝌蚪全部完全变态结束。结果表明:1)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01),与镇海林蛙蝌蚪的体长相关性不显著(P=0.324);2)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率平均值为94.6%,组间差异不显著(P=0.549),与抗菌肽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434);3)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蝌蚪的变态时间及体长、体重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4)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的跳跃距离相关性不显著(P=0.578);5)抗菌肽浓度与镇海林蛙变态幼蛙大腿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01)。由此可见,抗菌肽的添加降低了镇海林蛙的发育速度,延长了变态时间,同时增加了变态个体的大小,从而提高了幼蛙的适合度。

  • 高强度聚焦超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X16-F10在体内的转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在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上,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体内转移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以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最长径长至7-10 mm时进行HIFU处理,并设置实验对照组(荷瘤鼠辐照HIFU但保持治疗头功率源开关关闭,即假照组);治疗后每3d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共观察3周,绘制肿瘤曲线,统计生存率和转移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中黑色素瘤细胞3个标志物的相对表达量以监测血液中循环黑色素瘤细胞的数量,它们分别是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 ( MAGE-A3 ) ,T细胞1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ART 1)以及同源转化成对框基因转录因子PAX3);在HIFU治疗后14d,通过尾静脉注射再次移植B 16-F 10细胞,观测其肺转移率。结果(1)各自的中位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CI):假照组分别为19.00 d和17.14-20.86 d,HIFU组则分别为26.00d和24.76-27.25 d,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从治疗后第20天起,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差异明显,从HIFU处理后第20天开始,包括处理后第23,26天,辐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假照组(P<0.05); (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IFU组小鼠在治疗后第7天的MAGE-A3 , MART 1和PAX3三个指标都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在治疗后第14天其MAGE-A3的表达量仍然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 ; (3 )在HIFU治疗后14d通过尾静脉再次移植相同肿瘤细胞,HIFU组肺转移灶的数量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肿瘤转移抑制率为42.4%。结论HIFU处理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转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涉及减少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和瘤细胞在肺部的定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