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空间环境的野外科学观测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地球空间包括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其环境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如空间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可能危害地面电网安全,造成星地无线电通讯中断。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支持下,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研制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观测仪器,建立了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和地磁等多学科综合观测台链,并开发成功新的探测模式和诊断技术,实现对我国上空多种空间环境参量的科学观测,揭示其区域特征和空间精细结构与变化,推动数据服务于原创科学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保障任务。基于观测数据,通过发展理论模式,采用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大气层-电离层耦合、磁层-电离层耦合和太阳辐射的光电离光化学3类最为重要的驱动过程对电离层变化性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事件中大气准16日行星波的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1-22

    摘要: 2014年1月上中旬高纬平流层发生弱增温事件,增温幅度约25K,纬向西风减弱并于2月初转向。行星波被认为在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产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利用北半球近东经120度链上中低纬5个流星雷达探测的风场数据,研究了此事件中增温发生前和发生期间中间层和低热层区(MLT)大气风场的行星波状况。结果显示,极区平流层增温前MLT区大气呈现出明显增强的准16日波动,增温达最大时,16日波也最强。这表明了中低纬MLT区的行星波变化与SSW事件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进一步,利用欧洲中心平流层再分析资料数据分析了SSW期间北半球平流层的波动和零风线状况,发现平流层准16日波和零风线随时间由低纬向高纬移动,暗示着16日波与SSW之间存在某种动力学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