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组织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肾组织干细胞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分离肾乳头肾组织干细胞,对照组加入正常干细胞培养基,诱导组应用含activin A,BMP-7、维甲酸3种细胞因子的诱导培养基与肾上皮细胞培养基交替诱导,同时与缺氧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培养,通过细胞流式、免疫荧光、qRT-PCR的方法评估诱导效率。结果细胞流式结果提示,对照组肾组织干细胞CK-18阳性率为6.5 %,诱导组CK-18阳性率为44.2%;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诱导组成熟上皮细胞标记CK-18 ,E-cadherin ,Z0-1部分阳性表达;qRT-PCR结果提示,诱导组成熟上皮细胞标记E-cadheri n , AQP-1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肾组织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有机酸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瘤胃甲烷菌共存对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有机酸特性的影响。根据6种有机酸的化学特性确定紫外检测波长、缓冲液浓度、pH、流速、柱温和进样量等液相色谱条件;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厌氧真菌纯培养及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上清液中6种有机酸的浓度。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采用的条件为:5 m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缓冲液(pH=2.4)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5 mL/min,柱温25 ℃,进样量为20 μL,214 nm波长检测。6种有机酸能够在3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各种有机酸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测限为0.20~1.00 μmol/L,定量限为0.667~3.333 μmol/L,回收率为92.17%~101.61%。甲烷菌共存影响了厌氧真菌的代谢产物。厌氧真菌利用葡萄糖的主要水溶性代谢产物为甲酸、乳酸、乙酸,以及微量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及乙醇;甲烷菌共存显著降低了上清液中甲酸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乙酸含量(P<0.05)。综上,本文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捷、灵敏、有效地检测厌氧真菌代谢葡萄糖产生的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发现甲烷菌共存显著促进了厌氧真菌氢化酶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 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2种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后,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板进行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分别进行诱导分化。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8 d后,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水平、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脂质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内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数量和脂滴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

  • 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共培养体系中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分离培养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2种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后,接种于Transwell细胞小室共培养板进行共培养,待细胞密度达到90%以上分别进行诱导分化。骨骼肌卫星细胞诱导分化8 d后,检测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水平、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以及脂质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体系内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脂滴数量和脂滴面积极显著减少(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

  • 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通过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的调节。将UC-MSCs和BMECs利用TranswellTM小室双层共培养,以BMECs单纯培养为对照,给予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抑制剂AG1024进行干预,并用信号阻断剂AG490处理细胞,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MECs的凋亡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UC-MSCs和BMECs共培养组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较BMECs组极显著上调(P<0.01),Caspase-3、Bax 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则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AG1024和AG490单独处理或二者共同处理升高了单独培养的BMECs和与UC-MSCs共培养的BMECs的凋亡率,并上调了Bax、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下调了Bcl-2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由此得出,UC-MSCs能够通过IGF-Ⅰ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BMECs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BMECs的凋亡率。

  • 5-HTs/褪黑素能系统在六味地黄方体外调节黑素代谢中的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方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及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细胞增殖, 及5-HTs、MT含量及合 成限速酶ANNAT、HIOMT活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正常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角质细胞与黑素细胞共同培养体系 的构建,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及和角质细胞共同培养体系细胞增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 检测5-HT含量和MT含量,RT-QPCR分析AANAT、HIOMT的活性的影响。结果 对于人正常黑素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 模型低浓度的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中高浓度的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可以抑制共培养模型中细胞的增殖,特别是含药血 清浓度为40%时对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 5-HT、MT含量均随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含量递减(P<0.05),浓度为40% 则明显减少(P<0.01);六味地黄方低中浓度含药血清对共培养模型中AANAT表达下调,呈浓度剂量依赖性的降低,有统计学意 义(P<0.05);但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黑素细胞各用药剂量组HIOMT的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5-HTs/MTs能系统可 能是六味地黄方发挥调节黑素代谢的中介物质基础,主要通过5-HTs、MT及合成限速酶ANNAT来进行调控。